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00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965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1000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内的钢种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超高强度钢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汽车结构件中。目前用量较大的钢板有双相钢、马氏体钢、TRIP钢、复相钢等,它们的强塑积(表征钢的强韧性水平的综合性能指标,是钢的抗拉强度与总伸长率的乘积)最大约为20GPa%左右。·例如强塑积最佳的TRIP钢,其强度级别为800MPa时,其延伸率约为26%,而超高强马氏体钢,在抗拉强度达到IOOOMPa级别时,其延伸率仅为10%左右,这样就不能满足汽车领域对于汽车安全性能中强度和制造过程中成形性的双重要求。上世纪末,人们相继开发了高强塑积的奥氏体钢和TWIP钢,其抗拉强度为80(Tl000MPa,延伸率高达60%,强塑积最高可达到60GPa%级别,被称为第二代汽车用钢。但是第二代汽车用钢中加入了大量的合金元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其可制造性较差,使得第二代汽车用钢在推广过程受到极大的限制。目前,强塑积大于30GPa%,兼具高强度和高延伸率,生产成本较低的第三代汽车用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公开号为CN10163874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强塑积的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冶炼、热轧、罩式炉退火、冷轧和罩式炉退火的工艺路线得到了强塑积为35 55GPa%的冷轧钢板。为了实现逆奥氏体相变,得到足够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冷轧后采用罩式炉退火,其退火时间为广10小时。该技术方案采用了罩式炉生产工艺,罩式炉退火时钢卷头部和尾部的温差较大。目前,强度级别为IOOOMPa的超高强钢在汽车结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第一代汽车用钢抗拉强度达到IOOOMPa以上时,延伸率均小于15%。隶属于第三代汽车用钢的QP钢还未应用于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其抗拉强度为IOOOMPa以上时,延伸率也不足20%。另一方面,目前超高强汽车用钢均采用连续退火工艺生产,才能保证钢卷性能的均匀,满足下游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的要求。与传统的罩式炉退火工艺相比,连续退火工艺具有成品性能均匀,生产效率高,单位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各钢厂的连续退火线设计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当退火时间大于IOmin后,已不能实现工业化连续退火生产。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成分体系,根据不同的成分体系选取适合的生产工艺,以达到缩短成品产出前的最终退火工序的时间,使中锰钢的生产适用于目前常规的汽车用钢生产线是降低中锰钢的生产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中锰钢能够应用于汽车领域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该高强塑积度汽车用钢的抗拉强度应大于lOOOMPa,强塑积应当不小于30GPa%,适用于制造汽车结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其化学元素质量百分含量控制为c 0. 11% 0. 30%, Si :0. 1% 2. 0%,Mn 5% 10%,P 彡 0. 02%, S 彡 0. 02%, Al 0. 01% 2. 0%,N^O. 02%,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优选地,所述高强塑积汽车用钢还包括Nb :0. 01 0. 07wt%, Ti :0. 02 0. 15wt%,V 0. 10 0. 20wt%, Cr :0. 15 0. 50wt%, Mo :0. 10 0. 50wt% 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的高强塑积汽车 用钢的成分设计原理如下碳碳是钢中固溶强化的主要元素,对钢板的强度、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影响很大。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对于本技术方案来说,当碳元素含量低于0.11%时,钢的强度较低;当碳元素含量高于0.3%时,钢的性能会产生恶化。因此本发明确定碳含量为0. 11% 0. 3%。硅硅是炼钢脱氧的必要元素。硅不仅具有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还具有抑制碳化物析出的作用。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硅含量低于0. 1%时,难以获得充分的脱氧效果,此外适量的硅元素具有阻止渗碳体析出的作用,能够促进逆马氏体相变的发生。但是发明人发现,当硅含量高于2. 0%时,继续增加硅元素的含量,其作用不再明显,还会造成钢种制造成本的增加。故本发明的硅含量为0. 19T2. 0%。锰锰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经过热处理的锰的扩散可提高奥氏体含量和奥氏体的稳定性。在本发明中,锰是控制逆马氏体转变的尺寸、分布和稳定性的主要元素。锰含量小于5%时,在室温下难以得到足够含量的奥氏体;猛含量大于10%时,室温下会得到部分e马氏体,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钢的强度和韧性,本发明的锰含量应控制在5. 0% 10. 0%。铝铝在炼钢过程中具有脱氧的作用,铝的添加是为了提高钢水的纯净度。此外,铝还能固定钢中的氮,并与氮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有效细化晶粒。同时,钢中添加铝具有阻止渗碳体析出、促进逆马氏体相变的作用。综合考虑,发明人将铝含量限定在0. 019T2. 0%。铌铌能够有效延迟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提高奥氏体再结晶温度,细化晶粒。同时铌还能提高升钢材质的强度和延伸率。当铌含量小于0.01%时,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但铌含量大于0.07%时,使生产成本上升,且效果不再显著。因此本发明中铌含量为0. 01% 0. 07%。钛钛能与碳形成细小的复合碳化物,不仅能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晶粒,还能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并不降低延伸率和扩孔率。但钛含量高于
0.15%时,增加其含量的效果并不显著;Ti含量低于0. 02%时,不产生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效应。因此本发明中钛含量为0. 02% 0. 15%。钒钒的作用是形成碳化物,提高钢的强度。但钒含量大于0. 20%时,再增加其含量效果并不显著;钒含量小于0.10%时,沉淀强化效果不显著。因此本发明中钒含量限定为
