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加外套的蜂窝体的方法

文档序号:300256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加外套的蜂窝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加外套的蜂窝体的方法。
通过堆置和/或卷绕其中至少一部分是具有某种结构的薄板层构成的蜂窝体已知有完全不同的设计。薄板构成的蜂窝体用作起催化作用的涂层的载体。这种有起催化作用的涂层的载体用于汽车排气系统中,由此减少排气中某些成分的排放量。例如在EP-A1-0 245 738中说明了作为催化剂载体的一种装置的不同设计。
堆置和/或卷绕的薄板层彼此至少局部钎焊,所以蜂窝体是一整体式机体。蜂窝体还与蜂窝体位于其中的套管钎焊。薄板层彼此之间以及与套管的钎焊优选地在一个钎焊过程中完成。例如由WO89/11938、WO94/06594、WO93/25339以及DE-A1-2924592已知一个包括蜂窝体和套管的金属装置钎焊的方法。
由此先有技术已知,蜂窝体至少局部加上粘附剂,钎料粉则粘附在粘附剂上。由先有技术已知的这些方法,在有关方法的实施方面,由于在构成蜂窝体期间或构成蜂窝体之后加粘附剂和钎料的顺序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先有技术的详细说明可见WO89/11938。
有关给一装置加钎料的不同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但为了经济地制造一种装置力求有这样一种加钎料的方法,即,一方面钎料只是加在应形成钎焊连接的区域内,另一方面加钎料的过程应尽可能迅速和用比较少的成本来完成。
若包含装在一套管内的蜂窝体的装置用作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载体,则此装置受热负荷。蜂窝体和套管由于它们不同的材料性质而有不同的热膨胀特性。因此力求避免在蜂窝体与套管之间至少蜂窝体的一个端区刚性连接。若在蜂窝体各端区与套管不存在任何刚性连接,则避免了在套管与蜂窝体之间的热应力。
由WO96/26805已知,通过蜂窝体与套管恰当地钎焊可以避免热应力。按WO96/26805建议,蜂窝体的至少一个薄板层有至少一个从至少一个端面沿蜂窝体部分轴向长度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围绕着此蜂窝体的平滑段。此平滑段在蜂窝体周缘构成一个贴靠在套管上的外层。由此做到,与钎焊工艺无关地没有钎料进入外层与套管之间。因此可如由先有技术已知的那样完成钎料的施放。蜂窝体与套管的连接沿套管轴向长度的一部分进行,在这里,平滑段沿蜂窝体轴向只延伸到蜂窝体与套管之间的连接区为止。
然而,由于套管和蜂窝体存在加工技术引起的公差,不能保证没有任何钎焊进入平滑层与套管之间。为避免蜂窝体外层与套管连接,已知蜂窝体可通过适当的护罩进行钎焊,后者覆盖蜂窝体的边缘区。由此避免薄板层的外部区与套管连接。尤其在S形卷绕的蜂窝体中,这种薄板层未连接的边缘区在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载体工作期间,有导致薄板层的这些边缘区振动的倾向。由于边缘区振动,会损坏金属蜂窝体上催化有效的涂层。
以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外套的蜂窝体尤其是催化剂载体的制造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避免了上述缺点。
按本发明此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制造加外套的蜂窝体的方法达到。此方法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及设计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按本发明的制造加外套蜂窝体的方法包括通过堆置和/或卷绕其中至少部分结构化的薄板层构成一蜂窝体,所以蜂窝体有可流过流体的通道。在准备好待用的套管内装入至少一个构成套筒状间隔件的衬套。衬套的轴向长度小于蜂窝体和套管的轴向长度,优选地此衬套置入套管的端面区内。蜂窝体装在已如此准备好的套管中。蜂窝体与套管及衬套搭接。之后,在蜂窝体、套管和衬套之间实施连接的工序,使蜂窝体与套管和衬套连接起来。必要时也在套管与衬套之间实施连接。由于有衬套,避免了蜂窝体端部区与套管的直接连接。由于蜂窝体与衬套连接,所以使衬套构成了一个补偿件,通过它补偿套管与蜂窝体不同的热膨胀,在蜂窝体的至少一个端部区不与套管形成刚性连接。
