一种拉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8160发布日期:2023-07-05 19:1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拉深,具体涉及一种拉深装置。


背景技术:

1、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其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2、模具设计工艺中若超过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则会出现开裂,无法成形,必须增加工序。如康铜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为0.50-0.56,不锈钢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为0.50-0.52,钛及钛合金ta5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为0.60-0.65,若拉深系数小于其首次极限拉深系数的最小值时,在理论上是不能拉深成形的,因为其在拉深变型过程中会诱发马氏相变,马氏体相较脆,因此拉深成形过程中容易裂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拉深装置,该拉深装置提高金属材料的拉深拉深极限,减少拉深工序。

2、一种拉深装置,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置于在上模座的拉深凸模和滑动套设在拉深凸模周侧的压边圈,压边圈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连接,压边圈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置于在下模座的拉深凹模和位于拉深凸模周侧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加热件;所述拉深凸模的凸出端部与拉深凹模的凹部匹配,拉深凸模可插入拉深凹模;所述压边圈底侧中心凸出,定位板上侧中心凹陷,压边圈底侧和定位板上侧凹凸匹配,定位板上侧凹陷处用于放置拉深片;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

3、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凸模固定板,拉深凸模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固定,凸模固定板固定于上模座。

4、优选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伸缩杆和穿过伸缩杆的弹簧,弹簧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连接,弹簧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伸缩杆的上端穿过凸模固定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

5、优选的,所述多个弹簧组件以拉深凸模为中心均匀分布于上模。

6、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的斜坡倾斜角度为21°-25°,拉深凸模的斜坡倾斜角度为23°-28°。

7、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通水管、出水管,通水管螺旋排布于压边圈底侧的凸出内。

8、优选的,所述加热件为电阻丝,电阻丝螺旋排布于定位板的凹陷下方;定位板内还设有测试定位板凹陷部位的温度传感器。

9、优选的,上模的顶部还设有模柄,模柄与拉深驱动装置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下模还包括拉深凹模固定板、限位环;拉深凹模固定在拉深凹模固定板,拉深凹模固定板与下模座固定;限位环位于拉深凹模周侧,限位环固定于拉深凹模固定板。

11、优选的,所述拉深凹模内还设有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包括顶板、第二弹簧,拉深凹模底部、贯穿下模座、拉深凹模固定板的中心中空形成空洞,顶板水平置于拉深凹模内,顶板通过穿过空洞的第二弹簧与拉深凹模固定板固定。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的拉深装置通过在定位板内设置的加热件,在压边圈内设置冷却循环系统,使拉深片在拉深形变过程中外热内冷,减小拉深系数,使拉深片的形变和塑形能力同时提高,此外,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形成过渡区也有利于减少拉深片的拉深形变断裂,提高拉深极限,减少边缘起皱、减少拉深工序。



技术特征:

1.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置于在上模座的拉深凸模和滑动套设在拉深凸模周侧的压边圈,压边圈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连接,压边圈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置于在下模座的拉深凹模和位于拉深凸模周侧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加热件;所述拉深凸模的凸出端部与拉深凹模的凹部匹配,拉深凸模可插入拉深凹模;所述压边圈底侧中心凸出,定位板上侧中心凹陷,压边圈底侧和定位板上侧凹凸匹配,定位板上侧凹陷处用于放置拉深片;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凸模固定板,拉深凸模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固定,凸模固定板固定于上模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伸缩杆和穿过伸缩杆的弹簧,弹簧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连接,弹簧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伸缩杆的上端穿过凸模固定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簧组件以拉深凸模为中心均匀分布于上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的斜坡倾斜角度为21°-25°,拉深凸模的斜坡倾斜角度为23°-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通水管、出水管,通水管螺旋排布于压边圈底侧的凸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电阻丝,电阻丝螺旋排布于定位板的凹陷下方;定位板内还设有测试定位板凹陷部位的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顶部还设有模柄,模柄与拉深驱动装置连接,拉深驱动装置带动上模靠近或远离下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拉深凹模固定板、限位环;拉深凹模固定在拉深凹模固定板,拉深凹模固定板与下模座固定;限位环位于拉深凹模周侧,限位环固定于拉深凹模固定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深凹模内还设有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包括顶板、第二弹簧,拉深凹模底部、贯穿下模座、拉深凹模固定板的中心中空形成空洞,顶板水平置于拉深凹模内,顶板通过穿过空洞的第二弹簧与拉深凹模固定板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拉深装置,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置于在上模座的拉深凸模和滑动套设在拉深凸模周侧的压边圈,压边圈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连接,压边圈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置于在下模座的拉深凹模和位于拉深凸模周侧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加热件;所述拉深凸模的凸出端部与拉深凹模的凹部匹配,拉深凸模可插入拉深凹模;所述压边圈底侧中心凸出,定位板上侧中心凹陷,压边圈底侧和定位板上侧凹凸匹配,定位板上侧凹陷处用于放置拉深片;所述拉深凹模的上部内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该拉深装置可提高金属材料的拉深极限,减少拉深工序,减少拉深件边缘起皱。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旭,杜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新达峰金属成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