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99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备,尤其涉及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适用螺旋导轮辊的修复。
背景技术
正如《轴承》期刊刊载的杨晓蔚在“滚动轴承对滚动体的技术要求” 一文中介绍的那样,我国球轴承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精度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滚子轴承的精度尚处于较低水平,制约滚子轴承精度的原因在于滚子的加工精度难于达到批尺寸变动量的要求:如对于圆锥滚子而言,按国际通行标准可分为0、Ι、ΙΙ、ΙΙΙ四级,精度等级由O到III依次降低,我国至今不能批量生产O级和I级的滚子,II级滚子只能小批量生产,III级滚子的质量状况在总体上仍不稳定。造成这种局面有人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圆锥滚子的外圆加工装备。众所周知,目前圆锥滚子的外圆加工大部分是在无心磨床和超精机上完成的,无心磨床主要由砂轮 、螺旋导轮和托板组成,即所谓的“两轮一板”。即使一台加工精度极高、毫无误差的无心磨床,随着加工工件数的累积,“两轮一板”也会产生磨损,从而影响圆锥滚子的批加工精度。砂轮可以通过金刚笔在本磨床上进行修复,托板在平面磨床上修复可满足,而螺旋导轮则必须从无心磨床上整体吊离到导轮磨床上进行磨削修复。而依据设计惯例和大部分操作人员是“右撇子”的事实,传统的导轮磨床的床头箱都设于工作台的左端。在此需要对螺旋导轮从无心磨床上整体吊离到导轮磨床上进行磨削修复所引发的精度变化进行一下说明:由于螺旋导轮是通过输入轴I与设于无心磨床左端的涡轮减速箱的输出轴相连参见图1,此时被加工的圆锥滚子被定位于螺旋导轮的下方也就是N-N母线位置的螺旋轨道内,也就是说N-N母线位置的径向跳动量直接关系到圆锥滚子的加工精度;将螺旋导轮吊离到导轮磨床上进行磨削修复时,需要将输入轴I同样与设于导轮磨床工作台左端的床头箱的输出轴相连参见图2,此时砂轮位于螺旋导轮的上方也就是M-M母线位置的螺旋轨道内对螺旋轨道进行磨削修复,修复后M-M母线位置的径向跳动量趋于O。而再次将修复后的螺旋导轮吊离导轮磨床重新安装到无心磨床上后,加工圆锥滚子时被加工的圆锥滚子仍被定位于螺旋导轮的下方也就是N-N母线位置的螺旋轨道内。根据相位补偿原理分析、磨削过程对火花连续性观察及用千分表实际测量得知:刚刚修复后的螺旋导轮千分表触及M-M母线位置的径向跳动量最小,随着千分表逐渐远离M-M母线,螺旋轨道面的径向跳动量越来越大,在N-N母线位置的径向跳动量达到峰值,因轴而异,一般在0.005 0.025_之间不等。因此,由于“修复位置”与“加工位置”不相重合而正好背离。即使“修复位置”——螺旋导轮M-M母线位置的径向跳动量为0,“加工位置”一螺旋导轮N-N母线位置的径向跳动量至少为0.005mm,严重劣化了无心磨床的磨削工况,对圆锥滚子外圆的所有精度要素构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正是目前我国圆锥滚子轴承加工水平无法提高在设备层面的症结所在。由此而知,如何使螺旋导轮的“修复位置”与“加工位置”相重合是在设备层面提高圆锥滚子加工精度的一条捷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使修复后的螺旋导轮辊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即修复后的螺旋导轮的“修复位置”与“加工位置”相重合。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这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包括其输出主轴可与无心磨床螺旋导轮辊输入轴相卡接的床头箱、砂轮修整器、对开轴承瓦座,相对于工作台上的操作人员而言所述的床头箱位于导轮磨床工作台的右端。进一步地,砂轮修复器向相反的方向调整相应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由于螺旋导轮在导轮磨床上进行修复时“修复位置”被掉转了 180度,使得螺旋导轮在无心磨床上进行工作时“加工位置”与原先的“修复位置”相重合,可显著提高螺旋导轮的工作精度,优化圆锥滚子的磨削工况,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打破了行业几十年不变的工艺定式,且能充分利用现有机械制造水平、操作人员的操控水平,改造费用低,易操作,实用性强。

图1是现有的螺旋导轮在无心磨床上的安装位置、磨削原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图2是现有的螺旋导轮在导轮磨床上的安装位置、修复原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图3是现有的导轮磨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标号I为螺旋导轮棍输入轴,标号2为输出主轴,标号3为床头箱,标号4为砂轮修整器,标号5为对开轴承瓦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给出具体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采用现有的导轮磨床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该种导轮磨床。只不过与现有的导轮磨床不同的是相对于工作台上的操作人员而言所述的床头箱3位于导轮磨床工作台的右端,砂轮修整器(4)向相反的方向调整相应的角度。当无心磨床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磨损、产成品精度产生下降之时,将无心磨床涡轮减速箱输出轴与螺旋导轮辊相连的输入轴I分离并整体吊离并在水平方向上转180°,将导轮磨床上的一对对开轴承瓦座打开,放入螺旋导轮辊,将螺旋导轮辊的输入轴I与设置于导轮磨床右端的床头箱3的输出主轴2相连,拧紧一对对开轴承瓦座,将砂轮修整器4向相反的方向调整相应的角度,为防止轴承套转动造成两次安装位置不一致,可在轴承套的相应位置刻画定位记号,开车磨削使螺旋导轮辊达到精度要求。然后再将修复好的螺旋导轮辊整体吊离并在水平方向上转180°后安装到无心磨床,最后将螺旋导轮辊的输入轴I与无心磨床涡轮减速箱输出轴相连。这样由于进行了两次180°掉头,“修复位置”与“加工位置”都处于螺旋导轮辊的N-N母线位置而达到重合,尽可能地抵消了因修复引发的精度降低的影响,满足相位补偿原理。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仅仅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专利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包括其输出主轴(2)可与无心磨床螺旋导轮辊输入轴(I)相卡接的床头箱(3)、砂轮修整器(4)、对开轴承瓦座(5),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工作台上的操作人员而言所述的床头箱(3)位于导轮磨床工作台的右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其特征在于砂轮修整器(4)向相反的方向调整相应的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备,尤其涉及一种能满足相位补偿功能的导轮磨床,适用螺旋导轮辊的修复,包括其输出主轴可与无心磨床螺旋导轮辊输入轴相卡接的床头箱、砂轮修整器、对开轴承瓦座,相对于工作台上的操作人员而言所述的床头箱位于导轮磨床工作台的右端,对开轴承瓦座位于导轮磨床工作台的左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显著提高螺旋导轮的工作精度,优化圆锥滚子的磨削工况,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打破了行业几十年不变的工艺定式,且能充分利用现有机械制造水平、操作人员的操控水平,改造费用低,易操作,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B24B5/37GK202964322SQ20122069992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于竣宇, 于维京 申请人:于竣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