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7407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最多的金属耐磨材料主要有耐磨铸铁和耐磨钢两大类。耐磨铸铁主要 是含铬铸铁,虽然具有较高的硬度,但是其脆性也很高,不适合应用于有较大冲击力的情 况。同时,由于耐磨铸铁中铬等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因此提高了它的成本。耐磨铸钢是广泛 用于各种磨损工况的一类合金钢,100多年来新的耐磨铸钢钢种层出不穷,其冶炼、铸造、热 处理和机加工工艺也不断改进,耐磨铸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使用寿命均显示出 其优越性,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高锰钢和低、中合金耐磨钢。高锰钢必须在高冲击力的条件下,才能使材料表面达到加工硬化的效果,使耐磨 性提高,但在大多数工矿条件下,均达不到高锰钢所要求的冲击条件,其耐磨性难以发挥。 而且其屈服强度低、易于变形,因此,其使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低、中合金耐磨钢是一类重要的耐磨材料,可以作为大多数工况条件下的耐磨产 品。这类钢中主要包括低合金马氏体钢和贝氏体钢两类。马氏体耐磨钢采用Cr、Ni和Mo 等元素合金化,然后通过淬火和低温回火热处理,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力学性 能和耐磨性。但该种钢主要靠马氏体基体硬度来抗磨,高应力磨料磨损条件下,耐磨性提高 不多,而且淬火工艺操作不当或化学成分控制不好极易引起材料的开裂。具有贝氏体组织的耐磨钢,也称为贝氏体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和耐磨性,是一种 性能优异的抗磨材料,也是当前引人关注的研究和开发重点。传统的贝氏体钢根据不同的 需要所含的合金元素主要有C、Si、Mn、Cr、Mo、Ni、B等,在空冷的条件下获得贝氏体组织。 我国西北工业大学康沫狂教授等研制出的Si-Mn-Mo系中碳贝氏体耐磨钢,其贝氏体为贝 氏体铁素体,称为准贝氏体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和较高的耐磨性。由于该类贝氏体钢中Mo 的含量一般在0. 5%左右,Mo是贵重元素,资源有限,提高了钢的价格,极大的限制了此类钢 的应用。现有贝氏体钢的生产方法中均要使用等温淬火工艺,因此目前贝氏体钢生产基本 上还是采用轧制工艺生产耐磨板材,其相变处理工艺复杂、耗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已远 不能满足金属耐磨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中高碳贝 氏体钢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综合机械性能优异等特点。针对上述发明目的,发明人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合金元素构成 C 0. 1% 0. 7% ; Si 0% 2. 5% ;Mn0. 5% 4. 5% ;
Cr0. 2% 3. 5% ;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作为优选,HRC彡35,Aku彡50J时,所述各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 C 0. 1% 0. 25% ;
Si0% 0. 8% ;
Mn0. 5% 2% ;
Cr0. 2% 0. 8% ;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作为优选,HRC彡45,Ak彡120J时,所述各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 C 0. 2% 0. 45% ;
Si0. 3% 1. 5% ;
Mn0. 5% 3% ;
Cr0. 2% 1. 2% ;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作为优选,HRC彡55,Ak彡50J时,所述各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
C0.35% 0. 7%Si0.6% 2. 5% ;Mn1.8% 4. 5% ;Cr0.8% 3. 5% ;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一种上述中高碳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比例配置的原料采用常规方法在中频炉或电弧炉中熔炼,加入Al和CaSi进行 脱氧;
B、熔炼后的原料进行炉外精炼,通过砂型铸造或熔模铸造工艺生产出坯件产品;
C、坯件升温至400 700°C,保温30 210分钟,升温至800 1300°C,保温30 180 分钟,出炉冷却5 30分钟,冷却至400 100°C,回火,保温1 5小时;
D、空冷至室温。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A中加入的Al占钢水质量的0. 1% 0. 2%,CaSi占钢水质 量的0. 1% 0. 2%O本发明选择的合金元素在系列中高碳贝氏体钢产品中的作用在于
一定含量的Mn推迟珠光体转变的作用比抑制贝氏体转变的能力强,从而起到提高贝 氏体的获得能力。而且Mn还能有效降低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温度,使所获得的组织细化, 在一定的热处理冷却条件下获得贝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Si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一定含量的Si能有效抑制贝氏体转变过程中碳化物的 析出,使未转变的奥氏体形成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对提高钢的韧性起到重要作用,在冲 击磨损的条件下有利于阻止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有效提高耐磨性。Cr是提高淬透性的有效元素,并能细化组织,因此根据产品的规格,添加一定含量 的Cr能保证铸件整个截面上组织均勻,性能稳定。
本发明方法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使合金的成分分布较常规热处理均勻,保 证了最后的铸件组织的均勻性。采用控制冷却工艺能保证最终的铸件中获得下贝氏体和马 氏体复相组织,以保证强度和韧性的配合。升温至400 700°C,保温30 210分钟目的 旨在使工件温度均勻,从而使产品中的C元素充分扩散,以保证C元素在产品中的均勻性。 升温至800 1300°C保温30 180分钟使产品的组织奥氏体化,得到尽可能多的奥氏体, 为下一步的冷却准备条件;通过保温使产品的合金元素完全熔入奥氏体组织内,保证合金 元素在产品中的均勻性。在5 30分钟内冷却至400 100°C 避开珠光体、铁素体形成 区域。100 400°C保温1 5小时马氏体是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为了得到尽可能多 的下贝氏体,需要在下贝氏体形成的合理温度区域保温较长时间,尽量减少下贝氏体转变 为马氏体;通过保温使已经形成的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以降低组织脆性。尽快进入下 贝氏体形成区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中高碳贝氏体钢,无需采用复杂的等温淬火工艺,从而简化生产工艺,使生 产变得更简单、稳定;
