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出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68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浸出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浸出槽,涉及一种湿法冶金的加气浸出过程用的浸出槽给料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处理镍钴硫化物、碳酸镍、氢氧化镍等复杂镍物料过程,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将物料进行氯气浸出,再将产出的氯化镍溶液送镍系统生产电解镍产品。其氯气浸出过程大多采用立式机械搅拌式浸出槽,搅拌能力强,适合氯浸生产工艺。目前,立式机械搅拌式浸出槽的给料装置,通常为立式机械搅拌式浸出槽顶盖垂直穿入的给料通管,给料管的出口位于浸出槽内腔中上部。由于进入的浆化后的物料给与搅拌器的上方,有部分矿物固体颗粒未参与反应就随料流从槽体上部的出料口排出,严重影响了浸出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增加物料给入深度,增加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液流的冲击,打破粒径液膜浓度的平衡,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溶解速率,加速浸出反应进行的浸出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浸出槽,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进料管出料端的喷嘴口与搅拌叶片中部相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浸出槽,其特征在于其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为两层,其进料管出料端的喷嘴口与搅拌叶片的中部相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浸出槽,有效地增加了物料给入深度,进入的料浆与搅拌装置的叶片及时接触,增加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液流的冲击,打破粒径液膜浓度的平衡,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溶解速率,加速了浸出反应的进行。

图I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浸出槽,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I、搅拌轴2和位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3、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4,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5和排渣管6,浸出槽的进料管7设置于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上,其进料管设置于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上,并设计安装给料喷嘴,其喷嘴出料口的位置位于两层搅拌叶片的中部相对。操作时,物料由设置于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上的浸出槽的进料管进,其进料口端位于搅拌装置中部相对;其进料管端口 在浸出槽槽内沿伸至接近搅拌装置叶片的外沿处,使进入的料浆与搅拌叶片瞬时接触,增加了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液流的冲击,打破粒径液膜浓度的平衡,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溶解速率,加速了浸出反应的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浸出槽,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进料管出料端的喷嘴口与搅拌叶片中部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浸出槽,其特征在于其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为两层,其进料管出料端的喷嘴口与搅拌叶片的中部相对。
专利摘要一种浸出槽,涉及一种湿法冶金的加气浸出过程用的浸出槽给料装置结构的改进。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进料管出料端喷嘴的出料口与搅拌叶片中部相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浸出槽,有效地增加了物料给物深度,进入的料浆与搅拌装置的叶片及时接触,增加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液流的冲击,打破粒径液膜浓度的平衡,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溶解速率,加速了浸出反应的进行。
文档编号C22B3/04GK202730204SQ20122042009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贺景洲, 尤广宏, 孙发昭, 郭昭临, 刘立新, 赵秀花 申请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