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与矫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24680发布日期:2024-03-05 15:2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与矫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线束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1、线束储线卷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其线束卷绕形态逐渐固化,这种长期储存后的线束储线卷上的线束在脱离卷绕状态的约束后,会仍然趋于原来长期储存时的弯曲状态,将这种弯曲状态在本案中称为“自然弯曲”,如图1所示,线束储线卷上最外围的线束记为最外圈线束,线束储线卷上最靠近卷轴的线束记为最内圈线束;在线束储线卷上,从最外圈线束到最内圈线束,线束的“自然弯曲”的弯曲曲率逐渐变大;因此,从线束储线卷上逐渐引出的线束的“自然弯曲”曲率逐渐变大,因此储线卷上的线束的各处的自然曲率是变化的;采用恒定矫直强度的矫直装置存在矫正不足和矫枉过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与矫直方法,能根据线束的“自然曲率”的变化而跟着相适应的变换矫正强度。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包括线束储线卷、先行矫正单元,线束储线卷上最外围的线束记为最外圈线束,线束储线卷上最靠近卷轴的线束记为最内圈线束;在线束储线卷上,从最外圈线束到最内圈线束,线束的“自然弯曲”的弯曲曲率逐渐变大;先行矫正单元对线束储线卷引出的线束朝“自然弯曲”的反方向强制矫正,且先行矫正单元的效正强度随线束储线卷的逐渐引出而逐渐变大。

3、进一步的,先行矫正单元包括前后并列的前线束约束滚轮和后线束约束滚轮,前线束约束滚轮与后线束约束滚轮之间的下方设置有圆锥轮。

4、进一步的,前线束约束滚轮和后线束约束滚轮的外径均小于圆锥轮的最细端处的直径。

5、进一步的,从线束储线卷引出的线束依次跨过前线束约束滚轮下部、圆锥轮的锥体腰部上侧、后线束约束滚轮的下部;线束跨过圆锥轮的锥体腰部上侧的一端记为大弧段,大弧段在圆锥轮的锥面约束下呈圆弧状,且圆弧状的大弧段的圆心在圆锥轮的轴线上;大弧段的内轮廓与大弧段所在位置的圆锥轮切面轮廓相吻合,大弧段的两端的连接处分别形成第一局部弯折部和第二局部弯折部。

6、进一步的,第一局部弯折部和第二局部弯折部的实际弯折方向分别与第一局部弯折部和第二局部弯折部处的“自然弯曲”方向相反。

7、进一步的,前线束约束滚轮与后线束约束滚轮之间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在导杆约束下上下滑移;配重块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平行的第一辅助轴和第二辅助轴,第一辅助轴和第二辅助轴的末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万向滚珠和第二万向滚珠,第一万向滚珠和第二万向滚珠始终与圆锥轮的锥面滚动配合;第一辅助轴和第二辅助轴的下端外壁通过轴承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辅助约束滚轮和第二辅助约束滚轮,大弧段滚夹在第一辅助约束滚轮与第二辅助约束滚轮之间。

8、进一步的,圆锥轮的轴心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伸缩轴上,固定安装的直线伸缩器驱动伸缩轴沿轴线方向伸缩,进而带动圆锥轮沿轴线方向位移。

9、进一步的,伸缩轴逐渐伸出的过程中,大弧段所在位置的圆锥轮切面轮廓直径逐渐变大,从而使大弧段在圆心不变的情况下直径逐渐变大,从而使第一局部弯折部和第二局部弯折部处所呈角度a均逐渐变小。

10、进一步的,线束储线卷在逐渐引出线束的过程中,通过直线伸缩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伸出。