套管有加工引起的某些不圆度,也还存在套管内径波动的公差。由此可能导致在套管内壁与衬套之间形成间隙。为避免钎料进入此间隙内并因而在衬套与套管间形成刚性连接,按本发明的方法的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将衬套压靠在套管的内壁上。借此补偿了套管和/或衬套可能的加工误差。若衬套基本上设计成圆形,则通过加压过程使此间隔件受到扩张,所以衬套贴合在套管内壁上。这样一来在衬套与套管内壁之间不再存在任何其中可能进入钎料从而易产生故障的间隙。
衬套可设计成整体式的。优选地设计为套筒状,所以此衬套沿套管内壁的全部周长延伸。但它也可以是分开式的。若此衬套是分开式的,则优选地令衬套的端段搭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衬套沿径向压靠在套管内壁上,也同时保证了在衬套搭接的端段内也不会有钎料进入衬套与套管之间。
衬套上所加的压力应大到使衬套与套管不会失落地互相连接。这样做的优点是使套管能与此间隔件一起便于操作,因为此间隔件不会从套管内掉出。
按此方法的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将衬套压靠在套管内壁上优选地借助于一机械的加压装置进行。此加压装置优选地有一心轴,即扩张心轴,它可插入衬套已定位在其中的套管内。借助此心轴将衬套压靠在套管的内壁上。
取代心轴,加压装置为了产生将衬套压靠在套管内壁上所必需的力或必需的压力,它可以至少有两个可径向运动的分段,借助于它们将衬套压靠在内壁上。这些分段可借助恰当的冲头沿径向向外运动。实施此方法的优点是一种加压装置可使用于直径不同的套管。
按本发明方法的另一项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在套管内装入一种加压装置,压力介质通过它基本上沿径向向外朝向衬套。借助于压力介质将衬套压靠在内壁上。实施此方法的优点是,衬套基本上全面受压,从而使之压靠在套管内壁上。
为避免压力介质损失,按此方法的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装两个贴靠在衬套上的环形密封件。密封件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布置。密封件的距离最多等于衬套的宽度。密封件优选地是O型密封圈。在密封件之间设至少一个压力介质的出口。
优选地套管与布置在套管内的衬套一起借助于一种气体受内压。这种气体优选地是空气。
按此方法再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压力介质是一种液体,尤其是水。
通过适当地监控压力介质的内压或压力,还可以检验套管是否密封。
通过将衬套压靠在套管内壁上还实现了对套管内径的精整。这样做带来另一个优点是消除了套管可能的加工公差,从而使套管与排气系统的相邻部件能更容易连接。
按此方法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衬套与套管连接。在衬套与套管之间形成连接的优点在于,当蜂窝体置入套管内和衬套内时,尽管蜂窝体被沿套管轴向并因而也沿衬套轴向加压,从而沿蜂窝体插入方向在衬套上施加了一个力,衬套仍保持在套管内部的预定位置上。
优选地衬套与套管通过材料连接。在这里优选地涉及焊接。衬套可逐点地通过焊点与套管连接。也可以形成一条条基本上环形的焊缝。
为将衬套固定在套管内部,建议,间隔件借助于粘附剂与套管连接。粘附剂可以逐段加入衬套与套管之间。优选地沿衬套的整个周缘施加。粘附剂优选地是一种胶粘剂或油。由于衬套压靠在套管内壁上,所以也可以使用只有在高压下才能获得其胶粘性的胶粘剂。
作为替换形式或附加地可令衬套与套管粘结。衬套与套管之间的连接优选地设计为,使此连接强度低于衬套与蜂窝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尤其在衬套与套管之间粘结时,这种粘结例如在钎焊过程中可能由于在钎焊过程中存在的温度而被废除。
由于衬套与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低于衬套与蜂窝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所以还保证在套管与蜂窝体之间的热应力不会经衬套传入蜂窝体内。
