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锭模清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88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钢锭模清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锭生产过程中摆模后对锭模内进行清扫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锭模清扫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设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市场对模铸板的内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钢锭生产在摆模后,模具内(模底)存在的一些夹杂物若清理不干净,很容易在浇注钢锭时混入钢液,严重影响钢锭的内部质量。对于摆模后锭模内的夹杂物,一般采用人工清扫,由于锭模较高,一般在2米以上,需要在锭模内放置梯子进入锭模清扫,清扫后离开锭模、抽出梯子的过程中又会使锭模中带入夹杂物,导致清理不干净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锭模清扫的装置,摆模后方便快捷清扫锭模模底脏物,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锭模清扫质量及效率,以提闻广品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锭模清扫装置由三部分组合而成,即进风管、出风管和吸尘管,吸尘管与进风管垂直连通,在进风管的末端设置有出风管。所述进风 管、出风管和吸尘管最好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以方便操作,长久使用。所述进风管口径需与模铸浇注平台上吹扫汤道系统的压缩空气或其它压缩气体的输送管口径配套,以确保两则能紧密结合不漏气。所述出风管口径小于进风管口径,最好彡1/2进风管口径。所述吸尘管总长度要高于锭模或锭模+保温帽的高度(因座帽的时候,也会带入夹杂物),另外,为方便此装置运用于不同高度的锭模清扫,吸尘管可采用分段螺纹连接或其它方式连接,以便于分段拆卸、组装。使用时,需将压缩或高压气体输送管与进风管相接,然后将此装置放置于模具内,确保吸尘管底端与模底紧密接触。装置连好后,开始输送压缩或高压气体,将锭模内需要清扫的脏物吸起并通过出风管排出。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摆模后可以方便快捷清扫锭模模底脏物,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锭模清扫质量及效率,以提高产品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进风管,2.出风管,3.吸尘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锭模清扫装置由三部分组合而成,即进风管1、出风管2和吸尘管3,吸尘管3与进风管I垂直连通,在进风管I的末端设置有出风管2。所述进风管1、出风管2和吸尘管3最好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以方便操作,长久使用。所述进风管口径需与模铸浇注平台上吹扫汤道系统的压缩空气或其它压缩气体的输送管口径配套,以确保两则能紧密结合不漏气。所述出风管口径小于进风管口径,最好彡1/2进风管口径。所述吸尘管总长度要高于锭模或锭模+保温帽的高度(因座帽的时候,也会带入夹杂物),另外,为方便此装置运用于不同高度的锭模清扫,吸尘管可采用分段螺纹连接或其它方式连接,以便于分段拆卸、组装。使用时,需将浇注平台上用于吹扫模铸汤道的压缩空气或其它压缩气体输送管与进风管相接,然后将此装置放置于模具内,确保吸尘管底端与模底紧密接触。装置连好后,开始输送压缩气体,将锭模内需要清扫的脏物吸起并通过出风管排出。若模具内脏物颗粒较大,会堵塞管道,需人进模具将大颗粒夹杂简单清扫,然后运用此装置进行进一步清扫。上面所述的实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锭模清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锭模清扫装置由三部分组合而成,即进风管、出风管和吸尘管,吸尘管与进风管垂直连通,在进风管的末端设置有出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锭模清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口径与模铸浇注平台上吹扫汤道系统的压缩空气或其它压缩气体的输送管口径配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锭 模清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口径小于进风管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锭模 清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总长度高于锭模或锭模+保温帽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锭模清扫的装置,其主要特征是该所述的锭模清扫装置由三部分组合而成,即进风管、出风管和吸尘管,吸尘管与进风管垂直连通,在进风管的末端设置有出风管。使用时,需将压缩或高压气体输送管与进风管相接,然后将此装置放置于模具内,确保吸尘管底端与模底紧密接触。装置连好后,开始输送压缩或高压气体,将锭模内需要清扫的脏物吸起并通过出风管排出。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摆模后可以方便快捷清扫锭模模底脏物,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锭模清扫质量及效率,以提高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2D31/00GK203109184SQ2012207414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朱书成, 许少普, 杨东, 李红洋, 崔冠军, 康文举 申请人: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