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27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类领域,具体属于机械零件之间无间隙配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尤其适合于无间隙高精度自定心三爪卡盘难加工零件的制作方法。
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中,对零件的槽面、内平面、内斜面和内曲面等难以加工的接触面以及又需高精度零件间的配合,经常很难用精磨保证,更为突出表现在通用型高精度无间隙自定心三爪卡盘的加工制作,曾有中国专利88211789.0无间隙自定心三爪卡盘,其中能保证卡紧力大稳定性能好,定心度高,使用寿命长等均能超过国外产品,但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总装效果甚佳,少数零件上往往有1~2个配合尺寸要求既是动配合又是基本消除配合间隙,该要求如果用常规的机械加工零件的车、铣、磨等工艺方法,则投入大,工时长,合格率低不能适应批生产的需要,这是目前急需寻求一种工艺来解决的上述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部件的内槽面、内平面、内斜面、内曲面等难以加工部位,如凹凸面配合,孔与轴配合俗称阴阳面配合因阴面能见度差相对加工难度大,能确保上述配合要求,以使上述类产品,总体的定心度在0.01mm左右,从而使该类产品的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加工方法。
为完成上述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首先对加工零部件采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备料、粗车、调质、精车、钳工划线、刨内槽或铣端槽或镗孔攻丝或磨端槽、氮化等工序,同时在氮化之前零部件对某一有无间隙配合要求的尺寸以阴面为宜制作加工作超公差尺寸的粗切削。第二步对零部件以及无间隙配合的部件制作与相应阴面配合的阳面零件尺寸,暂作反映到模具上使之达到该零部件规定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第三步模具上的阳面装入制作零件的阴面,在相应位置定位和相互配合。第四步在模具上阳面与被装入零部件的阴面由于事先超公差切削所造成的缝隙中注入混合料,填补充实,该填补充实的部分即第一步超公差尺寸值,当填补后混合料固化时取出模具,因模具事先涂脱模剂,上述的零部件所制作的阴面是根据需要,可以制作槽底平面、方孔二侧面、内斜面等难以用车、铣、刨磨来完成的精度较高的面。上述的混合料的配制是根据不同工件的本身材质和用途来选定的,同时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被处理面粗糙度以及处理表面与混合料粘结力要求不同相应混合料的选配。在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聚丙烯酸酯类胶料加入10~20%的有色金属粉未,70~80%黑色金属粉未,10~20%水泥之类的非金属粉未,经充分搅拌混合组成。
本发明由于混合料的注入确保难加工部位的尺寸,从而取代难加工部位的精磨等机械工序,简易操作节省成本,克服过去的废品高的现象,混合料注入后被处理面耐磨性提高了,可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更为重要模具化注入后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具一致性,尤其适合无间隙自定心三爪卡盘类的制作,这是长期人们所需要解决的一种工艺,下面用三爪卡盘制作具体实施例来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
图1为制作零部件内槽平面的流程图;图2为制作三爪卡盘夹盘体零件内槽平面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端视图;图4为制作零部件方孔二侧面的流程图;图5为三爪卡盘内卡爪零部件方孔二侧面的制作结构图;图6为图5的A-A视图。
实施例一根据图1所示,是加工零部件内槽平面的制作方法,以无间隙自定心爪卡盘的夹盘体为例,首先以机械切削工艺的常规方法成形即备料把形状锻造成空心筒形毛坯,粗车后调质再精车其内外圆及端面钳工划线内槽及端面槽线位置,刨内槽为刨削工件内槽的两侧面及底平面,钳划钻攻是划出工件槽面即三缺口1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工件为3、模具为2,镗孔攻丝是镗削工件上三等分垂直孔并攻出螺丝,磨端槽为对已铣出的三缺口1端槽作进一步精磨,钳钻铰修是钳工划线后对端面钻攻螺丝配钻铰销孔,最后的常规处理是氮化为提高工件3的内外表面硬度、耐磨、耐腐蚀。上述零件的成形过程中惟独超常规之处即对个别要求达无间隙配合尺寸之零件的某阴面作超公差切削,为下一步工艺注混合料所需的留出缝隙作好预处理。其特征为将氮化前的零部件作加工阴面超公差尺寸的粗切削,即H值加超差值,该H值是实际值减去超差粗切削值,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步制作与无间隙配合的零件内孔上阴面相配的模具2,该模具2的阳面做成与装配零件图纸规定的成品尺寸精度一样和此同时粗糙度,第三步模具2装入制作零部件3的内腔阴面内相互配合,第四步将模具2与装入零件阴面后造成的缝隙即大于H值部分注入混合料4以填补充实,最后待混合料固化时取出模具,填补后的混合料4与零件牢固粘结组成与模具上阳面尺寸一致的成批零件来。
实施例二以无间隙自定心三爪卡盘的内卡爪为例加工零件中的方孔二内侧面,按图4所示,从备料、调质直到检查零部件内部和外表面是否存在伤裂缝和氮化常规处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特征零件制作内方孔8如图5和图6所示,对内方孔8进行超公差尺寸的粗切削,切削后实际尺寸等于超差值加上H值,第二步作出方孔尺寸的模具5阳面尺寸,第三步模具装入制作零件的方孔内,第四步将大于H值缝隙中注入混合料7,最后等混合料固化时取出模具,填补后的混合料7与零件6组成与模具上阳面尺寸一致的成批零件来。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备料、粗车、调质、精车、钳工划线、刨内槽、铣端槽、镗孔攻丝、磨端槽以及氮化过程组成的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氮化前零部件(3)配合尺寸制作加工阴面,对阴面作超公差尺寸的粗切削;第二步制作与该零部件(3)阴面相应配合模具(2),模具(2)的阳面做成为装配零部件(3)规定的尺寸精度和精糙度;第三步模具装入制作零部件(3)的阴面内在相应位置定位和相互配合;第四步将模具与装入零部件(3)阴面后造成的缝隙中注入混合料(4)以填补充实;最后待混合料(4)固化时取出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零部件(3)制作的阴面为槽底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零部件(3)制作阴面为方孔二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零部件(3)制作阴面为内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无间隙配合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缝隙中注入的混合料(4)采用聚丙烯酸脂类胶料加入10~20%的有色金属粉末,70%~80%黑色金属粉末,10~20%水泥,经充分搅拌混合组成。
专利摘要
一种属于机械加工领域的机械零部件之间无间隙配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将氮化前的零件加内腔,对内腔进行超公差尺寸的粗切削,同时制作与内腔阴面相应配合的阳模具,该阳面为内腔零件规定的尺寸精度和较光洁的粗糙度,随后将阳模具装入零件内腔,两者配合的缝隙中注入混合料填补充实,最后待混合料固化时取出模具,即完成对零件内腔槽面或内斜面以及方孔二侧面的精度加工,尤其适合无间隙自定心三爪卡盘(原专利号88211789.0)的制作。
文档编号B23P13/00GKCN1103267SQ98110825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7日
发明者邹企范 申请人:邹企范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