优选地衬套用与蜂窝体或套管相同的材料制造。衬套与套管之间的连接基本上是装配连接,借此应保证衬套在装配期间,亦即在蜂窝体置入套管过程中,不改变其在套管内部的位置。
衬套可与套管钎焊,尤其硬钎焊。为了使套管的一个轴向分区与衬套钎焊可设钎料段,它们并不非要在衬套与套管之间沿全部周长延伸。
蜂窝体各薄板层互相之间的连接以及蜂窝体与套管的连接优选地通过一个钎焊过程完成。为了钎焊由蜂窝体与套管构成的装置,按此方法的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起先使蜂窝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与可绕辊轴旋转的含有粘附剂的辊接触。
蜂窝体和辊彼此相对运动,使辊在蜂窝体的至少一部分端面上滚动,并在滚动过程中将粘附剂放送在蜂窝体上。之后,至少在蜂窝体内加入钎料。
通过实施这种有利的方法,做到了将粘附剂均匀地涂在蜂窝体上或蜂窝体内。由于蜂窝体薄板层之间错移引起的在蜂窝体端面内可能的不平度对粘附剂的涂覆没有影响。通过辊在此端面上滚动也减小了辊的磨损,因为辊并不是始终用相同的部位与薄板层较薄的边缘接触。其结果是还延长了适用于实施此方法的设备使用寿命。
为了涂粘附剂,蜂窝体和辊可以运动。若辊和蜂窝体彼此反方向移动运动,则可以达到粘附剂的快速涂覆。为了简化此方法,建议或蜂窝体或辊位置固定地定位,而辊或蜂窝体运动。
对于至少有一个从套管伸出并设计为相对于蜂窝体纵轴线旋转对称的端区的蜂窝体,建议,蜂窝体绕其纵轴线旋转,而具有一个与此端区相配的形状和沿径向向内仅延伸到纵轴线的辊绕一条与此纵轴线约成90°角相交的辊轴旋转。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令辊与伸出的端区表面接触。
蜂窝体的端面可被置于与辊多次接触。合乎目的的是在重新进入与辊接触前将蜂窝体绕纵轴线回转一个预定的角度。由此使辊多次扫过蜂窝体的端面,从而达到非常均匀的涂覆粘附剂。
对于某些使用情况,没有必要在蜂窝体的全部薄板层上加粘附剂。为了将粘附剂只是区域性地涂在蜂窝体端面上,建议,辊只是区域性地有粘附剂。这例如可通过适当地设计辊来实现。实施这种方法不再需要例如用涂胶面罩作为中间插入物。
按本发明的方法的再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蜂窝体基本上垂直布置,以及辊与蜂窝体的上端面接触。通过蜂窝体与辊之间相对运动,做到了不发生粘附剂滴入蜂窝体内的情况。
尤其在使用低粘度粘附剂时恰当的是,蜂窝体基本上垂直布置和辊与蜂窝体的下端面接触,由此避免粘附剂滴入蜂窝体内。
按本发明的还有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有两个对置端面的蜂窝体在两个相隔距离和可旋转地支承着的辊之间通过,所以这两个端面基本上同时用粘附剂润湿。
此包括一个装在套管内的蜂窝体的装置也可以设计为,使套管至少在一个边缘段从蜂窝体伸出。换句话说,蜂窝体以这样的方式装在套管内,即,至少蜂窝体的一个端面位于与套管的相邻端面有一定距离处。
套管的这些伸出的边缘段构成连接区,所以此装置可与其他构件或部分连接。例如,在这种装置用于排气系统中时可在套管的一个连接区设一扩散器,后者例如与内燃机排气系统的排气管连接。还已知套管有两个连接区,它们分别设计在套管的端部,在这些连接区内基本上没有蜂窝体。
若例如运用由DE-2924592A1已知的连接蜂窝体与套管的方法,其中蜂窝体与套管一起浸入含有粘附液的浸渗池内并接着加粉末状钎料,则套管的连接区不管是否必要或希望这样做也被加上了钎料。连接区不仅在套管内表面而且也在套管外表面上加有粘附剂。尤其是抓住套管外表面的操作器具也将与粘附剂接触。其结果是可能需要非常费力地清洗此操作器具。
在DE-2924592A1中说明的其他一些方法原则上适用于给套管和蜂窝体加钎料,这些加钎料的方法成本较高。
为了给在一套管内的蜂窝体加钎料,按本方法的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首先通过堆置和/或卷绕其中至少部分结构化的薄板层构成一个有可流过流体的通道的蜂窝体。将此蜂窝体部分地装入套管内。蜂窝体从套管伸出的段其端面与含有粘附剂的辊接触。然后将蜂窝体置入套管内和在蜂窝体内加入钎料。
通过只是令蜂窝体从套管伸出的段与粘附剂接触,避免了套管也与粘附剂接触。因此做到使套管无粘附剂,钎料粉也因而不会粘附在套管上。
