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9459发布日期:2024-03-28 18:32阅读:8来源:国知局
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辊压校正,特别涉及一种校平机。


背景技术:

1、校平机也称矫正机、整平机,置于料架(或裁焊机)与送料机之间,用于卷料的校平送进。由开卷机将卷料送入校平机,通过校平机将卷料矫正为平直的状态。

2、开卷机的出料方式分为上出料和下出料,其中上出料是卷料具有向下弯曲的趋势,此时需要采用上排校平辊数量少于下排校平辊数量的校平机进行矫正,以便将卷料矫正为平直的状态;而下出料是卷料具有向上弯曲的趋势,此时需要采用下排校平辊数量少于上排校平辊数量的校平机进行矫正,以便将卷料矫正为平直的状态。

3、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现有校平机的功能较为单一,难以较好的适用于上述两种开卷机的出料方式。当改变开卷机的出料方式时,需要更换不同的校平机,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现有校平机的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校平机,以可适应不同的放卷机出料方式,而有利于提高校平机的实用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本体,设于所述校平机本体上的第一压辊部,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校平机本体上的第二压辊部;

4、所述第一压辊部和所述第二压辊部用于对卷料辊压校正,且所述第一压辊部与所述第二压辊部对卷料的校正方向相反。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辊部包括交错设置的上排第一压辊和下排第一压辊,所述第二压辊部包括交错设置的上排第二压辊和下排第二压辊;

6、所述上排第一压辊的数量比所述下排第一压辊的数量多一个,且所述上排第二压辊的数量比所述下排第二压辊的数量少一个,或者,所述上排第一压辊的数量比所述下排第一压辊的数量少一个,且所述上排第二压辊的数量比所述下排第二压辊的数量多一个。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辊部还包括设有所述上排第一压辊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驱使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下移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设于所述校平机本体上的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一输出端升降的第一动力源;

9、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之间的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动力源输出的驱动力传动至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

11、进一步的,所述校平机本体的两侧相对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且多个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通过第一连接部传动连接;和/或,

12、所述校平机本体上沿卷料输送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且多个所述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辊部包括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校平机本体上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安装部;

14、所述上排第二压辊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下排第二压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辊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使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下移动。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二输出端升降的第二动力源;

17、所述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相对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且多个所述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校平机,通过在第一压辊部的下游设置可拆卸的第二压辊部,利用第一压辊部和第二压辊部先后对卷料辊压校正,并且使第一压辊部和第二压辊部对卷料共同辊压与仅使用第一压辊部对卷料辊压时具有不同的校正方向。如此设置,能够使校平机具有两个不同的校正方向,以适应不同的放卷机出料方式,有利于提高校平机的实用性。

21、另外,通过第一压辊部中设置的上排第一压辊比下排第一压辊多一个或少一个,以及第二压辊部中设置的上排第二压辊比下排第二压辊少一个或多一个,能够实现第一压辊部与第二压辊部不同的校正方向。通过第一驱动部驱使第一安装部上下移动,能够驱动上排第一压辊与下排第一压辊远离或靠近,便于调节卷料的辊压力。

22、此外,通过第一动力源驱使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一输出端升降,带动第一输出端上连接的第一安装部,能够便于调整第一安装部的升降。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有利于第一安装部升降的精确控制。通过第一传动部将第一动力源输出的驱动力传动至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便于第一动力源的设置,并有利于减少第一安装部升降时的机械振动。

23、其次,校平机本体上设置多个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并通过第一连接部或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能够使多个第一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一输出端同步上升或下降,有利于第一安装部升降平稳。第二压辊部通过支撑架可拆卸的设置在校平机本体上,便于拆装第二压辊部,有利于校平机的两个不同校正方向快速切换。通过第二驱动部驱使第二安装部上下移动,能够驱动上排第二压辊与下排第二压辊远离或靠近,便于调节卷料的辊压力。

24、再者,通过第二动力源驱使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二输出端升降,能够使第二输出端上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同步升降。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有利于第二安装部升降的精确控制。多个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通过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能够使多个第二蜗轮丝杆升降机构的第二输出端同步上升或下降,有利于第二安装部升降平稳。



技术特征:

1.一种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校平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本体,设于校平机本体上的第一压辊部,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校平机本体上的第二压辊部;第一压辊部和第二压辊部用于对卷料辊压校正,且第一压辊部与第二压辊部对卷料的校正方向相反。本技术所述的校平机,通过在第一压辊部的下游设置可拆卸的第二压辊部,利用第一压辊部和第二压辊部先后对卷料辊压校正,并且使第一压辊部和第二压辊部对卷料共同辊压与仅使用第一压辊部对卷料辊压时具有不同的校正方向。如此设置,能够使校平机具有两个不同的校正方向,以适应不同的放卷机出料方式,有利于提高校平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郑玉成,周紫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睿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