2、本发明通过合理配置各合金元素,使本发明产品具有很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3、本发明所添加的Mn、Si、Cr均为廉价元素,制造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 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 而已。实施例1 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合金元素构成
C0. 22%
Si0.22%
Mn1. 21%
Cr0. 4% ;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比例配置的原料采用常规方法在中频炉或电弧炉中熔炼,加入Al和CaSi进行 脱氧;
B、熔炼后的原料进行炉外精炼,通过砂型铸造或熔模铸造工艺生产出坯件产品;
C、坯件升温至400 700°C,保温30 210分钟,升温至800 1300°C,
保温30 180分钟,出炉冷却5 30分钟,冷却至400 100°C,回火,保温1 5小
时;
D、空冷至室温。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A中加入的Al占钢水质量的0. 1% 0. 2%,CaSi占钢水质 量的0. 1% 0. 2%O
性能参数见表1。实施例2 —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合金元素构成 C 0. 33% Si 0.83% Mn 2.69% Cr 0.46%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性能参数见表1。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 —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合金元素构成 C 0. 55% Si 1.02% Mn 2. 34% Cr 1. 26%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性能参数见表1。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表1本发明机械性能表
本发明的机械性能检测实验方法按GB/T230. 1-2004、GB/T229-1994和GB/ Tl 1352-2009的相关要求执行。 实施例4,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合金元素构成
C0. 1%
Mn 0. 5% Cr 0. 2%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 —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合金元素构成 C 0. 7% Si 2. 5% Mn 4. 5% Cr 3. 5%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本发明与现有贝氏体钢相关参数比较见表2,
表2本发明与与现有贝氏体钢参数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同类产品相比,本发明中高碳贝氏体钢的材料成本最低,性能匹配 最佳,成本低于进口产品。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 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权利要求
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构成C0.1%~0.7%;Si 0%~2.5%;Mn 0.5%~4.5%;Cr 0.2%~3.5%;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 Si Mn Cr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 Si Mn Cr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 Si Mn Cr-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其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0. 1% 0. 25% ; 0% 0. 8% ; 0. 5% 2% ; 0. 2% 0. 8% ;-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其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0. 2% 0. 3% 0. 5% 0. 2%0.45% ;1.5% ;3% ; 1. 2% ;-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其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0.35% 0. 6% -1.8% -0. 8% --0. 7%2.5% ; 4. 5% ;3.5% ;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
5.一种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中高碳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A、按照比例配置的原料采用常规方法在中频炉或电弧炉中熔炼,加入Al和CaSi进行 脱氧;B、熔炼后的原料进行炉外精炼,通过砂型铸造或熔模铸造工艺生产出坯件产品;C、坯件升温至400 700°C,保温30 210分钟,升温至800 1300°C,保温30 180 分钟,出炉冷却5 30分钟,冷却至400 100°C,回火,保温1 5小时;D、空冷至室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 中加入的Al占钢水质量的0. 1% 0. 2%,CaSi占钢水质量的0. 1% 0. 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高碳贝氏体钢,其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0.7%;Si0%~2.5%;Mn0.5%~4.5%;Cr0.2%~3.5%;其余为铁和杂质元素。本发明所述的中高碳贝氏体钢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综合机械性能优异等特点。
文档编号C21D1/18GK101892426SQ2010102044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余忠友, 汪慧莲, 胡伯述 申请人:余忠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