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315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砂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尤其涉及直接用于金属表面抛光的砂带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砂带轮,通常为一组件,其结构如图l所示,由一对平行设置的辊轮 101、 102通过一个砂带103连接组成,其中一个辊轮101为主动轮,另一个辊 轮102为从动轮,砂带轮103在两个辊轮之间被涨紧。主动轮101在驱动电机带 动下转动,带动砂带103走带。使用时,将被加工工件帖在砂带103表面并施加 一定的压力,使砂带103与工件表面产生摩擦,从而达到抛光的目的。这种结构 的砂带轮组,砂带103工件与砂带之间的压力很难控制,而且体积较大,占用使 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的砂带轮。
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砂带轮,包括主轴轴套和轮体,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轮体圆周面上设有圆环形砂带。
本实用新型的砂带轮,由主轴轴套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转动,被抛光的 工件表面与砂带接触后相互摩擦,起到对工件的抛光作用。由于砂带直接设置在 轮体圆周面上,各部分集中整合在一个组件上,因而结构紧凑,体积小,且容易 控制工件与砂带之间的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轮体和砂带设有弹性垫圈,使工件与 砂带之间形成柔性接触,可对接触压力进行自动微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轮体为带底座的圆筒结构,上部覆 有上盖,所述的圆筒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有一个顶针;所述的每个 顶针包括针头和底部的限位台,所述的限位台位于圆筒内侧;在顶针的内侧设有 一个防止顶针从通孔中脱落的挡圈;所述圆筒外还依次设有弹性垫圈和砂带。改 进后的砂带轮,其工作原理如下由主轴轴套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转动,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顶针沿圆筒的通孔向外滑出,针头顶住弹性垫圈并使其向外胀大,进而涨紧了砂带。此时当砂带与要抛光的工件面接触时就会产生一个柔性的 摩擦力,该摩擦力作用在被抛光的工件表面,起到抛光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砂带 轮能够自动调节摩擦力,因而,被抛光工件表面光滑、均匀。并且,砂带更换方 便,使用寿命长。它的再一个重要特点是弹性垫圈从收紧到涨开有一个径向的可 调范围,当工件给进过量时,也能进行正常工作,而不会被高速运转的组件打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轮体可以是一个整体部件,也可以 将底座和圆筒设计成单独的零件,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头的端部呈半球面或平面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砂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砂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砂带轮,包括轮体、上盖5、主轴轴套7和多个顶 针4。所述的轮体为带底座l的圆筒8结构,底座1和圆筒8通过焊接固定,圆 筒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主轴轴套7通过螺钉12与上盖5和底座1固定。上 盖5上还开设有一个沉孔13,安装时,用螺栓穿过沉孔13将整个组件固定到动 力轴上。
所述的顶针4包括针头401和底部的限位台402,每个顶针的针头401设置 在对应的通孔9内,所述的限位台402位于圆筒8内侧。在顶针4的内侧设有一 个防止顶针从通孔中脱落的挡圈6,挡圈6底端分入底座1上开设的环形槽10 内,上端定位在上盖5与圆筒8之间的配合形成的环形槽11内。
所述圆筒8外依次设有哇橡胶弹性垫圈3和砂带2。所述针头401的端部呈 平面状。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砂带轮,包括主轴轴套(7)和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体圆周面上设有圆环形砂带(2)。
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体和砂带(2)设有弹性垫 圈(3)。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体为带底座(1 )的圆筒(8) 结构,上部覆有上盖(5),所述的圆筒(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每个通 孔(9)内设有一个顶针(4);所述的每个顶针(4)包括针头(401)和底部 的限位台(402),所述的限位台(402)位于圆筒(8)内侧;在顶针(4)的 内侧设有一个防止顶针从通孔中脱落的挡圈(6);所述圆筒(8)外还依次设 有弹性垫圈(3)和砂带(2)。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和圆筒(8)通过 焊接固定。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挡圈(6)底端分入底座(1)上开 设的环形槽(10)内,上端定位在上盖(5)圆筒(8)之间的配合形成的环 形槽(11)内。
6、 如权利要求2-4任何一项所述的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401)的端部 呈半球面或平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带轮,包括轮体、上盖、主轴和多个顶针,所述的轮体为带底座的圆筒结构,所述的圆筒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顶针包括针头和底部的限位台,每个顶针的针头设置在对应的通孔内,所述的限位台位于圆筒内侧;在顶针的内侧设有一个防止顶针从通孔中脱落的挡圈;所述圆筒外还依次设有弹性垫圈和砂带。本实用新型的砂带轮,能够自动调节摩擦力,被抛光工件表面光滑、均匀。并且,砂带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各部分集中整合在一个组件上,结构更为紧凑。
文档编号B24B21/18GK201320716SQ20082016813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
发明者沈炳红 申请人:沈炳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