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合金钢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投入,各种桥梁的建设也带动了对桥梁钢的需求,这些工程在加大了对桥梁钢需求的同时,对桥梁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有的还要求其有一定的耐候性。传统的高强度桥梁钢不仅冲击韧性、焊接性和耐疲劳性较差,而且不能耐大气和海水腐蚀,因此,国内外材料工作者提出了高性能钢(High Performance Steel, HPS)的概念,高性能钢材主要是指材料的某项或几项性能较传统钢材得到改善,除了具备较高强度外,钢材的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尤其是耐腐蚀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传统工艺大多采用调制处理,即淬火+回火的工艺制备高性能桥梁钢,其成本较高,为此,人们发展出了通过控轧控冷制备高性能桥梁钢的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制成的高性能桥梁钢具有成本低,板长度更长和力学性能优良的特点。专利号为CN2005100456M. 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合金耐候钢,可用于铁路、 桥梁和车辆等长期暴晒在大气条件下使用的结构钢,该钢材的C含量为0. 12 0. 21%,碳含量过高恶化了钢的低温冲击性能和焊接性能,Al含量< 0. 2%,含量较高,对炼钢和轧制造成诸多不便。专利号为CN200810046963. 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大于450MPa超低碳热轧耐候钢,该钢中C含量0.01 0. 05%,达到了超低碳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和焊接性能,但是Mn含量1. 50 1. 90%,容易产生带状组织,产生力学性能明显的差异性。专利号为US6315946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低碳贝氏体耐候钢,采用控轧的方法制备,其屈服强度彡450MPa, _35°C低温冲击功彡40J,该钢的C含量为0. 015 0. 035%,做到了超低碳水平,但是为了促进贝氏体转变,向钢中添加了 0. 0015 0. 003%的硼元素,硼易在晶界产生偏析,造成铸坯表面裂纹缺陷。专利号为CN201010606201. 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韧性高耐候性桥梁钢,该钢为超低碳钢,采用TMCP轧制工艺,_60°C低温冲击功> 300J,具有优良的低温韧性,但耐蚀性能较差,其耐腐蚀系数I < 6. 1。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桥梁钢存在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差,C含量过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含M0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桥梁钢的强度级别高于传统桥梁钢,具有低成本、低屈强比的特点,同时具有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焊接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并采用超低碳设计。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其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 0. 02 0. 05%,Si 0. 20 0. 30%, Mn 1. 0 1. 50%, P ( 0. 02%,S 彡 0. 010%, Cu 0. 20 0. 40%, Cr 0. 40
0.60%, Ni 0. 20 0. 40%, Mo 0. 1 0. 30%, Nb 0. 04 0. 07%, Ti 0. 005 0. 015%, Al ( 0. 02%,余量为Fe及杂质。本发明的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屈服强度彡450MPa,抗拉强度彡600MPa,延伸率彡25%,屈强比彡0. 77,-40°C低温冲击功彡250J,其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系数Pcm<0. 16, ASTM G101-01 耐腐蚀指数 Ι>6· 4。制备上述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将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 0. 02 0. 05%,Si 0. 20 0. 30%,Mn 1. 0
1.50%, P 彡 0. 02%, S 彡 0. 010%, Cu 0. 20 0. 40%, Cr 0. 40 0. 60%, Ni 0. 20 0. 40%, Mo
0.1 0. 30%, Nb 0. 04 0. 07%, Ti 0. 005 0. 015%, Al 彡 0. 02%,余量为 Fe 及杂质的钢坯加热到1150 1200°C,保温30-60min,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并使得钢中的微合金元素充分固溶;
然后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段的粗轧开轧温度1050 1070°C,累计压下率> 50%,第二阶段精轧的开轧温度900-950°C,终轧温度800 850°C,累计压下率> 70%,轧制后喷水冷却至480 550°C,然后空冷至室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为了使耐候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具有良好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本发明采用复合添加合金元素的方式,用较少的合金元素获得最佳的效果,达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本发明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基于以下原理
Mo能提高钢的淬透性,防止回火脆性,明显推迟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转变,使钢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贝氏体转变,向钢中加入适量的Mo还有利于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本发明中Mo 0. 1 0. 30% ;
C在钢中以间隙原子形式存在,是提高钢强度最为经济的元素,但C含量过高会恶化钢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超低碳设计限制了珠光体组织及其它碳化物的形成,有利于单一贝氏体组织的形成,避免了异相之间电位差而引起的原电池腐蚀,有利于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因此本发明设计碳含量为0. 02 0. 05% ;
Si在钢中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Si含量太高会降低钢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此外Si有利于致密锈层的形成,能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本发明采用 Si的含量为0. 20 0. 30% ;
Mn是钢中重要的强韧化元素,在钢中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钢的相转变温度,细化钢中晶粒的尺寸,提高钢的低温韧性,但含量过高时会增加钢材连铸生产中间偏析的趋势,在钢中形成带状组织,影响组织的均勻性,因此本发明采用Mn的含量为1. 0
1.50%οP元素可以有效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但P元素也是一种易于偏析的元素,使钢的局部产生严重的偏析,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尤其对低温韧性极为有害,同时,由于桥梁建设向大跨度方向发展,钢板的厚度也在增加,为保证钢的焊接性能,不易通过增加P 元素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应将P控制在0. 04%以下,通过添加其它合金元素来弥补耐候性能的损失,本发明中P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P^O. 02% ;
S是钢中的有害元素,生成的硫化物不仅严重影响钢的力学性能,而且还会恶化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因此应将钢中的S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本发明中S ^ 0. 010% ;
