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偏纠正结构的铜带压制机

文档序号:35695151发布日期:2023-10-11 18:0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偏纠正结构的铜带压制机

本发明主要涉及铜带加工设备的,具体为一种带有防偏纠正结构的铜带压制机。


背景技术:

1、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厚度从0.1毫米到3毫米,宽度从50毫米到250毫米,各种状态铜带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板、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传统的铜带压制机是由压制滚轮和收卷盘构成,利用两个对置的压辊将退火后的铜料压制成铜带,因为经压辊压制出来的铜带通常会弯曲变形,不利于绑扎,因此需要用收卷盘来将铜带收卷,利用收卷盘的紧拉来绷直铜带。

2、在如今现有的铜带压制机中,例如申请号为201710990296.x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中部设有第四固定框,所述第四固定框的两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滑动口和转动口,所述转动口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滑动口和转动口之间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侧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一转动块的一端穿过连接口并转动连接在滑动口的内壁上,所述滑动口内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套接于传动杆上,两个所述移动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挤压辊,所述第四固定框的上方设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内安装有驱动装置,该结构虽然通过挤压辊和传动辊来压制和移动铜带,但是在铜带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铜带较长,不容易控制移动方向,从而经常会出现跑偏的情况,增大后期收卷工作的难度,若跑偏比较严重,铜带甚至会碰到附近的机架,造成铜带的侧缘出现翘曲或者破裂的情况,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对损坏的部位进行裁剪,增加工作量,当下用来矫正铜带移动方向的方式普遍是人工或者利用机器来侧推铜带边缘,进行矫正,但是这种矫正方式,容易造成铜带侧缘位置卷曲和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带有防偏纠正结构的铜带压制机,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下用来矫正铜带移动方向的方式普遍是人工或者利用机器来侧推铜带边缘矫正,这种矫正方式容易造成铜带侧缘位置卷曲和损坏的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带有防偏纠正结构的铜带压制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压制传动机构和防偏纠正机构,所述压制传动机构包括三个线性排列的第一支撑架,三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均设置在底板上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每个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活塞杆和活塞杆下端的u形架,且每个所述u形架上均转动连接有压制辊,所述防偏纠正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架之间,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均设置有从动辊,且靠近每个从动辊两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外壳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架内壁连接;

4、所述压制传动机构中的每个第一支撑架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和传动轴上的传动辊,且在三个传动轴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传动轴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皮带轮,另外两个传动轴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皮带轮,且非同轴相邻的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5、所述防偏纠正机构中的每个第二支撑架一侧均设置有第三支撑架,以及与第三支撑架滑动连接的移动座,每个所述移动座外壁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块,每个所述移动座外壁上表面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基座,每个基座均活动连接有弧形顶块,且每个弧形顶块下侧均设置有两个弹簧,弹簧下端与基座内腔底部连接;

6、每个所述移动座的开口位置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每个所述移动座内均设置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齿轮,且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且两个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齿轮,第一连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齿轮,所述第二连接齿轮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齿轮,所述移动座内等间距线性设置有多个转轴和转轴上带有阻尼层的纠偏辊,每个所述转轴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三皮带轮,且非同轴相邻的两个第三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多个转轴中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转轴上的一个第三皮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有第四皮带轮,每个所述第四皮带轮上均设置有侧轴,每个所述侧轴上均设置有第三导向齿轮,且第三导向齿轮可与第一导向齿轮和第二导向齿轮啮合,所述移动座内壁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前端与移动块侧壁连接。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u形架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滑块,矩形滑块滑动连接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内壁上。

8、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外壁一侧设置有折弯安装板,所述折弯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一端连接。

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架内壁一侧的凹口内均设置有第二电机,每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设置有丝杆和丝杆上的螺母座,且螺母座外壁一侧与连接块连接。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架内壁另一侧的凹口内均设置有立柱,每个所述立柱上均设置有套环,套环外壁一侧与连接块连接。

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座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轴连接。

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块外壁下侧均设置有多个线性排列的滑轮,滑轮滑动连接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设置在移动座内壁下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架、传动轴、传动辊、第一皮带轮、折弯安装板和第一电机,实现了仅由一个电机便可同步驱动每个传动辊同步转动,来对铜带进行传送,且由气缸、活塞杆、u形架和压制辊的相互配合,使得铜带在穿过压制辊和传动辊之间的空隙时,对铜带进行压制,并且在矩形滑块和矩形滑槽的配合下,使得传动辊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压制的效果,使得铜带表面更加平整,便于后期的收卷工作,提高了铜带成品的质量。

15、(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传动辊,实现了对铜带移动方向的导向和支撑,且有光电传感器、第二电机、丝杆、螺母座、连接块、立柱、套环、移动座、基座、弧形顶块和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光电传感器在检测到整个铜带上某一段出现偏移的情况时,移动座在第二电机提供的驱动力作用下,迅速上移,并使得弧形顶块小幅度的顶起铜带的偏移部分的下侧,脱离对应的从动辊,为之后的纠偏降低从动辊带来的摩擦阻力,由于弹簧和弧形顶块上的曲面结构,使得弧形顶块在顶起铜带的时候是“软接触”,从而避免损坏铜带表面,同时由电动推杆、限位滑槽和滑轮的作用,使得铜带往哪边偏移,移动座内部的移动块便向哪边移动,使得第三导向齿轮与第一导向齿轮或者第二导向齿轮其中之一啮合,为纠偏辊的转动提供动力,由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一导向齿轮、第二皮带轮、第一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第三驱动轴、第二导向齿轮、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侧轴和第三导向齿轮,使得纠偏辊给铜带下侧提供一个与铜带偏移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使得铜带复位,达到“先顶后移”的模式,有效的防止铜带碰触到附近的机架,造成铜带的侧缘出现翘曲或者破裂的情况,降低了后期收卷工作的难度,并且避免了传统的在铜带侧缘进行施力的模式,降低了因矫正铜带移动方向造成铜带侧缘位置卷曲和损坏发生的几率,避免生产成本增加。

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17、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支撑架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移动座和移动块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移动座内部结构侧视截面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移动座内部结构俯视截面示意图;

25、图8为图2a区放大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