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89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杂铜熔铸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熔炼废旧黄 杂铜的连续壤铸设备的改进。
技术背景目前利用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铜锭的设备多为二体炉即熔炼炉、保温 炉,为倾倒式的,单孔放流或平行双孔放流,在放流过程存在突发性烟尘散 发严重,铜液成分不均匀,加重了结晶后产品组织偏析,而且由于废杂铜在 熔炼炉中达到熔炼温度后还需保温30分钟左右,以保证铜水在倾倒入保温炉 前成分充分均匀。这就使现有技术的连续熔铸设备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档次低,而能耗高,而且熔炼炉在放流过程中污染严重。中国专利CN2123050提 供了一种生产无氧铜线、管的上引连铸机专用熔铸炉,使用组合式工频感应 电炉熔化金属,采用两个熔炼炉一个保温炉,三炉一体,其产量比二炉一体 提高,但产品的组织偏析和能耗问题还是无法解决,而且不适用于废旧黄杂 铜的熔铸。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生产效率高, 产品质量好,能耗低的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 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含有熔炼炉、保温炉,其特征在于在熔炼炉与 保温炉之间设有中间保温炉;所述熔炼炉、中间保温炉、保温炉三炉联体, 阶梯形布置,自流放流;所述中间保温炉和保温炉为密封结构,所述保温炉 设有双孔拉铸口,所il双孔拉铸口的中心线向后延长后呈锐角布置。由于保 温炉的出料布置成双孔菱形拉铸口 ,铜水在保温炉里增加了内部冲击流动,
使得铜合金在拉铸过程中低熔点金属的重力偏析大为减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炉的出 料面呈菱形。作为优选,所述自流放流的放流管延伸至中间保温炉或保温炉的铜液液 面下。由于自流放流的放流管伸至铜液下,减少了铜液与空气的接触,所以 金属烧损大量减少。作为优选,所述双孔拉铸口的中心线向后延长后呈30° 45°角;其更 优方案是34°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加了中间保温炉,三炉联体,阶 梯形布置,自行潜液放流,保温炉和保温炉为密封结构,双孔菱形拉铸等一 系列措施;保证铜水在倾倒入保温炉前能得到充分熔化,提高铸锭的内部质 量,提高产品档次,而且生产效率提高,节约能源消耗;达到环保、节能、 高效地利用废旧黄杂铜连续生产环保型铜材。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熔铸设备,在原熔炼炉1、保温炉8的基础上增加中间保温炉7,三体炉钢性联接,可拆卸,保温炉8与中间保温炉7为密封结构,三炉 阶梯形布置,自行放流,拉铸口9为双头菱形布置(见图2所示)。在熔炼炉 l的炉体内有熔沟2, 500KG山字铁3,功率为l 2 5千瓦,包含有石英砂放 流砖4、塞杆5、导流管6的自放流装置;在中间保温炉7的炉体内有熔沟10, 300KG口字铁11,功率为7 5千瓦,包含有石英砂放流砖4、塞杆5、导流管 6的自放流装置;在保温炉8的炉体内有熔沟12, 300KG口字铁13,功率为 7 5千瓦,双孔的菱形拉铸口9。
当熔炼结束后,熔炼炉1里的铜水经石英砂放流砖4、塞杆5、导流管6 自流至中间保温炉7,再由中间保温炉7经石英砂放流砖4、塞杆5、导流管 6流至保温炉8,当需要浇铸时,保温炉8的铜水经双孔菱形拉铸口 13,经相 关设备拉铸成型材。
权利要求1. 一种废旧黄杂锎连续熔铸设备,含有熔炼炉、保温炉,其特征在于-在熔炼炉(1)与保温炉(8)之间设有中间保温炉(7);所述熔炼炉、中间 保温炉、保温炉三炉联体,阶梯形布置,自流放流;所述中间保温炉(7)和 保温炉(8)为密封结构,所述保温炉(8)设有双孔拉铸口 (9),所述双孔 拉铸口的中心线向后延长后呈锐角布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保温炉(8)的出料面呈菱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流放流的放流管(6)延伸至中间保温炉(7)或保温炉(8)的铜液液 面下。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拉铸口 (9)的中心线向后延长后呈30。 45°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旧黄杂铜连续熔铸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孔拉铸口 (9)的中心线向后延长后呈34。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屯种废旧黄杂铜的连续熔铸设备。含有熔炼炉、保温炉以及中间保温炉,三炉联体,阶梯形布置,自流放流;中间保温炉和保温炉为密封结构,保温炉设有双孔菱形拉铸口,双孔拉铸口的中心线向后延长后呈30°~45°角布置。本实用新型保证铜水在倾倒入保温炉前能得到充分熔化,提高铸锭的内部质量,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消耗。
文档编号B22D11/00GK201036807SQ200720108540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4日
发明者宋长洪 申请人:宋长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