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件,特别涉及一种敞口形回转体半圆形铸件。
背景技术:
目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铸件变形,使铸件的废品率高,给现场生产带来极大的浪费,直接影响到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铸件变形,使铸件的废品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包括半圆形回转体,在半圆形回转体的左右两侧端口均设置有法兰,在半圆形回转体的槽底中央设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在回转体的前端口设置有前筋,在回转体的后端口设置有后筋,在前筋与后筋之间设置有拉筋。在半圆形回转体上设置有弧形筋。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铸件变形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现场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D-D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包括半圆形回转体I,在半圆形回转体I的左右两侧端口均设置有法兰2,在半圆形回转体I的槽底中央设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3,在回转体I的前端口设置有前筋4,在回转体I的后端口设置有后筋5,在前筋4与后筋5之间设置有拉筋6。在半圆形回转体I上设置有弧形筋7。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为:3个与轴向平行的竖筋,即底筋3、前筋4和后筋5,与法兰2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铸件的骨架。其余部为均为薄壁,壁厚为10毫米,在薄壁上每间隔132晕米均勻分布有宽6晕米,闻9晕米的弧形筋7。本实用新型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铸件不对称的结构特点,导致其在凝固过程及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会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匀而产生变形。为此,从铸件结构,浇注系统设计,浇注温度,热处理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最终生产出合格的铸件。为此从铸件结构上出发,增加其结构对称性,消除不均匀的应力分布。为此,从铸件结构的对称性考虑增加工艺拉筋,实现凝固过程中的凝固收缩应力和热应力以及固溶时效过程中热应力的均匀一致。防止铸件变形。制定合理的浇注工艺:浇注系统设计合理,既能实现对铸件的充型及补缩,又能均衡凝固过程,防止铸件的变形。合理控制浇注温度:浇注温度高,铸件产生缩松、缩孔等内部缺陷,而且温差大,凝固应力增加,产生收缩应力大,铸件变形的倾向增加,浇注温度低,铸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制作专用的固溶时效处理料框:保证铸件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放置平稳,位置合理,使铸件摆放平稳,落水时间一致,不会产生淬火变形。采取工艺拉筋:实现凝固过程中的凝固收缩应力均匀一致。制定合理的浇注工艺:浇注系统设计合理,既能实现对铸件的充型及补缩,又能均衡凝固过程,防止铸件的变形。合理控制浇注温度:浇注温度高,铸件产生缩松、缩孔等内部缺陷,而且温差大,凝固应力增加,产生收缩应力大,铸件变形的倾向增加,浇注温度低,铸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制作专用的固溶时效处理料框:保证铸件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放置平稳,位置合理,使铸件摆放平稳,落水时间一致,不会产生淬火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包括半圆形回转体(1),在半圆形回转体(I)的左右两侧端口均设置有法兰(2),其特征在于,在半圆形回转体(I)的槽底中央设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3),在回转体(I)的前端口设置有前筋(4),在回转体(I)的后端口设置有后筋(5),在前筋(4)与后筋(5)之间设置有拉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其特征在于,在半圆形回转体(I)上设置有弧形筋(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敞口形回转体铸件,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敞口形回转体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铸件变形,使铸件的废品率高的技术问题。包括半圆形回转体(1),在半圆形回转体(1)的左右两侧端口均设置有法兰(2),在半圆形回转体(1)的槽底中央设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3),在回转体(1)的前端口设置有前筋(4),在回转体(1)的后端口设置有后筋(5),在前筋(4)与后筋(5)之间设置有拉筋(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现场使用。
文档编号B22C9/22GK203061813SQ20122068722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薛永军, 方勇, 张伟, 刘艳华, 梁福顺, 王裕民, 高永军, 赵双全, 张毅 申请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