0. 10% 0. 20%O铬和钥铬和钥有助于轧制时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和细小贝氏体的生成,提高钢的强度。当其添加量小于0. 15%时,上述效果不明显,当铬和钥的添加量超过0.5%时,会提高钢种制造成本,可焊性明显降低。因而,在本发明中将铬和钥含量都限定在0. 15% 0. 5%。磷、硫、氮这三种元素在本发明中属于杂质元素,这些元素含量越少,所获得的钢质越纯净。因此,含量应尽可能地低。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冶炼—铸造一热轧一卷取一罩式炉退火一冷轧一连续退火。进一步地,所述热轧步骤为将冶炼后的钢坯加热到1100 1250°C之后进行控制轧制,开轧温度为950 1150°C,终轧温度为750 900°C。进一步地,所述罩式炉退火步骤为退火温度为600 700°C,时间不小于15小时。进一步地,所述冷轧步骤中控制冷轧压下率不小于55%。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退火步骤为以大于5° C/s的速度升温至600 700°C,保温3 IOmin,以大于5° C/s速度冷却至500°C以下,保温3 IOmin后,冷却至室温。

进一步地,所述卷取和罩式炉退火步骤之间还有酸洗步骤。在本技术方案中,钢板或钢带在热轧和冷轧后得到全马氏体组织,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介于Acl和Ac3温度之间)促使逆马氏体相变,形成部分奥氏体,由于C和Mn元素的配分和富集,奥氏体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应力作用下奥氏体会发生应力/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得钢板或钢带在极高的强度下得到极高的延伸率,其强塑积高达30GPa%以上。在本技术方案中,热轧后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由于马氏体强度高,且较脆,因此必须进行一次罩式炉退火,使钢板或钢带软化才能进行冷轧,冷轧工序完成后,奥氏体在轧制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冷轧后进行连续退火,与罩式炉退火相比,连续退火生产的钢板或钢带性能均匀,生产效率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发明人通过控制罩式炉退火时间不小于15h,以及冷轧压下量不小于55%,使得连续退火时间缩短至IOmin以下,这是因为I.罩式炉退火的时间是锰元素充分扩散的关键,在本技术方案中,控制罩式炉退火时间不小于15h能够使得锰元素充分扩散至奥氏体,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罩式炉退火过程中锰的充分富集可有效的减少连续退火时间;2.控制冷轧变形量不小于55%可使得连续退火过程中,马氏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形核率增加,晶粒尺寸减小,晶粒尺寸减小具有缩短合金元素扩散距离的作用,可减少连续退火时间,同时,晶粒尺寸的减小也具有稳定奥氏体、提高钢的延伸率和强塑积的作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制造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抗拉强度大于lOOOMPa,强塑积高于30GPa%,满足制造汽车结构件的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下述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I)将如表I所示配比的化学元素进行冶炼,冶炼采用转炉(也可以采用电炉或感应炉);(2)连铸生产铸坯;(3)热轧将铸坯加热到110(Tl25(TC后控制轧制,开轧温度为95(Tll50°C,终轧温度为75(T900°C,热轧板厚度不大于8mm ;(4)轧后在50(T700°C进行卷取,冷却至室温后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5)酸洗以去除热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
(6)罩式炉退火退火温度为60(T700°C,介于Acl和Ac3温度之间,退火时间不小于15小时,退火后得到部分奥氏体组织;(7)冷乳将钢卷冷乳至2. 5mm以下的厚度,冷乳压下量彡55% ;(8)连续退火以大于5°C /s速度升温至60(T700°C,保温3 lOmin,以大于5°C /s速度冷却至过时效温度(500°C以下),保温3 10min后冷却至室温。表I. (wt%)
权利要求
1.一种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 C :0. 11% 0. 30%, Si :0. 1% 2. 0%,Mn 5% 10%,P 彡 0. 02%, S 彡 0. 02%, Al :0. 01% 2.0%,N^O. 02%,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b0. 01 0. 07wt%, Ti 0. 02 0. 15wt%, V :0. 10 0. 20wt%, Cr :0. 15 0. 50wt%,Mo :0. 10 0. 50wt%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列步骤冶炼一铸造一热轧一卷取一罩式炉退火一冷轧一连续退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轧步骤为将冶炼后的钢还加热到1100 1250°C之后进行控制轧制,开轧温度为950 1150°C,终轧温度为750 9000C o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罩式炉退火步骤为退火温度为600 700°C,时间不小于15小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冷轧步骤中控制冷轧压下率不小于55%。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退火步骤为以大于5°C /s的速度升温至600 700°C,保温3 lOmin,以大于5°C /s速度冷却至500°C以下,保温3 IOmin后,冷却至室温。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IOOO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和罩式炉退火步骤之间还有酸洗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00MPa级别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该汽车用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配比为C0.11%~0.30%,Si0.1%~2.0%,Mn5%~10%,P≤0.02%,S≤0.02%,Al0.01%~2.0%,N≤0.02%,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冶炼→铸造→热轧→卷取→罩式炉退火→冷轧→连续退火。本发明所述的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抗拉强度大于1000MPa,强塑积≥30GPa%,具有高强度和高延伸率,制造方法简单易控,适用于钢铁企业常规化、批量化生产。
文档编号C22C38/06GK102758133SQ20121026192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张玉龙, 洪继要, 王利, 王 华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