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旋流式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233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气体旋流式喷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旋流式喷嘴,该喷嘴为圆台形,喷嘴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圆台上下面的熔丝导孔,沿熔丝导孔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气孔,导气孔的轴线与熔丝导孔轴线交错设置,所述导气孔在圆周上朝同一方向倾斜;该实用新型通过高压气体旋流在中心部位形成低压区域,以进一步收敛发射电弧的张角。
【专利说明】
气体旋流式喷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旋流式喷嘴。
【背景技术】
[0002]在三维打印领域引入MIG焊接技术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MIG焊气体直流式导气孔中气流运动方向与电弧方向平行,可满足原始焊接中宏观上形成焊缝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三维打印对表面质量提出的较高要求和对精度提出的较高要求,即需要通过对电弧的收敛限制熔滴喷射面积,减小电弧热影响范围,满足材料金相组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旋流式喷嘴,通过高压气体旋流在中心部位形成低压区域,以进一步收敛发射电弧的张角。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该气体旋流式喷嘴,所述喷嘴为圆台形,所述喷嘴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圆台上下面的熔丝导孔,沿所述熔丝导孔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熔丝导孔轴线交错设置,所述导气孔在圆周上朝同一方向倾斜。
[0006]进一步,所有导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熔丝导孔轴线间的夹角相等;
[0007]进一步,所述夹角为15°?50° ;
[0008]进一步,所述导气孔出气端与熔丝导孔的间距小于所述导气孔进气端与熔丝导孔的间距。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旋流式喷嘴,通过高压气体旋流在中心部位形成低压区域,进一步收敛发射电弧的张角,从而在熔滴形成表面涂覆之前改善自身结构状态,进而有利于金属熔滴在更理想的分布范围内熔敷于被加工表面,从而提高三维熔敷成型的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也可对电弧热影响区的控制带来贡献,改善成形结构的金相组织及其均匀性。此外,旋转气流在喷嘴外可形成改善气流场,从而提高已成型结构的冷却特性,改善打印结构整体的成型特征。
[001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1所示,该气体旋流式喷嘴,喷嘴为圆台形,喷嘴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圆台上下面的熔丝导孔2,沿熔丝导孔2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气孔I,导气孔I的轴线与熔丝导孔2轴线交错设置,所述导气孔在圆周上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导气孔出气端与熔丝导孔的间距小于所述导气孔进气端与熔丝导孔的间距。图中的箭头I为送丝方向,图中的箭头II为送气方向。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有导气孔的轴线与熔丝导孔轴线间的夹角相等,为15°?50° ο
[0017]高压气流通过导气孔,与电弧发射方向成一定交角,该引导方式可产生龙卷风效应,对于电弧发射方向始终与被加工表面垂直的三维熔敷成型,该引导气流有利于金属熔滴在更理想的分布范围内。
[001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气体旋流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圆台形,所述喷嘴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圆台上下面的熔丝导孔(2),沿所述熔丝导孔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气孔(I),所述导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熔丝导孔轴线交错设置,所述导气孔在圆周上朝同一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旋流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所有导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熔丝导孔轴线间的夹角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旋流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5°?5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旋流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出气端与熔丝导孔的间距小于所述导气孔进气端与熔丝导孔的间距。
【文档编号】B23K9/32GK205464752SQ20162015515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乔玉鹏, 徐卫平
【申请人】贵州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