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2685发布日期:2024-04-18 20:36阅读:8来源:国知局
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弯管机,具体涉及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申请人于2022年03月09日提交了一系列弯管机的相关专利(cn217328325u 一种电动弯管机、cn217018110u 一种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cn217018109u 一种弯管机的工件下料结构及弯管机等),对电动弯管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电动弯管机的商业化应用。

2、在使用弯管机时,为了满足不同管径的管材,两转轮间距离需要有不同档位(即不同间距,通常三个间距就能满足要求)。为减少横梁和转轮的数量,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多种不同尺寸和朝向凹槽的转轮实现,此时就需要调节两转轮间距离。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cn217018110u 一种弯管机的转轮调节结构这篇专利的方案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虽然可以实现两受力轮(转轮)间距离的无级调节,但是由于缺乏定位结构,转轮位置仅靠用户目测,不够精确,两转轮难以对称,影响弯管效果;2、轮轴在横梁上的固定仅依靠摩擦力,不够可靠;3、由于防脱件采用卡簧,在操作旋钮时,用户用力过猛等情况下可能导致卡簧脱出,并且,也未对旋转角度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转轮间距滑动调节的弯管机的转轮缺少定位结构的不足,提供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实现转轮的精准定位和位置的有效保持。进一步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其它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所述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包括:

3、横梁,呈长条形;

4、轮轴,有一对且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横梁上;

5、转轮,有一对且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轮轴上,上开设多个不同朝向的凹槽;

6、下螺纹件,设于所述横梁下方,与所述轮轴螺纹连接;

7、定位组件,设于所述下螺纹件上,包括定位件和作用在定位件上的弹力件,或者,包括弹性形变件;

8、其中,所述横梁沿长度方向开设一对长孔,所述轮轴可滑动的设于所述长孔中,所述轮轴上下端部均外露于所述长孔,所述轮轴具有可抵接所述横梁上表面的凸部;

9、其中,所述横梁开设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多组定位孔槽,当所述定位组件进入所述定位孔槽中,所述轮轴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被定位。

10、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包括横梁、轮轴、转轮、下螺纹件、定位组件,在需要调节两转轮之间的位置时,先旋开轮轴,松开轮轴与横梁,此时轮轴可以在横梁的长孔中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定位组件包括弹力件或者弹性形变件,当下螺纹件上的定位组件进入横梁的定位孔槽中,用户能够感知,从而确保两转轮对称,此时可旋紧轮轴,使轮轴与横梁轴向固定,从而进行弯管。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可以是电动弯管机,也可以是手动弯管机。本实用新型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可以用在电动弯管机上,也可以用在手动弯管机上。

11、作为改进,所述下螺纹件与所述横梁防转连接,所述下螺纹件呈凹形,所述下螺纹件具有水平部和防转部。

12、作为改进,所述定位孔槽开设于所述横梁的侧面,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防转部上,和/或,所述定位孔槽开设于所述横梁的下表面,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水平部上。

13、作为改进,所述定位组件为波珠螺丝。定位组件也可以采用钢珠和压缩弹簧,对钢珠的安装孔收口处理,防止钢珠脱出。

14、作为改进,所述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还包括防止所述转轮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动的防滑结构。

15、作为改进,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螺纹件的水平部中的圆球,所述水平部上表面开设圆孔,所述圆球部分外露于所述圆孔,所述横梁下表面开设防滑孔。

16、作为改进,所述轮轴下端还向下延伸形成小径部,所述小径部上形成外螺纹,所述小径部上设有螺母。

17、作为改进,所述螺母为盖形螺母;所述螺母还通过胶与所述轮轴固定;锁紧时所述下螺纹件底面距离所述螺母上端面大约0.5个螺距。

18、作为改进,所述轮轴上端设有与所述轮轴固接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轮轴通过螺钉固接,当所述旋钮旋紧时,所述旋钮与所述转轮间具有轴向空隙。

19、作为改进,所述下螺纹件为紧固螺母。

20、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调节两转轮之间的位置时,先旋开轮轴,松开轮轴与横梁,此时轮轴可以在横梁的长孔中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定位组件包括弹力件或者弹性形变件,当下螺纹件上的定位组件进入横梁的定位孔槽中,用户能够感知,从而确保两转轮对称,此时可旋紧轮轴,使轮轴与横梁轴向固定,从而进行弯管。



技术特征:

1.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螺纹件(4)与所述横梁(1)防转连接,所述下螺纹件(4)呈凹形,所述下螺纹件(4)具有水平部(41)和防转部(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槽(12)开设于所述横梁(1)的侧面,所述定位组件(8)设于所述防转部(42)上,和/或,所述定位孔槽(12)开设于所述横梁(1)的下表面,所述定位组件(8)设于所述水平部(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为波珠螺丝,或者,所述定位件为钢珠,所述弹力件为压缩弹簧,所述钢珠的安装孔处收口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还包括防止所述转轮(3)沿所述横梁(1)长度方向滑动的防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螺纹件(4)的水平部(41)中的圆球(9),所述水平部(41)上表面开设圆孔(43),所述圆球(9)部分外露于所述圆孔(43),所述横梁(1)下表面开设防滑孔(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2)下端还向下延伸形成小径部(22),所述小径部(22)上形成外螺纹,所述小径部(22)上设有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盖形螺母(5);所述螺母还通过胶与所述轮轴(2)固定;锁紧时所述下螺纹件(4)底面距离所述螺母上端面大约0.5个螺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2)上端设有与所述轮轴(2)固接的旋钮(6),所述旋钮(6)与所述轮轴(2)通过螺钉(7)固接,当所述旋钮(6)旋紧时,所述旋钮(6)与所述转轮(3)间具有轴向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螺纹件(4)为紧固螺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弯管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弯管机的转轮间距滑动调节结构。针对现有转轮间距无级调节的弯管机的转轮缺少定位结构的不足,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弯管机的转轮间距调节结构,包括:横梁;轮轴,有一对;转轮,有一对,上开设多个不同朝向的凹槽;下螺纹件,与所述轮轴螺纹连接;定位组件,设于所述下螺纹件上,包括定位件和作用在定位件上的弹力件,或者,包括弹性形变件;其中,所述横梁开设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多组定位孔槽,当所述定位组件进入所述定位孔槽中,所述轮轴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下螺纹件上的定位组件进入横梁的定位孔槽中,用户能够感知,从而确保两转轮对称。

技术研发人员:蒋友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