由于套管没有加粘附剂,所以也没有必要为了避免粘附剂绵延而可能的为此套管清除粘附剂。
通过使从套管伸出的段与粘附剂接触而导致蜂窝体沿其轴向至少局部加有粘附剂,从而做到使蜂窝体沿其整个横截面加有粘附剂,所以蜂窝体的边缘区也可顺利地加上钎料粉。由此保证,即使在蜂窝体边缘区内或蜂窝体与衬套之间也能形成可靠的钎焊连接。
按照本方法的再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在加上钎料前蜂窝体的一个与此段处于相对位置的段与粘附剂接触。尤其在一种有套管而且套管在相对的端段各有一连接区的装置中,建议蜂窝体被推移通过套管,从而使一段从套管伸出。令这一段与粘附剂接触。然后蜂窝体按这样的方式置入套管,即,使蜂窝体基本上不处于套管的连接区内。
为了稳定地操作此装置,建议蜂窝体这样置入套管内,即,在这一段或另一段与粘附剂接触期间此蜂窝体沿其轴向长度的主要部分处于套管内。因此,此装置有一个位置有利的可防止装置倾倒的重心。
特别还建议蜂窝体按这样的方式置入套管内,即它从套管伸出至少1mm,优选5mm。这一距离足以防止套管与粘附剂接触。
按本方法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建议,要用粘附剂润湿的段与含粘附剂的涂料装置接触,在这里涂料装置有一个润湿面,它大于此段的端面并与之全面搭接。通过方法的这种有利的发展,做到了使蜂窝体的这一段可沿其全部横截面的表面与粘附剂接触。实施此方法的优点还在于,为了润湿有不同横截面积的蜂窝体可以使用相同的涂料装置。因此没有必要使涂料装置针对蜂窝体不同的横截面几何尺寸进行调整。
有利的是此装置基本上在垂直位置亦即蜂窝体的纵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的情况下与粘附剂接触。涂料装置可以为了与蜂窝体的此段接触而设在蜂窝体的下方。优选地在实施一种方法时涂料装置布置在套管的上方以及令此段与涂料装置接触。
在涂料装置作如此布局时,粘附剂由于重力也会流入此段中。取决于此段与涂料装置的接触时间和/或蜂窝体在此垂直位置的保留时间,还可以做到使粘附剂沿蜂窝体的全部轴向长度或沿蜂窝体的部分轴向长度加入此蜂窝体内。为了给蜂窝体在与钎焊连接有密切关系的区域内沿其整个轴向长度加上粘附剂,蜂窝体没有必要相当长时间地停留在涂料装置处。只要此段与涂料装置尤其与粘附剂保持接触的时间能长到有足够多的粘附剂进入蜂窝体的各通道内,从而实现粘附剂充分地润湿对构成钎焊连接关系密切的区域就够了。由于实施此方法也不再有必要令蜂窝体两端与粘附剂接触。尤其是当蜂窝体处于其垂直位置运输时,为了将装置从将粘附剂加入蜂窝体内的润温站输送到将钎料粉加入蜂窝体内的加钎料站所必须的时间便可以充分利用来使粘附剂自动在蜂窝体内部输送。
尤其在借助于布置在蜂窝体上方的涂料装置涂覆粘附剂时,恰当的是将粘附剂载体设计为基本上弹性和有吸收能力的。若此段压靠在含有粘附剂的粘附剂载体上,则做到了将粘附剂从粘附剂载体挤出并进入此段内。也可以将粘附剂载体压靠在蜂窝体的此段上。作为替换形式,装置和粘附剂载体可彼此相对运动,从而使它们彼此相压。
在蜂窝体成批地加钎料时,各蜂窝体相继与粘附剂载体接触。若这些蜂窝体压靠在粘附剂载体上,则存在着粘附剂载体由于材料疲劳现象而有使结构破坏的危险,由此可能导致没有实现将粘附剂充分地加入此段内。这会导致没有提供足够的用于粘附钎料粉的粘附剂。为了保证能将足够的粘附剂加入蜂窝体的此段内,建议,在该段与粘附剂载体或与粘附剂接触时形成的接触面在至少两个相继的装置中只是局部重叠。这项建议基于下列考虑,即,粘附剂载体不在同一个位置与相继的装置接触,因此,粘附剂载体至少部分地不在同样的位置受载,从而可以不出现或只是推迟到很晚才出现粘附剂载体的材料疲劳。
为了将蜂窝体钎焊在套管的一个轴向分区内并与套筒状构件钎焊,建议设计至少一个钎料段,它与套管和构件搭接。在这里它优选地涉及沿套管周向看为一个封闭的钎料段。
下面借助于附图表示的装置说明按本发明的方法的其他优点和详情。
其中

图1带衬套和钎料段的套管全剖面;图2放大表示装置的边缘区;图3带环形衬套的套管透视图;图4带衬套的套管;图5带衬套和有粘附剂的套管剖面;
图6带加压装置的套管剖面;图7带一辊的装置的剖面;图8在两辊之间的装置;图9带一从套管伸出的端区和一辊的装置的剖面;图10在涂粘附剂过程中的装置;图11在涂粘附剂后将蜂窝体置入套管内;图12在蜂窝体的第二段上涂粘附剂;图13将钎料加入蜂窝体内;以及图14涂料站。
