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属冶炼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45吨钢包在进行VD生产时,为了保证钢包净空高度达到600mm以上,钢水量只能控制在40吨左右,且现在的VD生产存在两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因浇注时间短,VD作业时间短,行车作业频繁,整个生产组织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因受产能影响,VD钢成本高,盈利能力差,VD钢订单受限。为了解决VD提产后的溢渣问题,先后考虑了多种方案,方案之一为将现有钢包加高扩容,但存在改造周期长、费用高,并且存在电炉出钢时摇架碰钢包,不能达到最大出钢角度等问题;方案之二为将钢包砖厚度减薄,但由于VD钢生产精炼吊包温度高,包龄低,容易出现穿包。基于以上原因,考虑在VD工位钢包上加设活动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能保证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包括档渣圈,钢筋,V形钩,筋板,吊耳和中空部分,所述的档渣圈为环形且底部外圆部分向下突出形成一环状遮罩,档渣圈的外圆与内圆之间为中空部分;在中空部分内,沿档渣圈周向等弧度固定有筋板;档洛圈外圆两侧对称固定有吊耳。所述的中空部分沿档渣圈内壁安装固定有V形钩。所述的V形钩均匀分布于档渣圈内壁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好控制抽真空状态下的溢渣,减少清罐作业量,提高作业率,同时使VD单炉产量提高5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有效解决频繁清罐带来的安全隐患。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筋板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耳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I如图广图4所示,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包括档渣圈1,钢筋2,V形钩3,筋板4,吊耳5和中空部分6,所述的档渣圈I为环形且底部外圆部分向下突出形成一环状遮罩,档洛圈I的外圆与内圆之间为中空部分6 ;在中空部分6内,沿档洛圈I周向等弧度固定有筋板4 ;档洛圈I外圆两侧对称固定有吊耳5。所述的中空部分6沿档渣圈I内壁安装固定有V形钩3。所述的V形钩3均匀分布于档渣圈I内壁上。具体操作安装如下I)将制作好的防溢圈用耐材浇注好;2)在线使用钢包残钢、残渣清理干净,确保包口平整;3) LF钢水座VD后用行车将防溢圈吊放在钢包口上,开罐盖车至工作位后进行抽真空操作;4)真空结束后将防溢圈吊离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包括档渣圈(1),钢筋(2),V形钩(3),筋板(4),吊耳(5)和中空部分(6),其特征是所述的档渣圈(I)为环形且底部外圆部分向下突出形成一环状遮罩,档渣圈(I)的外圆与内圆之间为中空部分(6);在中空部分(6)内,沿档渣圈(I)周向等弧度固定有筋板(4);档渣圈(I)外圆两侧对称固定有吊耳(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其特征是所述的中空部分(6)沿档渣圈(I)内壁安装固定有V形钩(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其特征是所述的V形钩(3)均匀分布于档禮:圈(I)内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脱气炉防溢圈,包括档渣圈(1),钢筋(2),V形钩(3),筋板(4),吊耳(5)和中空部分(6),所述的档渣圈(1)为环形且底部外圆部分向下突出形成一环状遮罩,档渣圈(1)的外圆与内圆之间为中空部分(6);在中空部分(6)内,沿档渣圈(1)周向等弧度固定有筋板(4);档渣圈(1)外圆两侧对称固定有吊耳(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解决频繁清罐带来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C21C7/10GK202595188SQ2012202376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姜敏, 陆平, 李亘明, 李斌, 李守虎, 黄建军, 周伟 申请人:南通宝钢钢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