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双零箔的方法

文档序号:330735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双零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的组分组分、含量及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箔由于其优异的密封性能和防水性能以及闪亮的金属光泽,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包括烟草包装,食品包装,家居装饰等。其与纸,塑料薄膜复合形成合适的包装材料。基于环保,节省原材料的需求,铝箔的厚度约来越薄,其厚度小于0.01的铝箔被称为双零箔。目前市场上所生产的双零铝箔一般采用铸轧生产I系或8系合金,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冷轧,退火,箔轧轧至所需要的厚度,再进行成品退火,得到双零箔成品。或者直接将铝合金熔体铸造成板,再经过一系列的热轧和冷轧和箔轧得到双零箔。但是铝合金熔体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氢,其在凝固时易在铸轧板或铸造板中形成气孔,在最后轧制成双零箔时,表现为空洞等质量缺陷,甚至在箔轧过程和随后的成品复合过程中造成断带,影响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且随着下游产品的复合生产工艺的复合速度越来越快,其对双零箔的力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双零箔的表面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质量好、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高的铝
I=1-Wl O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5 0.15%,Fe 0.35 0.48 %, Cu 0.03 0.06 %,Mg 彡 0.05 %,Cr 彡 0.05 %,Zn 彡 0.05 %,Ti 彡 0.05 %,La0.02 0.4%,余量 Al。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5 0.15%,Fe 0.35 0.45%,Cu0.03 0.06%,Mg 彡 0.05%,Cr ^0.05%,Zn 彡 0.05%,Ti 彡 0.05%,La0.02 0.2%,余量 Al。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20V 750°C,熔体氢含量< 0.15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0mm±0.5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2.5mm 4.0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450°C 55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IOh 20h ;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3°C至28°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4mm 0.6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40°C 420°C进行中间退火;
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5mm 0.3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制至厚度0.014mm 0.015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6mm 0.007mm,即得到所述铝箔。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190°C 230°C保温60h IOOh0优选的,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降低氢含量:La与Al熔体中的氢反应生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LaH,降低了铸轧铝板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氢含量,从而减少气孔。(2)提高了抗拉强度和延伸率:La与Al熔体中的氢反应生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LaH, LaH细小分散,且呈球形颗粒状分布于晶内,使中心出现等轴晶且柱状晶变得短而细,从而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彡85Mpa,延伸率彡2.0%。(3)La能与基体中的杂质元素Fe、Si形成稀土化合物,有效的净化了基体,减少偏析,减少针孔,改善板型,明显提闻材料的品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显然,所列举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
及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显而易见地得出的技术方案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 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5%, Fe 0.35%, Cu0.03%, Mg0.05%, Cr0.05%, Zn0.05%, Ti 0.05%, La0.4%,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20V,熔体氢含量0.15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6.5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2.5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45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0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3°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4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42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5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4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6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190°C保温6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85Mpa,延伸率为2.0%。实施例2
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7%, Fe 0.36 %, Cu0.04%, Cr0.05%, Zn0.04%, Ti 0.03%, La0.3%,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24°C,熔体氢含量0.13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6.7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2.6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53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8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6°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4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41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9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4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6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得到的合金在195°C保温65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87Mpa,延伸率为2.2%。实施例3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9%, Fe 0.37%, Cu0.05%, Zn0.01%, Ti 0.02%, La0.25%,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28°C,熔体氢含量0.llml/lOO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6.9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2.8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51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6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5°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5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40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6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4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7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的到的箔轧成品在200°C保温60 10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89Mpa,延伸率为2.4%。实施例4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11%, Fe 0.39 %, Cu0.06%, Ti 0.04%,La0.2%,余量 Al。—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32°C,熔体氢含量0.09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0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3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50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4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8°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6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9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9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5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6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210°C保温10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91Mpa,延伸率为2.6%。