图1表示套管1剖面图。套管1优选地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在图1所示套管1的各端段处设有连接区4、5。连接区4、5用虚线表示。这些连接区4、5用于此装置与图中未表示的其他部件连接。尤其是每一个连接区4、5可与内燃机排气系统的一个部件连接。套管位于连接区4、5之间的轴向段有长度LW,它基本上等于蜂窝体的轴向长度。
在套管1内装入一套筒状衬套2。用标号3表示一钎料段,它部分地与套管1和套筒状衬套2搭接。
图2放大表示装置的边缘区。蜂窝体6置入套管1内。蜂窝体6通过堆置和/或卷绕其中至少部分结构化的薄板层7构成。蜂窝体6有可流过流体的通道8。
套筒状衬套2有外表9,它贴靠在套管1一部分内壁10上。沿周向看,衬套2设计成环状。如图1和尤其如图6所示,此衬套2沿蜂窝体6和套管1轴向长度的一部分延伸。
衬套2间接地与套管1连接。钎料段3有第一段3a,它基本上与间隔件2的轴向长度相同。钎料段3b连接在钎料段3a上并朝连接区4的方向延伸。
借助钎料段3的第一段3a在蜂窝体6与衬套2之间构成钎焊连接。通过钎料段3b令蜂窝体6与套管1连接。在衬套2与套管1之间不存在钎焊连接。至少衬套2的轴向长度构成一补偿段,借助于此补偿段可以补偿套管与蜂窝体6不同的热膨胀。
衬套2可装在形式上为一薄壁管的套管1内,如图3所示。在衬套2装入套管内后,将衬套2沿径向向外压靠在套管1的内壁10上,所以在套管1的内壁10与衬套2之间不存在钎料粉可能侵入的间隙。
将衬套2沿径向向外压靠在套管1的内壁10上可例如通过封闭住套管1的口11、12来进行。在套管1内加入一种压力介质,它在套管内产生一个如此高的内压,以致使衬套2压靠在内壁10上。
衬套2也可以借助于一个机械的加压装置压靠在内壁10上。为此,加压装置优选地有一心轴,它可插入套管1内并将衬套2压靠在套管1的内壁10上。
图4表示了一个由弯成环形的带构成的衬套2。带的周向长度优选地选择为,在衬套2受压状态带的端面互相碰靠。在衬套2被沿径向压靠在套管1的内壁10上前,在带的端面间可能存在一间隙13,如图4所示。
在图3和4中所画的箭头表示加压方向和压力,衬套2借助此压力压靠在套管1的内壁10上。
图5作为范例表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其中,在衬套2与套管1内壁10之间加入粘附剂14。粘附剂14可例如是胶粘剂或油。粘附剂14涂覆在衬套2的整个外表9上。不过这并非绝对必要的。也可以在衬套2的外表9上设条状的粘附剂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粘附剂条设在衬套2各端面15、16的区域内。
图6表示套管1的剖面,套管1内装一衬套2。在此套管1中装上加压装置17。此加压装置17有一机体18,它优选地有许多沿径向向外的通道19。通道19与一中央通道连通,后者基本上通入机体18的中心。
机体18的外表面有两个环形槽21。这些槽设计成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在每个槽21内各装一密封件22。密封件22例如是O型密封圈。两个密封件22彼此的间距基本上等于衬套2的宽度。在密封件22之间的机体18外表面区设计为,使得在此外表面区与衬套2之间形成一环形间隙。
压力介质经中央通道20导入通道19。此压力介质流入环形间隙23并将衬套2压靠在套管1上。
图7在剖面图中表示套管31,套管内有一金属蜂窝体32,它通过薄板层的堆置和/或卷绕构成,薄板层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具有某种结构的。蜂窝体有沿其纵向延伸的通道42。在图7以及在图8和9中没有表示衬套。
此蜂窝体基本上垂直布局。它有两个彼此对置的端面43、44。
套管31与蜂窝体32构成一个装置。在此装置上面设一辊34。辊34可绕辊轴35旋转地支承。辊34有一芯体36,芯体上设计有基质37,基质含有未表示的粘附剂。
由辊34将粘附剂涂在蜂窝体32的端面43内通过蜂窝体32与辊34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
蜂窝体32按图7中箭头方向运动,因此使贴靠在端面43上的辊34绕其辊轴35旋转。在此旋转过程中带有粘附剂的基质37贴靠在端面43上并将粘附剂涂在蜂窝体32的端面43内。
也可以驱动辊34。可借助于辊34与装置之间的接触压力控制排出的粘附剂量。也可以借助于蜂窝体32与辊34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来控制排出的粘附剂量。
