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504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板机的模具开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极板是铅酸蓄电池的核心部分。板栅的作用是支撑活性物质和使电流均勻分布于活性物质上,从而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目前生产板栅的方式是单副模具,单向出板。1分钟出板栅12-17片,浇铸好的板栅通过铸板皮带进入切模,由气缸带动的接板组件将己切好的板栅接到储板架,由于铅合金在模具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冷却才能成形,如果出片过快,容易造成板栅断裂等现象发生, 所以传统的生产板栅方式已经完全限定了该设备的生产效率,新式的采用双模具,双向出板的方式,合理安排两面模具的出板速度,使打出的板栅均勻通过切模,采用此双向出板结构的铸板机可实现普通铸板机双倍的生产效率。传统的铸板机采用皮带输送板栅,新式铸板机采用钢带输送板栅,加快板栅在输送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有利于板栅成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合理安排模具的出板速度,提高铸板机的工作效率的铸板机双开模机构。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包括第一模具、第一供料机构、第一模具开合气缸、废料传送带;所述的第一模具安装在铸板机的废料传送带的上方,第一供料机构布置在第一模具的上方,第一模具开合气缸连接在第一模具的一侧;还包括第二模具、第二供料机构、第二模具开合气缸,所述的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连接,第二供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模具的上方, 第二模具开合气缸设置在第二模具上远离第一模具的一侧。本发明采用双模具,双向出板的方式,合理安排两面模具的出板速度,使打出的板栅均勻通过切模,采用此双向出板结构的铸板机可实现普通铸板机双倍的生产效率。传统的铸板机采用皮带输送板栅,新式铸板机采用钢带输送板栅,加快板栅在输送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有利于板栅成形。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ι所示,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包括第一模具1、第一供料机构2、第一模具开合气缸3、废料传送带4 ;所述的第一模具1安装在铸板机的废料传送带4的上方,第一供料机构2布置在第一模具1的上方,第一模具开合气缸3连接在第一模具1的一侧;还包括第二模具5、第二供料机构6、第二模具开合气缸7,所述的第二模具5与第一模具1连接,第二供料机构6设置在第二模具5的上方,第二模具开合气缸7设置在第二模具5上远离第一模具1的一侧。本发明新增了一套包括第二模具5,第二供料机构6,第二模具开合气缸7的组件, 两个供铅机构分别给相应的模具供铅,当第一开合模气缸带动第一模具打开时(第一片板栅进入输送钢带),第二开合模气缸带动第二模具闭合浇涛板栅;下一步第一开合模气缸带动第二模具闭合浇铸板栅时,第二开合模气缸带动第二模具打开(第二片板栅进入输送钢带),原有铸板机只有一副模具,没有有效利用模具开合的时间,本新型铸板机可以利用第一模具开合的时间,对第二模具进行浇铸,最大限度的节省了出板有效时间。板栅通过输送钢带进入切模,切好后的板栅通过接板机构挂上储板架。
权利要求
1. 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包括第一模具(1)、第一供料机构(2)、第一模具开合气缸 (3)、废料传送带(4);所述的第一模具(1)安装在铸板机的废料传送带(4)的上方,第一供料机构(2 )布置在第一模具(1)的上方,第一模具开合气缸(3 )连接在第一模具(1)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模具(5)、第二供料机构(6)、第二模具开合气缸(7),所述的第二模具(5)与第一模具(1)连接,第二供料机构(6)设置在第二模具(5)的上方,第二模具开合气缸(7 )设置在第二模具(5 )上远离第一模具(1)的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铸板机双开模机构,涉及一种铸板机的模具开模装置。本发明包括第一模具、第一供料机构、第一模具开合气缸、废料传送带;所述的第一模具安装在铸板机的废料传送带的上方,第一供料机构布置在第一模具的上方,第一模具开合气缸连接在第一模具的一侧;还包括第二模具、第二供料机构、第二模具开合气缸,所述的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连接,第二供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模具的上方,第二模具开合气缸设置在第二模具上远离第一模具的一侧。本发明实现了合理安排模具的出板速度,提高铸板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B22D25/04GK102335737SQ20111035761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陈英明 申请人: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