实施例5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13%, Fe 0.31%, Cu0.04%, La0.16%,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34°C,熔体氢含量0.07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1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3.2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49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2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7°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6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8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8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5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7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220°C保温95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93Mpa,延伸率为2.8%。实施例6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15%, Fe 0.43 %, Cu0.05%, Mg0.05%, Cr0.03%, Zn0.01%, Ti 0.02%, La0.12%,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36°C,熔体氢含量0.05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2mm ;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3.4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48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0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6°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6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7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7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4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7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215°C保温9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95Mpa,延伸率为3.0%。实施例7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12%, Fe 0.45 %, Cu0.04%, Mg0.01%, Cr0.05%, Zn0.04%, Ti 0.03%, La0.08%,余量 Al。—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40V,熔体氢含量0.03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3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3.6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47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1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5°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5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6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3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5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6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225°C保温8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97Mpa,延伸率为3.2%。实施例8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1%, Fe 0.46%, Cu0.03%, Mg0.02%, Cr0.04%, Zn0.03%, Ti 0.01%, La0.06%,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44°C,熔体氢含量
0.02ml/100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4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3.8mm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 的合金在46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3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4°C ;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4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5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6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4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7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230°C保温75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99Mpa,延伸率为3.5%。实施例9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8%, Fe0.48%, Cu
0.06%, Mg0.04%, Cr0.01%, Zn0.05%, Ti 0.03%, La0.04%,余量 Al。一种使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50°C,熔体氢含量
0.0lml/lOOgAL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5mm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4_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55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10小时;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3°C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4mm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40°C进行中间退火;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5mm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014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7mm,即得到所述铝箔。S10: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228°C保温70小时,即可得到软态双零箔。为避免La燃烧,可以将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经检测,按照本技术方案制备的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lOOMpa,延伸率为3.6%。
权利要求
1.一种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5 0.15%,Fe 0.35 0.48 %,Cu 0.03 0.06 %,Mg ≤ 0.05 %,Cr≤ 0.05 %,Zn ≤ 0.05 %,Ti ( 0.05%, La0.02 0.4%,余量 A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Si0.05 0.15%, Fe 0.35 0.45%, Cu 0.03 0.06%, Mg ( 0.05%, Cr ( 0.05%,Zn ( 0.05%, Ti ( 0.05%, La0.02 0.2%,余量 Al。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熔炼:将所述组分按所述重量百分比混合、熔炼,导炉温度在720V 750°C,熔体氢含量< 0.15ml/100gAL ; S2铸轧:将S1中得到的熔体铸轧,铸轧至厚度为7.0mm±0.5mm ; S3冷轧:将S2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厚度为2.5mm 4.0mm ; S4均匀退火:将S3中得到的合金在450°C 550°C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IOh 20h ; S5冷却:将S4中得到的合金冷却至23°C至28°C ; S6冷轧:将S5中得到的合金冷轧至0.4mm 0.6mm ; S7中间退火:将S6中得到的合金在340°C 420°C进行中间退火; S8冷轧:将S7中得到的合金轧至0.25mm 0.3mm ; S9箔轧:将S8中得到的合金轧制至厚度0.014mm 0.015mm时,再进行双合轧制至厚度0.006mm 0.007mm,即得到所述招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S9中得到的合金在190°C 230°C保温60h IOO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a元素包裹在铝箔或铝锭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的组分、含量及用所述铝合金制备双零铝箔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质量好、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高的铝合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所述铝合金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 0.05~0.15%,Fe 0.35~0.48%,Cu 0.03~0.06%,Mg≤0.05%,Cr≤0.05%,Zn≤0.05%,Ti≤0.05%,La0.02~0.4%,余量Al。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氢含量,抗拉强度和延伸率;La能与基体中的杂质元素Fe、Si形成稀土化合物,有效的净化了基体,明显提高材料的品质。
文档编号C22F1/04GK103088237SQ20111033524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0日
发明者田常娟, 袁媛, 陈金灵 申请人: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