图8表示了一个与图7所示装置一致的装置。此装置可在两个辊34、38之间运动,所以相对的端面43、44同时加粘附剂。由辊34、38送出的粘附剂的量可以相同或不同。辊34和38也可设计为,沿辊34或38的轴向看存在一些没有基质37的段,从而允许粘附剂条状地涂覆。
图9表示了一个装在套管31内的蜂窝体32。此蜂窝体32有一个设计为相对于纵轴线33基本上旋转对称的端区40。辊39有一种与端区40相匹配的轮廓形状41。
为了涂覆粘附剂,辊39贴靠在端区40上。在这里辊39按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令辊轴35与纵轴线33约成90°角相交。蜂窝体32与套管31一起绕轴线33旋转,所以辊39与端区40的表面接触。作为替换形式,包括套管31和蜂窝体32的装置也可以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令辊39绕轴35以及绕纵轴线33作旋转运动。也可以既使装置运动也使辊运动。
图10表示一套管31,通过它装入套筒状衬套47和蜂窝体32。蜂窝体32以这样的方式置入套管31内,即从套管31伸出一段50。蜂窝体32的这一段50与图中未画的粘附剂尤其一种粘附液接触。粘附液制备在辊34内。蜂窝体的润湿从端面那里沿蜂窝体32的轴向进行。辊34设计为可以沿蜂窝体32的整个端面43用粘附剂润湿。
一旦完成了用粘附液充分润湿蜂窝体32,便将蜂窝体32置入套管31内。蜂窝体32的置入优选地借助于冲头51完成,通过冲头51沿套管31轴向在蜂窝体32上施加一个力。相应的托架作用在套管31上(图中未表示此托架),以及借助于托架固定住套管31。
图12表示在加入钎料前蜂窝体32与端面43相对的那个端面44与粘附剂接触。粘附剂通过辊34制备。
在端面44加粘附剂后,将钎料粉52加入蜂窝体32内。在蜂窝体32内加钎料的过程按这样的方式进行,即,将蜂窝体端头压入钎料粉内。接着蜂窝体与套管31一起翻转并将相对的端面压入钎料粉52内。钎料粉52在容器53内准备好供使用。
图14表示一涂料站,通过它借助于涂料辊55将在粘附剂容器54内的粘附剂56涂在辊34上。
涂料辊55设计为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它可旋转地支承着。涂料辊55部分伸入粘附剂56中。涂料辊55的表面设计为它能从粘附剂容器54吸纳粘附剂56并转交给处于与涂料辊接触状态的辊34。为了刮除多余的粘附剂量设一刮辊57,它贴靠在辊34上。
图15在剖面图中表示套管1。套管1优选地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在套管1的各端段处设计连接区4、5。连接区4、5用虚线表示。这些连接区4、5规定用于此装置与图中未表示的其他部件连接。尤其是每一个连接区4、5可与内燃机排气系统的一个部件连接。
套管1位于连接区4、5之间的轴向段有一长度,它基本上等于蜂窝体的轴向长度。
在套管1内装入一衬套2。此衬套2有一外表,尤其可由图2清楚地看出,它基本上贴靠在套管1内表面的一部分上。衬套2优选地沿周向看设计成环状。如图2所示,此衬套2沿套管1轴向长度的一部分延伸。
衬套2与套管1连接。标号3表示一钎料段,它部分地与套管1和此套筒状构件2搭接。
蜂窝体6置入带衬套2的套管1内。蜂窝体6以这样的方式置入套管1内,即如图15所示从套管1伸出一段60。蜂窝体6的这一段60与图中未画的粘附剂尤其一种粘附液接触。粘附液制备在一涂料装置61内。蜂窝体的润湿从端面那里沿蜂窝体6的轴向进行。如尤其可从图15看出的那样,涂料装置61设计为,它提供使用的粘附剂面积大于蜂窝体6的横截面积,所以可沿蜂窝体6的整个横截面用粘附剂润湿。
一旦完成了用粘附液充分润湿蜂窝体,便将蜂窝体6置入套管1内。蜂窝体6的置入优选地借助于冲头62完成,通过冲头62沿套管1的轴向在蜂窝体6上施加一个力。相应的托架作用在套管1上(图中未表示此托架),以及借助于托架固定住套管1。蜂窝体6装入套管1内直至它处于连接区4、5之间,尤其由图2可看到这一情况。
图17表示在加入钎料前蜂窝体6与此段60处于相对位置的另一段63与粘附剂接触。粘附剂通过涂料装置64制备。如图17所示,涂料装置64的横截面略小于蜂窝体6的横截面,所以涂料装置64部分进入套管1内。
在此另一段63加上粘附剂后,在蜂窝体6内加入钎料粉52。在蜂窝体6内加钎料的过程按这样的方式进行,即,将蜂窝体端头压入钎料粉内。接着蜂窝体与套管1一起翻转并将相对的端面压入钎料粉52内。钎料粉52在容器53内准备好供使用。
权利要求
