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钳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3029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钳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径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材钳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变径机械设备状况是拉拔推送系统采用手动送管,拉拔小车采用旧式钳夹,基本靠人工操作,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推送效率低下,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夹紧和自动升降挂钩的管材钥'夹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钳夹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挂接机构、夹持机构和运动机构;
[0005]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台,固定设置于固定台上表面左侧的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的下部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座;所述固定台的右下部设有耳板,所述固定台通过耳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一气缸座;所述底座右侧设有销槽;
[0006]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挂钩、第一气缸和第一活塞座;所述第一活塞座设置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挂钩的上面,且与所述挂钩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端与所述第一气缸座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座固定连接;
[000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活塞座和第一至第四钳臂;所述第一至第四钳臂通过销轴连接成菱形钳臂,在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连接端的钳臂端部分别设有钳口 ;所述菱形钳臂设置在所述底座与固定台之间,所述菱形钳臂通过连接所述第三钳臂与第四钳臂的销轴与所述固定台的右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钳臂上面;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端与所述第二气缸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塞座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钳臂和第三钳臂分别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第三钳臂和第四钳臂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两层结构之间;
[0009]所述运动机构包括4个行车轮;所述4个行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面。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人员的效率由三人操作变为单人监视操作,工作效率每小时产能由原来推送30只,提高到推送45只,机械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为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安全性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在图1中,I底座,2固定台,3支撑架,5第二气缸座,2-1耳板,3_1第一气缸座,1-1销槽,16挂钩,17第一气缸,18第一活塞座,19第二气缸,20第二活塞座,6第一钳臂,7第二钳臂,8第三钳臂,9第四钳臂,10钳口,15行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固定机构、挂接机构、夹持机构和运动机构;
[0015]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1,固定台2,固定设置于固定台2上表面左侧的支撑架3,以及与支撑架3的下部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座5 ;所述固定台2的右下部设有耳板
2-1,所述固定台2通过耳板2-1的底部与所述底座I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一气缸座3-1 ;所述底座I右侧设有销槽1-1 ;
[0016]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挂钩16、第一气缸17和第一活塞座18 ;所述第一活塞座18设置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挂钩16的上面,且与所述挂钩16铰接;所述第一气缸17的气缸端与所述第一气缸座3-1铰接;所述第一气缸17的活塞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座18固定连接;
[001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9、第二活塞座20和第一钳臂6、第二钳臂7、第三钳臂8、第四钳臂9 ;所述第一钳臂6至第四钳臂9通过销轴连接成菱形钳臂,在所述第一钳臂6与第二钳臂7连接端的钳臂端部分别设有钳口 10 ;所述菱形钳臂设置在所述底座I与固定台2之间,所述菱形钳臂通过连接所述第三钳臂8与第四钳臂9的销轴与所述固定台2的右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座2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钳臂6上面;所述第二气缸19的气缸端与所述第二气缸座5铰接,所述第二气缸19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塞座20固定连接;
[0018]所述第一钳臂6和第三钳臂8分别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第三钳臂8和第四钳臂9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两层结构之间;
[0019]所述运动机构包括4个行车轮15 ;所述4个行车轮15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I的下面。
[0020]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由第一至第四钳臂构成的菱形钳臂左右运动,从而控制钳口的开口大小,用来夹持钢管;其夹紧钢管后,第一气缸控制挂钩从抬起状态到放下,使挂钩挂接到传动链条上,使本实用新型挂在链条上与链条一起运动,进行加送拉拔行走。拉拨结束后,第一气缸控制挂钩抬起,使挂钩断开与传动链条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停止运动,第二气缸驱动第一至第四钳臂构成的菱形钳臂向左运动,从而控制钳口张开,松开夹持的钢管。行车轮与推送装置两侧轨道相配合。
[0021]进料拉拔采用气动自动进料,为考虑管材直径不同,进料架的挡管两处可以调整位置,保证每次管材进拉拔前是一支管,当管材自动进入拉拔推送装置后,推送装置采用两处尼龙转辊水平夹紧,每处尼龙转辊采用三个尼龙转辊,一侧为两个,另一侧为一个,可以保证有效夹紧管材,同时为保证拉拔直度,下面轨道采用角钢并用平带粘上,管的上面加气动控制的角钢,保证管的直度,也就是说水平方向依靠六个尼龙转辊夹紧,上下采用角钢夹紧,保证拉拔过程直度,在转辊和上面角钢气动夹紧后,管的尾部设置液压装置,行程设计为500毫米,液压拉拔前水平和上面气缸夹紧后,开始推送管材超过模具200-300毫米,液压自动返回,为下次推送做准备;在拉拔小车拉拔结束松开时推送装置两组气缸松开,延时10秒后进料气缸自动送料,同时拉拔小车采用两组气缸,包括钳口夹紧和挂钩挂链子两个作用,设计两个气缸有时间差,保证气缸能及时加送拉拔行走和拉拔结束自动松开,拉拔结束控制在拉拔模具出口,拉拔即将结束前即通过限位控制出料采用气缸动作,管自动滚下做准备;拉拔结束限位动作延时5-10秒出料气缸自动返回,同时小车自动返回到拉拔模具口停止运行,开始继续拉拔下一只管,循环进行。
[0022]通过设备使用后,人员的效率有三人操作变为单人监视操作,工作效率每小时产能由原来的30只,提高到45只,自动机械化程度占90%,人员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人员工作安全性得到提高。
[0023]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拉拔手工操作,包括进料后夹紧液压推进,拉拔时小车自动夹紧与放料,代替人工操作,且操作简单,不存在除拉拔模具外的模具频繁更换,操作人员由三人改为一人,省时省力。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管材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挂接机构、夹持机构和运动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1),固定台(2),固定设置于固定台(2)上表面左侧的支撑架(3),以及与支撑架(3)的下部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座(5);所述固定台(2)的右下部设有耳板(2-1),所述固定台(2)通过耳板(2-1)的底部与所述底座(I)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一气缸座(3-1);所述底座(I)右侧设有销槽(1-1);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挂钩(16)、第一气缸(17)和第一活塞座(18);所述第一活塞座(18)设置于所述挂钩(16)的上面,且与所述挂钩(16 )铰接;所述第一气缸(17)的气缸端与所述第一气缸座(3-1)铰接;所述第一气缸(17)的活塞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座(18)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9)、第二活塞座(20)和第一至第四钳臂(6,7,8,9);所述第一至第四钳臂(6,7,8,9)通过销轴连接成菱形钳臂,在所述第一钳臂(6)与第二钳臂(7)连接端的钳臂端部分别设有钳口(10);所述菱形钳臂设置在所述底座(I)与固定台(2)之间,所述菱形钳臂通过连接所述第三钳臂(8)与第四钳臂(9)的销轴与所述固定台(2)的右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座(2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钳臂(6)上面;所述第二气缸(19)的气缸端与所述第二气缸座(5)铰接,所述第二气缸(19)的活塞端与第二活塞座(2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钳臂(6)和第三钳臂(8)分别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第三钳臂(8)和第四钳臂(9)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两层结构之间;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行车轮(15);所述行车轮(15)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I)的下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钳夹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挂接机构、夹持机构和运动机构;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人员的效率由三人操作变为单人监视操作,工作效率每小时产能由原来推送30只,提高到推送45只,机械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为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安全性也得到提高。
【IPC分类】B21C1-22, B21C1-32
【公开号】CN204448869
【申请号】CN201520144234
【发明人】武向田
【申请人】邯郸市天禾裕不锈钢复合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