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9293发布日期:2023-12-06 18:5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1、桩基钢筋笼由于长度较长,桩基钢筋笼一般分段预制成型,在施工现场对分段预制成型的桩基钢筋笼进行对接,因此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使用工具,在现有的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中,钢筋笼对接区主筋采用焊接或者机械连接,螺旋钢筋与主筋采用点焊连接,在钢筋分段预制时,在对接端头上的螺旋钢筋预缠绕后,采用扎丝等固定措施将螺旋钢筋固定在主筋,在施工现场进行分段预制成型的桩基钢筋笼对接时,需要把扎丝进行解除,操作人工再将螺旋钢筋缠绕在主筋上进行焊接,由于在螺旋钢筋缠绕时只能对螺旋钢筋进行压紧,使螺旋钢筋处于松散状态,从而增加了与主筋之间的焊接缺陷风险,影响了螺旋钢筋主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2、螺旋钢筋人工缠绕费时费力,影响了对接效率, 螺旋钢筋间距控制难度大,导致钢筋间距误差大,影响了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的支撑强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使螺旋筋中间体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进行缠绕过程中由螺旋筋中间体拽动后与桩基钢筋笼的主筋处于压紧状态的技术特征,对在螺旋钢筋缠绕时只能对螺旋钢筋进行压紧从而使螺旋钢筋处于松散状态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4、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9月22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因此降低了与主筋之间的焊接缺陷风险,提高了螺旋钢筋与螺旋钢筋主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用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的握持杆、设置在握持杆上的导向板、设置在导向板上的套环。

4、由于设计了握持杆、导向板和套环,通过握持杆,实现了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进行旋转运动,通过导向板和套环,实现了对螺旋筋中间体进行随动弯曲,实现了使螺旋筋中间体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进行缠绕过程中由螺旋筋中间体拽动后与桩基钢筋笼的主筋处于压紧状态,解决了对在螺旋钢筋缠绕时只能对螺旋钢筋进行压紧从而使螺旋钢筋处于松散状态的技术问题,因此降低了与主筋之间的焊接缺陷风险,提高了螺旋钢筋与螺旋钢筋主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使螺旋筋中间体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进行缠绕过程中由螺旋筋中间体拽动后与桩基钢筋笼的主筋处于压紧状态的方式把握持杆、导向板和套环相互联接。

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螺旋筋中间体进行随动弯曲的方式把导向板和套环与握持杆联接。

7、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使螺旋筋中间体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进行缠绕过程中由螺旋筋中间体拽动后与桩基钢筋笼的主筋处于压紧状态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握持杆与导向板和套环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内连杆和外连杆。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握持杆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卡爪装置。

10、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握持杆上分别设置有内连杆、外连杆和卡爪装置,在内连杆和外连杆上设置有导向板并且在导向板与内连杆和外连杆之间设置有套环。

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握持杆、导向板、套环、内连杆、外连杆和卡爪装置,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握持杆设置为包含有直杆部和曲杆部并且在曲杆部的外端头分别设置有横向滑孔体和竖向滑孔体,直杆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曲杆部的内端头联接并且曲杆部的外端头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连杆和外连杆联接,横向滑孔体和竖向滑孔体分别设置为与卡爪装置联接并且直杆部设置为棒状体,曲杆部设置为具有矩形截面的c字形棒状体并且横向滑孔体设置为凸字形条状体孔体,竖向滑孔体设置为条状体孔体并且竖向滑孔体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横向滑孔体呈相互连通的方式分布,竖向滑孔体的上端口部设置在曲杆部的上端端面部。

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带动螺旋筋中间体在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的主筋上进行缠绕运动。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向板设置为具有c字形槽体的片状体并且导向板设置为与套环贯串式联接,导向板的内侧面的其中一端部设置为与内连杆联接并且导向板的内侧面的其中另一端部设置为与外连杆联接。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套环设置为圈状体并且套环设置为与导向板套装式联接,套环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内连杆接触式联接并且套环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外连杆接触式联接。

17、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螺旋筋中间体设置进行弯曲的孔道,使螺旋筋中间体进行随动弯曲成形。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连杆和外连杆分别设置为棒状体并且内连杆的内端头和外连杆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握持杆联接,内连杆的外端头和外连杆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导向板联接并且内连杆的侧面部和外连杆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套环接触式联接。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套环的活动区间进行限定范围,实现了对导向板与握持杆呈间隔支撑,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卡爪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串过螺杆部、夹紧螺母部、竖导轨部、探伸爪部和顶紧螺杆部并且在探伸爪部的外端头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和套装孔体,夹紧螺母部设置为与串过螺杆部的外端头螺纹式联接并且竖导轨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串过螺杆部的中间部联接,套装孔体设置为与竖导轨部的扩展体联接并且顶紧螺杆部设置为与螺纹孔体螺纹式联接,顶紧螺杆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竖导轨部的扩展体接触式联接并且串过螺杆部和竖导轨部的收缩体分别设置为与握持杆贯串式联接,串过螺杆部的凸缘体、夹紧螺母部的内端端面部和竖导轨部的台阶体分别设置为与握持杆接触式联接并且串过螺杆部和顶紧螺杆部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栓,夹紧螺母部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竖导轨部设置为扩展体上具有长度刻度线的凸字形条状体,探伸爪部设置为条状体并且螺纹孔体和套装孔体分别设置为孔状体,螺纹孔体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套装孔体呈相互连通的方式分布,螺纹孔体的外端口部设置在探伸爪部的外端端面部。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以外接分段预制成型的桩基钢筋笼上的螺旋筋作为螺旋筋中间体通过缠绕运动形成螺旋状的螺旋筋的基准,保证了对接区螺旋筋与外接分段预制成型的桩基钢筋笼上的螺旋筋的一致性,保证了桩基钢筋笼的支撑强度。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握持杆、内连杆和外连杆与导向板和套环设置为按照外置螺旋筋通过通道的方式分布并且握持杆、内连杆、外连杆、导向板和套环与卡爪装置设置为按照规范螺旋筋缠绕路线的方式分布,内连杆和外连杆设置为沿曲杆部的外侧面部间隔排列分布,串过螺杆部设置为与横向滑孔体联接,竖导轨部的收缩体设置为与竖向滑孔体联接,串过螺杆部的凸缘体、夹紧螺母部的内端端面部和竖导轨部的台阶体分别设置为与曲杆部接触式联接。

23、在本技术方案中,握持杆、导向板和套环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内连杆、外连杆和卡爪装置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直杆部、曲杆部、横向滑孔体、竖向滑孔体、串过螺杆部、夹紧螺母部、竖导轨部、探伸爪部、顶紧螺杆部、螺纹孔体和套装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24、在本技术方案中,使螺旋筋中间体在桩基钢筋笼的主筋上进行缠绕过程中由螺旋筋中间体拽动后与桩基钢筋笼的主筋处于压紧状态的握持杆、导向板和套环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桩基钢筋笼的对接区螺旋筋成型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