1.制造加外套的蜂窝体尤其催化剂载体的方法有下列步骤a)通过堆置和/或卷绕薄板层(7)构成蜂窝体(6、32),薄板层中至少一部分是具有某种结构的薄板层,所以蜂窝体有可流过流体的通道(8、42);b)将一衬套(2)置入套管(1、31)内,其中,衬套(2)有一个比蜂窝体(6、32)及套管(1、31)的轴向长度小的轴向长度和有一外表(9),后者基本上贴靠在套管(1、31)的部分内壁(10)上;c)将蜂窝体(6、32)置入套管(1、31)内和衬套(2)内;d)在蜂窝体(6、32)与套管(1、31)和与衬套(2)之间形成连接,以及在必要时e)在套管(1、31)与衬套(2)之间形成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被压靠在套管(1、31)的内壁(10)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借助一机械加压装置压靠在此内壁(10)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通过加压装置的心轴压靠在内壁(10)上。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通过加压装置的至少两个沿径向运动的两个分段压靠在内壁(10)上。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压装置(17)装入套管(1、31)内,压力介质通过它基本上沿径向向外朝向衬套(2),从而将衬套(2)压靠在内壁(10)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令两个环形密封件(22)贴靠在衬套(2)上,它们彼此的间距至多等于衬套(2)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密封件(22)之间至少设一个压力介质出口。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套管(1)内加入一种气体尤其是空气。
9.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套管(1)内加入一种液体,尤其是水。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与套管(1、31)连接。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与套管(1、31)通过材料连接。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与套管(1、31)焊接。
13.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与套管(1、31)粘结。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与套管(1、31)钎焊。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衬套(2)与套管(1、31)硬钎焊。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令蜂窝体(32)端面与一个含有粘附剂并可绕辊轴(35)旋转的辊(34、38、39)接触;在蜂窝体(32)与辊(34、38、39)之间实施相对运动;以及,然后至少在蜂窝体(32)内加入钎料(52)。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位置固定地定位,而辊(34、38、39)运动。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辊(34、38、39)位置固定地定位,而蜂窝体(32)运动。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有至少一个从套管(1)伸出并设计为相对于蜂窝体(32)的纵轴线(33)旋转对称的端区(40),在这里蜂窝体(32)绕其纵轴线(33)旋转,而具有一个与此端区(40)相配的形状和沿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纵轴线(33)的辊(39)绕一条与此纵轴线(33)约成90°角相交的辊轴(35)旋转。
20.按照权利要求16至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辊(34、38、39)仅在某些区有粘附剂。
