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属于铝合金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过共晶铝合金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活塞等耐磨耐高温的铸件生产中,其中初晶硅晶粒的细化是铸件质量的可靠保证。细化初晶硅组织通常用元素磷作为变质剂进行处理,而现有技术中元素磷加入炉内的方法很难掌握,吸收率又低,往往因磷含量不稳定,很难达到细化效果,铝合金的成品率较低,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新的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使元素磷易于熔入铝液,磷化学成分稳定,初晶硅晶粒细化效果好,铝合金成品率高,将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细化处理工艺为选用的薄片状含磷8-20%的磷铜中间合金作为变质剂,所述磷铜中间合金的厚度不大于10毫米;在加入炉内之前4小时内, 把要加入的磷铜中间合金破碎成颗粒,粒度不大于8毫米;磷铜中间合金的加入量按磷的实际收率15%配入;加入前将铝液温度升至750-880°C,把磷铜中间合金的颗粒撒入炉内铝液中,用扒子搅拌后静置8—12分钟,再用扒子贴炉底充分搅拌一次;重复静置与搅拌多次,直至磷含量达到要求;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般重复静置与搅拌3-6次,磷含量应能达到要求。本发明使元素磷易于熔入铝液,磷化学成分稳定,初晶硅晶粒细化效果好,铝合金成品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可以通过技术方案中说明的技术具体实施,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细化含硅18%的铝-硅系过共晶合金时
使用含磷10%,厚度10毫米薄片状的磷铜中间合金作为变质剂,在加入之前的4小时内将该磷铜中间合金破碎成粒度小于8毫米的颗粒,磷铜中间合金颗粒的加入量按磷的收率15%计;在铝液温度达到780°C时,用锨把磷铜颗粒撒入炉内铝合金液中,搅拌后50分钟内,期间每隔10分钟用扒子贴炉底搅拌一次。经化验分析磷含量符合要求,金相组织得到细化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其细化处理工艺为选用的薄片状含磷8-20%的磷铜中间合金作为变质剂,所述磷铜中间合金的厚度不大于10毫米,在加入炉内之前4小时内,把要加入的磷铜中间合金破碎成颗粒,粒度不大于8毫米,磷铜中间合金的加入量按磷的实际收率15%配入;加入前将铝液温度升至750-880°C,把磷铜中间合金的颗粒撒入炉内铝液中,用扒子搅拌后静置8—12分钟,再用扒子贴炉底充分搅拌一次,重复静置与搅拌多次,直至磷含量达到要求,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其特征是重复静置与搅拌3-6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其特征是细化含硅13-24%的铝-硅系过共晶合金的处理工艺为使用含磷10%,厚度10毫米薄片状的磷铜中间合金作为变质剂,在加入之前的4小时内将该磷铜中间合金破碎成粒度小于8毫米的颗粒,磷铜中间合金颗粒的加入量按磷的收率15%计;在铝液温度达到780°C时,用锨把磷铜颗粒撒入炉内铝合金液中,搅拌后50分钟内,期间每隔10分钟用扒子贴炉底搅拌一次,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共晶铝合金初晶硅细化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其细化处理工艺为选用的薄片状含磷8-20%的磷铜中间合金作为变质剂,所述磷铜中间合金的厚度不大于10毫米;在加入炉内之前4小时内,把要加入的磷铜中间合金破碎成颗粒,粒度不大于8毫米;磷铜中间合金的加入量按磷的实际收率15%配入;加入前将铝液温度升至750-880℃,把磷铜中间合金的颗粒撒入炉内铝液中,用扒子搅拌后静置8—12分钟,再用扒子贴炉底充分搅拌一次;重复静置与搅拌多次,直至磷含量达到要求。本发明使元素磷易于熔入铝液,磷化学成分稳定,初晶硅晶粒细化效果好,铝合金成品率高。
文档编号C22C1/03GK102417998SQ201110376128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刘庆德 申请人:江西万泰铝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