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

文档序号:328289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冷轧板表面质量,降低夹杂废品,对钢的洁净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精炼处理后的钢水中大部分夹杂物已经上浮,钢水洁净度很高,稳态浇注条件下铸坯质量满足冷轧板表面质量要求。但是在连铸机起步和中间包热换过程中,浇注初期第一罐钢水Als 损失远远高于稳态浇注时的水平,铸坯夹杂缺陷率也明显高于稳态铸坯,且以聚集的Al2O3 夹杂为主。分析认为,在连铸机起步和中间包热换过程中中间包覆盖剂加入前的浇注初期, 钢水的二次氧化是其主要原因,中间包内空气中的氧与钢包注流和中间包内少量钢液表面的Al相互作用,造成钢水中Als损失。而由于氧势较高,钢中Als被氧化成簇状Al2O3,在中包和结晶器中未来得及上浮即被凝固的铸坯捕获,形成铸坯的夹杂缺陷。二次氧化现象在栗红,常桂华,陈本文.超低碳钢洁净度的控制[J].鞍钢技术,2010(1) :8 9中有提及, 但该文件中未提出解决方法。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仅限于从铸坯的优化切割和分级管理着手,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铸坯切掉的废品较多或者铸坯降级处理,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解决覆盖剂加入前的钢水二次氧化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以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其操作步骤叙述如下1)、将中空铁管与耐热胶管相连,耐热胶管另一端与惰性气体气源相连,正常浇注过程中,此气源处于关闭状态;2)、在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中间包开浇前,此时中间包处于接受位,先将气源打开,流量控制在20 500Nl/min,通过中空铁管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 1 IOmin ;3)、吹气完毕后,关闭气源;4)、中间包旋至浇注位,开始正常浇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钢包开浇前,利用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的方法,降低了钢水的二次氧化,使浇注初期第一罐钢水Als损失由140 170ppm降低到现在的30 60ppm,达到了稳态浇注时的水平;浇注初期第一罐铸坯夹杂缺陷率也由1. 7%降低到0. 07%,满足了冷轧板质量要求,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向中间包内吹入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以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其操作步骤叙述如下(1)将钢包长水口密封氩气或氮气管道增设一个旁通阀,在阀后安装一个快装接头;与之相配套使用的快装接头连接的是一根5m长的耐热胶管,胶管的另一端连接一根: 长的中空铁管;(2)正常浇注过程中,旁通阀处于关闭状态,和耐热胶管相连的快装接头与阀后快装接头处于分开状态;(3)在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钢包开浇前,此时钢包处于接受位, 先将与耐热胶管相连的快装接头和阀后快装接头连接好,再打开旁通阀(流量60 80N1/ min),通过与胶管相连的铁管向中间包内吹入氩气或氮气2 ;3min。(4)吹气完毕后,关闭旁通阀,卸下快装接头,收起与之相连的耐热胶管,以备下次使用。(5)钢包旋至浇注位,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钢包开浇。
权利要求
1. 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以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其操作步骤叙述如下1)将中空铁管与耐热胶管相连,耐热胶管另一端与惰性气体气源相连,正常浇注过程中,此气源处于关闭状态;2)在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中间包开浇前,此时中间包处于接受位, 先将气源打开,流量控制在20 500Nl/min,通过中空铁管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1 IOmin ;3)吹气完毕后,关闭气源;4)中间包旋至浇注位,开始正常浇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以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其操作步骤叙述如下1)将中空铁管与耐热胶管相连,耐热胶管另一端与惰性气体气源相连;2)在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中间包开浇前,将气源打开;3)吹气完毕后,关闭气源;4)开始正常浇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氩气或氮气排出第一罐钢包内空气,形成保护气氛的方法,使浇注初期第一罐钢水Als损失由140~170ppm降低到现在的30~60ppm,达到了稳态浇注时的水平;浇注初期第一罐铸坯夹杂缺陷率也由1.7%降低到0.07%,满足了冷轧板质量要求。
文档编号B22D1/00GK102397998SQ20101027515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8日
发明者刘振中, 刘敏, 姚伟智, 孟宪敏, 常丽芬, 张月, 张洪峰, 许海亮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