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及制造、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342433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及制造、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及制造、修复方法,尤其是一种由基体和碳化钨辊环所组成的输送钢坯的辊子,属输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轧钢厂、炼钢厂连铸机使用的输送钢坯的辊子材质为铸钢或铸铁,为整体结构,整个辊身硬度相同,这给使用输送辊子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一方面,由于辊子使用位置不同,磨损的程度也不相同,适宜使用的辊身硬度应有所区别,易磨损的部位应硬度高,不磨损的部位硬度可以降低,另一方面,其整体结构辊子硬度低、易磨损、耐磨性差,输送辊子过早的磨损,导致更换工作费时、费力、且备件耗费高,在更换辊子较频繁的使用场所,这种更换已成为影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另外还会造成钢材表面划伤,因此,有必要对整体输送辊子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辊子使用部位容易磨损的问题,提供一种硬度高,具有较高耐磨性、抗裂性能的组合式输送钢坯的辊子,该输送辊子能根据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辊身硬度,在运行时传递运动的辊子仅仅由碳化钨辊环承受,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辊子寿命低的缺点。为此,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制造、修复该辊子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由带有孔的碳化钨辊环和基体组成,在碳化钨辊环与基体间有焊料,将碳化钨辊环钎焊到基体上,基体是铸钢、铸铁辊子或是磨损了的辊子,碳化钨辊环单边厚度为5毫米或5毫米以上,基体与碳化钨辊环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15-0.3mm,基体与碳化钨辊环配合处粗糙度▽5以上。碳化钨辊环主要成份WC70%-97%、Co30%-3%,碳化钨辊环硬度HRA80以上,在碳化钨辊环的外侧焊接挡环。
一种制造、修复的输送钢坯的辊子的方法,在基体上钎焊碳化钨辊环,该方法如下1)在基体直径车削10mm或10mm以上;2)钎焊表面处理;分别清洗基体钎焊接部外径、碳化钨辊环内径及两侧;3)将基体立放,把焊料放入基体上,均匀地撒上硼砂,放上碳化钨辊环,在碳化钨辊环顶面及侧面焊逢处除再撒上一层硼砂,将基体立放入加热炉中,加热时先缓慢升温待基体加热到钎焊温度时,钎焊温度比焊料熔点高30-40℃,一面保持温度一面进行排渣,排渣时,用紫铜棒将碳化钨辊环片沿圆周往复移动2-3次,以排除焊缝中的熔渣,待到红热的碳化钨辊环上出现了铜液,取出辊子,校正位置,压紧后送去回火;4)钎焊后立即放入220-250℃炉中回火6-8小时;5)将挡环与基体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输送钢坯的辊子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辊子具有不同的硬度,碳化钨辊环硬度HRA80以上,碳化钨辊环与钢材接触,尤其是在高温时红硬性好,使用寿命长,而且不易发生磨损。其综合使用寿命比铸钢、铸铁辊子提高10~15倍,该辊子适用于轧钢厂、炼钢厂连铸机输送钢坯。


图1是本发明输送钢坯辊子的剖视图;图2是碳化钨辊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由带有孔的碳化钨辊环2和基体1组成,在碳化钨辊环2与基体1间有焊料4,将碳化钨辊环2钎焊到基体1上,基体1是铸钢材质,碳化钨辊环2单边厚度为5毫米,基体1与碳化钨辊环2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2mm,基体1与碳化钨辊环2配合处粗糙度▽5。碳化钨辊环2主要成份WC80%、Co20%,碳化钨辊环2硬度HRA84,在碳化钨辊环2的外侧焊接挡环3。
一种制造、修复的输送钢坯的辊子的方法,在基体1上钎焊碳化钨辊环2,该方法如下1)在基体1直径削10mm;2)钎焊表面处理;分别清洗基体1钎焊接部外径、碳化钨辊环2内径及两侧;3)将基体1立放,把焊料放入基体1上,均匀地撒上硼砂,放上碳化钨辊环2,在碳化钨辊环2顶面及侧面焊逢处除再撒上一层硼砂,将基体1立放入加热炉中,加热时先缓慢升温待基体1加热到钎焊温度时,钎焊温度比焊料熔点高35℃,一面保持温度一面进行排渣,排渣时,用紫铜棒将碳化钨辊环2沿圆周往复移动3次,以排除焊缝中的熔渣,待到红热的碳化钨辊环2上出现了铜液,取出辊子,校正位置,压紧后送去回火;4)钎焊后立即放入235℃炉中回火7小时;5)将挡环3与基体1焊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其特征在于由带有孔的碳化钨辊环(2)和基体(1)组成,碳化钨辊环的孔分别对应基体,在碳化钨辊环(2)与基体(1)间有焊料(4),将碳化钨辊环钎焊到基体上,基体(1)是铸钢、铸铁辊子或是磨损了的辊子,在碳化钨辊环(2)的外侧焊接挡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钢坯的辊子,其特征在于碳化钨辊环(2)主要成份WC70%--97%、Co30%--3%,碳化钨辊环(2)硬度HRA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钢坯的辊子,其特征在于碳化钨辊环(2)单边厚度为5毫米或5毫米以上,辊子基体(1)与碳化钨辊环(2)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15-0.3mm,基体(1)与碳化钨辊环(2)配合处粗糙度▽5以上。
4.一种制造、修复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钢坯辊子的方法,在基体(1)上钎焊碳化钨辊环(2),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如下1)在基体(1)直径车削10mm或10mm以上;2)钎焊表面处理;分别清洗基体(1)钎焊接部外径、碳化钨辊环(2)内径及两侧;3)将基体(1)立放,把焊料放入基体上,均匀地撒上硼砂,放上碳化钨辊环(2),在碳化钨辊环(2)顶面及侧面焊逢处除再撒上一层硼砂,将基体(1)立放入加热炉中,加热时先缓慢升温待基体加热到钎焊温度时,钎焊温度比焊料熔点高30-40℃,一面保持温度一面进行排渣,排渣时,用紫铜棒将碳化钨辊环(2)片沿圆周往复移动2-3次,以排除焊缝中的熔渣待到红热的碳化钨辊环(2)上出现了铜液,取出辊子,校正位置,压紧后送去回火;4)钎焊后立即放入220-250℃炉中回火6-8小时;5)将挡环(3)与基体(1)焊接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钢坯的辊子及制造、修复方法。该输送钢坯的辊子由带有孔的碳化钨辊环2和基体1组成,将碳化钨辊环2钎焊到基体1上,基体1是铸钢、铸铁辊子或是磨损了的辊子。其制造、修复方法是,将基体1经过机加工、清洗、钎焊将碳化钨辊环2与基体1钎焊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辊子具有不同的硬度,碳化钨辊环硬度较高,尤其是在高温时红硬性好,使用寿命长,不易发生磨损。其综合使用寿命比铸钢、铸铁辊子提高10~15倍,该辊子适用于轧钢厂、炼钢厂连铸机输送钢坯。
文档编号B22D11/128GK1481945SQ0213090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1日
发明者王树敏 申请人:王树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