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307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铝母线下方的下模板和铝母线左右两侧的侧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制作成本低,提高了修复效率,减少了长时间停电对电解槽的影响。
【专利说明】—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电解槽由于内衬破损造成漏槽事故发生,漏槽发生时槽内的电解质及铝液的温度达到900多。C,如果出现电解质及铝液冲刷阴极铝母线,会造成阴极铝母线熔化从而冲断阴极铝母线,而阴极铝母线修复常采用焊接的方法,上述方法修复需要全部电解槽停电3至6小时,对电解槽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能够便捷修复受损的阴极铝母线,减少修复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铝母线下方的下模板和铝母线左右两侧的侧模板。
[0005]下模板和侧模板与铝母线之间均设置耐火泥。
[0006]侧模板一侧的上方设置凹形导流槽;导流槽与侧模板固定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铝母线下方的下模板和铝母线左右两侧的侧模板,以及模板与铝母线之间的耐火泥,使得通过铝水浇铸能够较快速的修复受损的铝母线,节约了大量的修复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设置在铝母线3下方的下模板I和铝母线3左右两侧的侧模板2。下模板I和侧模板2与铝母线3之间均设置耐火泥。侧模板2一侧的上方设置凹形导流槽4 ;导流槽4与侧模板2固定连接。
[0012]修复时,首先,对冲断的阴极铝母线表面及断面周围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和断面露出金属铝的光泽,避免受杂质影响导电。其次,将断面及断面周围用电钻打20?30mm深,直径为20mm的小坑,小坑之间的间距是50mm,这可以使得铝液浇铸后能够充分融合,增强断面导电性及强度。然后,将下模板安装在受损铝母线3的下侧,将侧模板2安装在铝母线3的两侧,并在下模板I和侧模板2与铝母线3之间的间隙用耐火泥进行封堵,避免浇铸时铝液漏出。接着,将下模板和侧模板进行预热,使水份排出,避免浇铸时铝液飞溅。再在侧模板的一侧安装制作好的凹形导流槽4,浇铸时使铝液沿导流槽4进入下模板I和侧模板2围成的空间。最后,相关设备停电,将提前准备好的高温铝液,通过导流槽4进入断面,当浇铸的铝液与阴极铝母线的上表面水平时,停止浇铸,等铝液冷凝后开始送电,整个停电过程不会超过10分钟,减少了停电对电解槽的影响,提高了修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修复电解槽阴极铝母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铝母线下方的下模板和铝母线左右两侧的侧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和侧模板与铝母线之间均设置耐火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一侧的上方设置凹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侧模板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22D19/10GK203578728SQ20132058266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宏伟, 刘极峰, 孙国俊, 马水涛, 闫海洋, 徐建乐, 王令旗 申请人: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