21.按照权利要求16至2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基本上垂直布置,并令辊(34、38、39)与蜂窝体(32)上端面(43)接触。
22.按照权利要求16至2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基本上垂直布置,并令辊(34、38、39)与蜂窝体(32)下端面(44)接触。
23.按照权利要求16至2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端面(43、44),以及蜂窝体(32)在两个相隔距离并可旋转地支承着的辊(34、38)之间通过,所以这两个端面(43、44)基本上同时用粘附剂至少润湿。
24.按照权利要求1至2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蜂窝体(32)部分地装入一套管(31)内;令蜂窝体从套管(31)伸出的段(50、60)以其端面(43)与粘附剂接触;之后将蜂窝体(32)置入套管(31)内;然后实施将钎料(52)至少加入蜂窝体(32)内。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加入钎料(52)前,令蜂窝体(32)上与此段(50、60)处于相对位置的另一段与粘附剂接触。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被推移通过套管(31),使此另一段从套管(31)伸出。
27.按照权利要求24、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其中之一段(50、60)与粘附剂接触期间,蜂窝体(32)按这样的方式置于套管(31)内,即,使它沿其轴向长度的主要部分处于套管(31)内。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蜂窝体(32)按这样的方式置于套管(31)内,即,将蜂窝体从套管(31)伸出至少1mm,优选5mm。
29.按照权利要求24至2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令此段(60)与含粘附剂的涂料装置(61)接触,此涂料装置(61)有一润湿面,它大于段(60)的端面并与之全面搭接。
30.按照权利要求24至2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此装置基本上垂直定位,使伸出的段(60)与设在套管(1)上方含有粘附剂的涂料装置(61)接触。
31.按照权利要求24至3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此段(60)压靠在一个基本上弹性的粘附剂载体上。
32.按照权利要求24至3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此装置和/或粘附剂载体定位为,使段(60)与粘附剂载体或粘附剂接触时形成的接触面在至少两个彼此相继的装置中只是部分重叠。
33.按照权利要求1至3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设计至少一个钎料段(3),它与套管(1)和衬套(2)搭接。
34.按照权利要求1至3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蜂窝体(2)与套管(1)和与衬套(2)之间形成连接以及在套管(1)与衬套(2)之间形成连接基本上同时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制造加外套的蜂窝体(6)尤其催化剂载体的方法。通过堆置和/或卷绕其中至少部分结构化的薄板层(7、8)构成蜂窝体(6),所以蜂窝体有可流过流体的通道。将一衬套(2)置入套管(1)内,此衬套沿轴向的长度小于蜂窝体和套管的轴向长度。衬套有一外表,它基本上贴靠在套管的部分内壁上。将蜂窝体(6)置入套管(1)和衬套(2)内并与套管和衬套连接。如果需要,套管与衬套连接。
文档编号B23K1/00GK1289389SQ99802462
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7日
发明者路德维格·维尔斯, 费迪·库尔特, 乌韦·西普曼, 黑里贝特·格雷瓦 申请人:发射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