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8897发布日期:2024-05-11 00:07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架焊接,尤其涉及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传统的车架焊接夹紧方式为用两套气缸压紧机构对两个不同方向的工作分别压紧。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工装的空间很小,不能容纳两套气缸压紧机构。故需要对上述问题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空间不能容纳两套气缸压紧机构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包括气缸,还包括左压块组件、右压块组件,所述左压块组件、所述右压块组件对称分布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气缸的上部,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气缸传动连接,所述左压块组件内设置有左压块部,所述右压块组件内设置有右压块部,所述左压块部、所述右压块部、所述定位柱由外向内依次转动连接。

4、定位柱驱动左压块部、右压块部旋转,从上方压紧左右两个对称方向的工件,再配合工装对工件下方的支撑,实现了对双向工件的上下压紧。右压块部连接于左压块部内,定位柱连接于右压块部内,从而使三者由外向内依次转动连接。本专利通过上述设计,使压紧结构占用空间更小,压紧效果可靠。本专利的压紧结构为独立组合体模块,使用者可以在工装上安装多个本专利的压紧结构。

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所述左压块组件内还设置有左凸形底座、左连杆,所述左凸形底座固定于所述气缸上,所述左连杆对称分布于所述左压块组件的前后两侧,所述左连杆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压块部、所述左凸形底座转动连接。

6、两个左连杆分别位于左压块组件的前后两侧且位置对应。左连杆的上侧都与左压块部转动连接,左连杆的下侧都与左凸形底座转动连接。上述设计使左压块部的旋转更稳定,从而保障了压紧效果。

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所述左压块组件内还设置有左螺母、左螺栓,所述左螺母与所述左螺栓配合,所述左连杆与所述左压块部、所述左凸形底座都通过所述左螺母、所述左螺栓转动连接。

8、左螺母、左螺栓有两组。上侧的左螺栓依次穿过左连杆、左压块部、左连杆然后与上侧的左螺母连接。下侧的左螺栓依次穿过左连杆、左凸形底座、左连杆然后与下侧的左螺母连接。上述设计兼顾了结构强度和成本,使转动连接更稳定。

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所述左连杆与所述左凸形底座之间设置有隔圈。

10、由于左压块部连接在右压块部外,使左连杆相对右连杆更靠外,而左凸形底座和右凸形底座为同规格,进而使左连杆与左凸形底座之间形成空隙。隔圈用于填补左连杆与左凸形底座之间的空隙,同时保障了左连杆与左凸形底座的转动连接稳定性。左凸形底座和右凸形底座为同规格,避免了左凸形底座上部过大造成左凸形底座与气缸连接困难。

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所述气缸上还设置有定位柱螺母、定位柱螺栓,所述定位柱螺母与所述定位柱螺栓配合,所述左压块部、所述右压块部、所述定位柱都通过所述定位柱螺母、所述定位柱螺栓转动连接。

12、定位柱螺栓依次穿过左压块部、右压块部、定位柱、右压块部、左压块部然后与定位柱螺母连接。上述设计兼顾了结构强度和成本,使转动连接更稳定。

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所述右压块组件内还设置有右凸形底座、右连杆,所述右凸形底座固定于所述气缸上,所述右连杆对称分布于所述右压块组件的前后两侧,所述右连杆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右压块部、所述右凸形底座转动连接。

14、两个右连杆分别位于右压块组件的前后两侧且位置对应。右连杆的上侧都与右压块部转动连接,右连杆的下侧都与右凸形底座转动连接。上述设计使右压块部的旋转更稳定,从而保障了压紧效果。

1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所述右压块组件内还设置有右螺母、右螺栓,所述右螺母与所述右螺栓配合,所述右连杆与所述右压块部、所述右凸形底座都通过所述右螺母、所述右螺栓转动连接。

16、右螺母、右螺栓有两组。上侧的右螺栓依次穿过右连杆、右压块部、右连杆然后与上侧的右螺母连接。下侧的右螺栓依次穿过右连杆、右凸形底座、右连杆然后与下侧的右螺母连接。上述设计兼顾了结构强度和成本,使转动连接更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包括气缸(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压块组件(2)、右压块组件(3),所述左压块组件(2)、所述右压块组件(3)对称分布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气缸(1)的上部,所述气缸(1)上设置有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与所述气缸(1)传动连接,所述左压块组件(2)内设置有左压块部(21),所述右压块组件(3)内设置有右压块部(31),所述左压块部(21)、所述右压块部(31)、所述定位柱(11)由外向内依次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块组件(2)内还设置有左凸形底座(22)、左连杆(23),所述左凸形底座(22)固定于所述气缸(1)上,所述左连杆(23)对称分布于所述左压块组件(2)的前后两侧,所述左连杆(2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压块部(21)、所述左凸形底座(2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块组件(2)内还设置有左螺母(24)、左螺栓(25),所述左螺母(24)与所述左螺栓(25)配合,所述左连杆(23)与所述左压块部(21)、所述左凸形底座(22)都通过所述左螺母(24)、所述左螺栓(25)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23)与所述左凸形底座(22)之间设置有隔圈(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上还设置有定位柱螺母(12)、定位柱螺栓(13),所述定位柱螺母(12)与所述定位柱螺栓(13)配合,所述左压块部(21)、所述右压块部(31)、所述定位柱(11)都通过所述定位柱螺母(12)、所述定位柱螺栓(13)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压块组件(3)内还设置有右凸形底座(32)、右连杆(33),所述右凸形底座(32)固定于所述气缸(1)上,所述右连杆(33)对称分布于所述右压块组件(3)的前后两侧,所述右连杆(3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右压块部(31)、所述右凸形底座(3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压块组件(3)内还设置有右螺母(34)、右螺栓(35),所述右螺母(34)与所述右螺栓(35)配合,所述右连杆(33)与所述右压块部(31)、所述右凸形底座(32)都通过所述右螺母(34)、所述右螺栓(35)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上下压紧结构,包括气缸,还包括左压块组件、右压块组件,左压块组件、右压块组件对称分布并分别连接于气缸的上部,气缸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与气缸传动连接,左压块组件内设置有左压块部,右压块组件内设置有右压块部,左压块部、右压块部、定位柱由外向内依次转动连接。定位柱驱动左压块部、右压块部旋转,从上方压紧左右两个对称方向的工件,再配合工装对工件下方的支撑,实现了对双向工件的上下压紧。右压块部连接于左压块部内,定位柱连接于右压块部内,从而使三者由外向内依次转动连接。本专利通过上述设计,使压紧结构占用空间更小,压紧效果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郑善清,姚愉,杨正意,韩承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0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