11、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线束储线卷连续引出线束的过程中,第一局部弯折部和第二局部弯折部处所呈角度a均逐渐变小,角度a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使第一局部弯折部和第二局部弯折部处的折弯强度逐渐变大,从而使先行矫正单元对线束储线卷连续引出线束的矫正强度逐渐变强,进而与引出的线束的“自然弯曲”的弯曲曲率逐渐变大的趋势相适应,从而起到避免矫枉过度的同时还避免了矫枉不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储线卷(5)、先行矫正单元(1),线束储线卷(5)上最外围的线束记为最外圈线束(5.2),线束储线卷(5)上最靠近卷轴(4)的线束记为最内圈线束(5.1);在线束储线卷(5)上,从最外圈线束(5.2)到最内圈线束(5.1),线束的“自然弯曲”的弯曲曲率逐渐变大;所述先行矫正单元(1)对线束储线卷(5)引出的线束(9)朝“自然弯曲”的反方向强制矫正,且所述先行矫正单元(1)的效正强度随线束储线卷(5)的逐渐引出而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行矫正单元(1)包括前后并列的前线束约束滚轮(31)和后线束约束滚轮(16),前线束约束滚轮(31)与后线束约束滚轮(16)之间的下方设置有圆锥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线束约束滚轮(31)和后线束约束滚轮(16)的外径均小于圆锥轮(11)的最细端处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线束储线卷(5)引出的线束(9)依次跨过前线束约束滚轮(31)下部、圆锥轮(11)的锥体腰部上侧、后线束约束滚轮(16)的下部;线束(9)跨过圆锥轮(11)的锥体腰部上侧的一端记为大弧段(9.1),所述大弧段(9.1)在圆锥轮(11)的锥面(10)约束下呈圆弧状,且圆弧状的大弧段(9.1)的圆心在圆锥轮(11)的轴线上;大弧段(9.1)的内轮廓与大弧段(9.1)所在位置的圆锥轮(11)切面轮廓(33)相吻合,所述大弧段(9.1)的两端的连接处分别形成第一局部弯折部(6.1)和第二局部弯折部(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局部弯折部(6.1)和第二局部弯折部(6.2)的实际弯折方向分别与第一局部弯折部(6.1)和第二局部弯折部(6.2)处的“自然弯曲”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线束约束滚轮(31)与后线束约束滚轮(16)之间设置有配重块(15),所述配重块(15)在导杆(17)约束下上下滑移;配重块(1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平行的第一辅助轴(24)和第二辅助轴(25),第一辅助轴(24)和第二辅助轴(25)的末端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万向滚珠(22)和第二万向滚珠(23),第一万向滚珠(22)和第二万向滚珠(23)始终与圆锥轮(11)的锥面(10)滚动配合;第一辅助轴(24)和第二辅助轴(25)的下端外壁通过轴承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辅助约束滚轮(20)和第二辅助约束滚轮(14),所述大弧段(9.1)滚夹在第一辅助约束滚轮(20)与第二辅助约束滚轮(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轮(11)的轴心通过轴承(13)转动安装在伸缩轴(12)上,固定安装的直线伸缩器(30)驱动所述伸缩轴(12)沿轴线方向伸缩,进而带动圆锥轮(11)沿轴线方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其特征在于:伸缩轴(12)逐渐伸出的过程中,大弧段(9.1)所在位置的圆锥轮(11)切面轮廓(33)直径逐渐变大,从而使大弧段(9.1)在圆心不变的情况下直径逐渐变大,从而使第一局部弯折部(6.1)和第二局部弯折部(6.2)处所呈角度a均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线束储线卷(5)在逐渐引出线束(9)的过程中,通过直线伸缩器(3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伸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储线卷引出线矫直系统,包括线束储线卷、先行矫正单元,线束储线卷上最外围的线束记为最外圈线束,线束储线卷上最靠近卷轴的线束记为最内圈线束;在线束储线卷上,从最外圈线束到最内圈线束,线束的“自然弯曲”的弯曲曲率逐渐变大;先行矫正单元对线束储线卷引出的线束朝“自然弯曲”的反方向强制矫正,且先行矫正单元的效正强度随线束储线卷的逐渐引出而逐渐变大;本方案能根据线束的“自然曲率”的变化而跟着相适应的变换矫正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锁,陈浩,缪蔚翰,肖雨润,张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维嘉汽车电子系统(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