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001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不锈钢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机械仪表等工业的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在当前的自来水供水行业中,也广泛采用不锈钢管作为供水管道,具有耐腐蚀、洁净卫生的优点。但是纯不锈钢管材料的成本很高,特别是在压力较高的工况下,由于需要采用比较厚的管壁,需要的成本更高。如果采用外层为普通碳素钢,内层为不锈钢的复合管,特别是用管壁为2-3毫米厚的不锈钢管制作复合管,来代替纯不锈钢管,可以大量地节省不锈钢,大大降低管道成本,因此在石化、核电、轻工和机械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现有技术中生产不锈钢复合管的方法主要有机械胀接成形法和爆炸成形法两种。机械胀接成形制造复合管是通过滚胀心轴回转挤压实现复合管的内管塑性变形、外管弹性变形,从而使复合管的外管对内管产生残余应力,以达到复合管外管内壁与复合管内管外壁的紧密贴合。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加之滚胀压力不均,难于进行理论分析,胀接质量主要依靠经验来保证。制造中两管之间贴合力不足时往往需要多次滚胀,这样易造成衬里的减薄、开裂或抗腐蚀能力的下降。爆炸成型法是靠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使内管与外管复合成形。该方法主要缺点是对于较长的复合管炸药量很难准确确定,具有一定危险性,加工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因而目前不锈钢复合管只限于小批量加工,还未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工业产品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包括机架,该机架上固定有左油缸、右油缸、外层管和内层管,内层管与外层管同轴并且内层管设置在外层管内部;内层管的左端口设置有左锥形堵头,内层管的右端口设置有右锥形堵头,左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左压力水管,该左压力水管一端穿过左锥形堵头并与内层管的内部连通,左压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供水水源;右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右压力水管,该右压力水管一端穿过右锥形堵头并与内层管的内部连通,右压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供水水源;左锥形堵头通过左活塞杆与左活塞连接,该左活塞设置在左油缸内;右锥形堵头通过右活塞杆与右活塞连接,该右活塞设置在右油缸内;左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左压力油管和第二左压力油管,第一左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左活塞左面的左油缸腔中,第一左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第二左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左活塞右面的左油缸腔中,第二左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右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右压力油管和第二右压力油管,第一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右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一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第二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左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二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结构合理,没有对内层管进行反复的碾压过程,因而内层管内表面无加工硬化现象,减薄效应也不明显;又由于在胀合时,内管所受到的液压是均匀分布的,从而使得设计者在设计时就能够根据胀合后所要达到的层间贴合残余应力水平,准确地确定所需的胀合液压,仅需通过液压大小控制胀合质量,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较短,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1,该机架上固定有左油缸5、右油缸15、外层管6和内层管7,内层管与外层管同轴并且内层管设置在外层管内部;内层管的左端口设置有左锥形堵头18,内层管的右端口设置有右锥形堵头8,左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左压力水管19,该左压力水管一端穿过左锥形堵头并与内层管的内部连通,左压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供水水源(图中未示出);右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右压力水管9,该右压力水管一端穿过右锥形堵头并与内层管的内部连通,右压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供水水源;左锥形堵头通过左活塞杆4与左活塞3连接,该左活塞设置在左油缸内;右锥形堵头通过右活塞杆14与右活塞13连接,该右活塞设置在右油缸内;左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左压力油管I和第二左压力油管2,第一左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左活塞左面的左油缸腔中,第一左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左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左活塞右面的左油缸腔中,第二左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右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右压力油管21和第二右压力油管12,第一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右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一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第二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左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二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在加工的时候,首先把不锈钢内层管与直径略大于不锈钢内层管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无缝钢管的外层管套装在一起,将内层管和外层管固定在左锥形堵头与右锥形堵头之间,第一左压力油管和第一右压力油管分别向左活塞左面的左油缸腔和右活塞右面的右油缸腔中输入高压液压油,推动左活塞带动左锥形堵头向右运动,同时推动右活塞带动右锥形堵头向左运动,由此使左锥形堵头与不锈钢复合管的内层管的左端口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的接触压力,同时使右锥形堵头与不锈钢复合管的内层管的右端口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的接触压力,以达到承受管内胀合液压而不致泄漏的密封目的。然后左压力水管和右压力水管分别向内层管内部输入高压水,逐步提高高压水的压力,达到设定的胀合压力以后保压一段时间,完成胀合。胀合过程中内层管由弹性变形状态进入塑性变形状态,并贴紧外层管,当管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外层管发生弹性变形,内层管和外层管两管紧密贴合在一起。然后由第二左压力油管向左活塞右面的左油缸腔中输入高压液压油,推动左活塞带动左锥形堵头向左运动,由第二右压力油管向右活塞左面的右油缸腔中输入高压液压油,推动右活塞带动右锥形堵头向右运动,实现内层管内的卸压。当内层管压力卸除后,如外层管弹性回复能力大于内层管的弹性回复能力,则内层管和外层管紧密贴合。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没有对内层管进行反复的碾压过程,因而内层管内表面无加工硬化现象,减薄效应也不明显;又由于在胀合时,内管所受到的液压是均匀分布的,从而使得设计者在设计时就能够根据胀合后所要达到的层间贴合残余应力水平,准确地确定所需的胀合液压,仅需通过液压大小控制胀合质量,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较短,生产效率高。
[0013]综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容,而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此,其可根据不同应用环境,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实现相应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该机架上固定有左油缸、右油缸、外层管和内层管,内层管与外层管同轴并且内层管设置在外层管内部;内层管的左端口设置有左锥形堵头,内层管的右端口设置有右锥形堵头,左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左压力水管,该左压力水管一端穿过左锥形堵头并与内层管的内部连通,左压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供水水源;右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右压力水管,该右压力水管一端穿过右锥形堵头并与内层管的内部连通,右压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供水水源;左锥形堵头通过左活塞杆与左活塞连接,该左活塞设置在左油缸内;右锥形堵头通过右活塞杆与右活塞连接,该右活塞设置在右油缸内;左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左压力油管和第二左压力油管,第一左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左活塞左面的左油缸腔中,第一左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第二左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左活塞右面的左油缸腔中,第二左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右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右压力油管和第二右压力油管,第一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右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一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第二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左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二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复合管加工装置,包括机架,该机架上固定有左油缸、右油缸、外层管和内层管,内层管的左端口设置有左锥形堵头,内层管的右端口设置有右锥形堵头,左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左压力水管,右锥形堵头上设置有右压力水管,左锥形堵头通过左活塞杆与左活塞连接,右锥形堵头通过右活塞杆与右活塞连接,左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左压力油管和第二左压力油管,右油缸上设置有第一右压力油管和第二右压力油管,第一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右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一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第二右压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右活塞左面的右油缸腔中,第二右压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供油装置连接。
【IPC分类】B21D26/033, B21D39/04
【公开号】CN205362343
【申请号】CN201620120754
【发明人】王磊
【申请人】天津市骏业不锈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