Cu是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十分重要合金元素,同时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含量过高时,钢坯加热或热轧时易产生裂纹,恶化钢板表面性能,同时会恶化钢的焊接性能,容易产生热脆,向钢中加入0. 2%左右的Cu可以显著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通过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含Cu量小于0. 55%对焊接性能危害不大,因此本发明中Cu的含量为Cu 0. 20 0. 40% ;
Ni和Cr都是提高耐候钢耐的大气腐蚀性能的合金元素.,尤其在Cu-Ni-Cr复合添加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此外,Ni能够细化钢的晶粒,提高钢的低温韧性,有效阻止Cu热脆引起的网裂,但M的价格较高,添加量过大会大幅调高钢的成本;Cr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能有效提高钢的强度,通过延长奥氏体转变的孕育期,减缓奥氏体的分解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本发明钢中Ni含量设计为0. 20 0. 40%, Cr含量0. 40 0. 60% ;
Nb在钢的控轧控冷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延迟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 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提高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以获得细小的晶粒,同时,Nb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可以在钢中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Ti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Ti的碳氮化物能有效钉扎奥氏体晶界,抑制奥氏体晶粒的粗化,有利于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度和低温韧性,本发明Nb含量设计为Nb 0. 04 0. 07%, Ti含量设计为0. 005 0. 015%。本发明的桥梁钢力学性能优良,屈服强度> 450MPa,抗拉强度> 600MPa,延伸率彡25%,屈强比彡0. 77,-40°C低温冲击功彡250J,同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其焊接冷裂纹敏感系数Pcm<0. 16,ASTM G101-01耐腐蚀指数I>6. 4。本发明采用超低碳设计,提高了钢的焊接性能,减少了碳化物形成,已获得单一均勻组织,提高钢的大气腐蚀性能及低温韧性;添加微量合金元素Nb和Ti,有效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通过高温大压下,细化奥氏体晶粒,最终得到细小的晶粒组织,提高钢的强度和低温韧性。本发明加入合金元素Mo,提高钢的淬透性,推迟铁素体转变,使钢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发生中温组织转变,有利于单一组织的形成;控制较低的S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控制较低P含量,提高钢的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本发明采用控轧控冷(TMCP)制造工艺生产桥梁钢,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段的开轧温度1050 1070°C,累计压下率彡50%,目的是使钢的细化奥氏体晶粒;第二阶段轧制是未结晶区控制轧制,开轧温度彡9500C,终轧温度800 850°C,累计压下率彡70%,目的通过热轧细化组织,产生大量位错,增加析出相的形核位置,促进析出相析出,在轧后不需要热处理,能以热轧状态供货,有效保证了供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克服了钢板规格受热处理炉限制的不足。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首先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200kg化学组成如表1所示的钢水,其后进行浇铸,形成钢锭,该钢锭开坯并热锻成断面80 mmX80 mm的钢坯,将钢坯加热到1200°C,保温30min ; 然后采用如表2所示的两阶段轧制方案,第一段的粗轧开轧温度1070°C,累计压下率50%,第二阶段的精轧开轧温度950°C,终轧温度840°C,累计压下率70%,轧制后喷水冷却至 507 °C,然后空冷至室温。实施例2
首先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200kg化学组成如表1所示的钢水,其后进行浇铸,形成钢锭,该钢锭开坯并热锻成断面80 mmX80 mm的钢坯,将钢坯加热到1200°C,保温30min ;
然后采用如表2所示的两阶段轧制方案,第一段的开轧温度1060°C,累计压下率50%, 第二阶段的精轧开轧温度950°C,终轧温度830°C,累计压下率70%,轧制后喷水冷却至 530°C,然后空冷至室温。表1本发明实施例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
权利要求
1.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 0. 02 0. 05%, Si 0. 20 0. 30%, Mn 1. 0 1. 50%, P 彡 0. 02%, S 彡 0. 010%, Cu 0. 20 0. 40%, Cr 0. 40 0. 60%,Ni 0. 20 0. 40%,Mo 0.1 0.30%,Nb 0. 04 0. 07%,Ti 0.005 0.015%,Al彡0. 02%,余量为!^及杂质;其屈服强度彡450MPa,抗拉强度彡600MPa,延伸率彡25%,屈强比彡0. 77,-40°C低温冲击功彡250J,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系数Pcm<0. 16,ASTM G101-01耐腐蚀指数I>6. 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将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 0. 02 0. 05%,Si 0. 20 0. 30%,Mn 1. 0 1.50%, P 彡 0. 02%, S 彡 0. 010%, Cu 0. 20 0. 40%, Cr 0. 40 0. 60%, Ni 0. 20 0. 40%, Mo 0. 1 0. 30%, Nb 0. 04 0. 07%, Ti 0. 005 0. 015%, Al 彡 0. 02%,余量为 Fe 及杂质的钢坯加热到1150 1200°C,保温30-60min,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并使得钢中的微合金元素充分固溶;然后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段的粗轧开轧温度1050 1070°C,累计压下率> 50%,第二阶段精轧的开轧温度900-950°C,终轧温度800 850°C,累计压下率> 70%,轧制后喷水冷却至480 550°C,然后空冷至室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低合金钢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其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0.02~0.05%,Si0.20~0.30%,Mn1.0~1.50%,P≤0.02%,S≤0.010%,Cu0.20~0.40%,Cr0.40~0.60%,Ni0.20~0.40%,Mo0.1~0.30%,Nb0.04~0.07%,Ti0.005~0.015%,Al≤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的粗轧开轧温度1050~1070℃,第二阶段的精轧开轧温度900-950℃,终轧温度800~850℃。本发明的含Mo的高性能桥梁耐候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良的焊接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并采用超低碳设计,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C21D8/00GK102534417SQ2012100272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8日
发明者付贵勤, 夏政海, 张永东, 曹波, 朱苗勇, 高新亮 申请人:东北大学,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