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31347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光整和拉矫,其中,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0.001-0.006重量%,Si:0.01-0.06重量%,Mn:0.2-0.65重量%,P:0.02-0.07重量%,S:≤0.015重量%,Al:0.01-0.08重量%,Ti:0.001-0.025重量%,Nb:0.02-0.07重量%,Fe:99.02-99.74重量%,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还公开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冷轧钢板。所得钢板的ReL为200-250MPa,Rm为≥320MPa,A80≥36%,r90≥1.8,n90≥0.2,BH2≥35MPa,具有优良的市场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汽车用板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深拉延的成形要求,特超深冲冷轧钢板的需求显得愈加迫切。
[0003]目前,作为制备特超深冲冷轧钢板的方法,CN101514392A公开了一种深冲与超深冲钢板的连续退火工艺。该工艺包括:钢板在退火前经过清洗,进入连续退火炉,速度150~350m/min,采用氮氢混合气体喷出钢板表面,对钢板进行保护、防止氧化,同时使钢板温度加热至120~180°C ;再次对钢板加热,使其温度达到750~780°C,并保温40~70s ;然后对钢板进行冷却至400~460°C,并保温60~300s进行过时效处理,随后冷却至常温。由于采用过时效退火工艺,使钢中的碳化物得到充分析出,保证了家电钢板和汽车板冲压性能和超深冲性能。但是,该工艺的并未能良好地控制强化工艺,不能得到强度高和成形性能兼具的冷轧钢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冷轧钢板制备方法难以获得强度和成形性能兼具的冷轧钢板且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获得强度较高和成形性能较好且成本较低的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冷轧钢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光整和拉矫,其中,
[0006]在热轧之后且在卷取之前,先以65_95°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700-850°C,再以10-30°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卷取的温度;
[0007]所述卷取的温度为650_750°C ;
[0008]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55-74% ;
[0009]所述退火的方式为连续退火,在所述退火的过程中,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依次经过加热段、均热段、一次冷却段、过时效段和二次冷却段,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在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所述一次冷却段、所述过时效段和所述二次冷却段内的终点温度分另Ij 为 750-850 0C >850-900 V、140-280 °C >260-350 °C、100°C 以下,停留时间分别为20-80s、20-50s、240-480s、50-100s、100-200s ;
[0010]所述板坯的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01-0.006重量%,S1:0.01-0.06重量%,Mn:0.2-0.65 重量%,P:0.02-0.07 重量%,S S 0.015 重量%,Al:0.01-0.08 重fi%, Ti:0.001-0.025 重量%,Nb:0.02-0.07 重量%,Fe:99.02-99.74 重量%,余量为不
可避免的杂质。
[0011]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的冷轧钢板。
[0012]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简单地制得具有成品力学性能达到屈服强度为200-250MPa,抗拉强度Rm≥320MPa,断后伸长率A8tl≥36%,塑性应变比r9(l≥1.8,加工硬化指数n9(l ≥ 0.2,烘烤硬化值BH2 ≥35MPa的冷轧钢板,具有优良的市场前景。
[001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00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001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0018]图4是本发明对比例I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0019]图5是本发明对比例2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0020]图6是本发明对比例3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0021]图7是本发明对比例4制备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3]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光整和拉矫,其中,在热轧之后且在卷取之前,先以65-95°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700-850°C,再以10-30°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卷取的温度;所述卷取的温度为650-750°C ;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55-74% ;所述退火的方式为连续退火,在所述退火的过程中,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依次经过加热段、均热段、一次冷却段、过时效段和二次冷却段,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在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所述一次冷却段、所述过时效段和所述二次冷却段内的终点温度分别为750-850°C、850-90(TC、140-280°C>260-350°C> 100°C 以下,停留时间分别为 20-80s、20-50s、240-480s、50_100s、100-200s ;所述板坯的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01-0.006重量%,S1:0.01-0.06重量%,Mn:0.2-0.65 重量%,P:0.02-0.07 重量%,S S 0.015 重量%,Al:0.01-0.08 重fi%, Ti:0.001-0.025 重量%,Nb:0.02-0.07 重量%,Fe:99.02-99.74 重量%,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0024]在本发明中,尽管当板坯的组成在上述范围内时就可以获得较好强度和较优良的成形性能的冷轧钢板,但是为了获得增强所获得的冷轧钢板的性能,优选情况下,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0.001-0.006 重量%,Si:0.01-0.06 重量%,Mn:0.2-0.65 重量%,P:
0.02-0.07 重量%,S:0.005-0.015 重量%,Al:0.025-0.075 重量%,T1:0.005-0.025 重量%,恥:0.025-0.065重量%,Fe:99.06-99.71重量%,余量为不可避免杂质。更优选地,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0.002-0.005 重量%,Si:0.01-0.04 重量%,Mn:0.29-0.55 重量%,P:0.025-0.055 重量 %,S:0.008-0.013 重量 %,Al:0.03-0.07 重量%,Ti:0.009-0.013重量%,Nb:0.034-0.065重量%,Fe:99.18-99.6重量%,余量为不可避免杂质。所述板坯的组成成分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在经过本发明的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光整和拉矫工艺后,制得强度更高和成形性能更好的冷轧钢板。
[0025]在本发明中,考虑钢质纯净度和产品的综合性能,所述板坯中的碳含量需要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如果碳(C)含量超过0.005重量%,则钢板的塑性降低,成形性能恶化;再者,硅(Si)的含量需要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猛(Mn)可以增加所述板坯的强度,并且可以与硫(S)结合成MnS,同时防止因FeS所造成的热裂纹,但是Mn含量过高,会影响钢的焊接性能,因此,需要将Mn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此外,磷(P)作为强化元素,需要添加至上述范围内。考虑到炼钢工序的经济性和钙处理的效果,将S控制在< 0.015重量%的范围下。铝(Al)主要是作为脱氧元素添加的,要实现完全脱氧,其含量要求在0.01重量%以上,但过高的铝将影响钢的焊接性能以及镀层附着力并且不经济,因此,Al含量选择为
0.01-0.08重量%为宜。铌(Nb)主要固定间隙C原子,钛(Ti)主要是固定间隙N原子,使间隙原子得以清除,得到纯净的铁素体基 体。
[0026]所述板坯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公知的连铸坯的方法进行制备,例如可以通过高炉炼铁、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钢包内脱氧、合金化炉后精炼、LF电加热、RH真空处理以及板坯连铸后获得所述连铸坯。其具体制备的条件为本领域所公知。
[0027]根据本发明,所述热轧包括粗轧和精轧。所述粗轧的开扎温度可以为1150-1250°C,优选为1190-1240°C ;所述粗轧的终轧温度可以为1070-1120°C,更优选为1080-1110°C。此外,所述粗轧后的中间板坯的厚度可以为31-35mm,优选为32_34mm。
[0028]此外,所述精轧的开扎温度可以为990-1030°C,优选为1000_1025°C ;所述精轧的终轧温度可以为870-950°C,优选为890-940°C ;所述精轧后的中间板坯的厚度优选为3-4_。为了达到热轧的粗轧所需要的开扎温度,可以在粗轧前先将连铸坯在加热机中进行加热,加热至连铸坯进行粗轧时所需的开扎温度。所述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的厚度为这里的所述精轧后的中间板坯的厚度,而所述热轧后即是指精轧完成后。
[0029]根据本发明,在热轧后采用两次冷却进行冷却,优选情况下,在热轧之后且在卷取之前,先以70-90°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750-810°C,再以15-25°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卷取的温度。更优选情况下,在热轧之后且在卷取之前,先以70-850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781-805°C,再以18_22°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卷取的温度。
[0030]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冷却通过层流水进行或先以层流水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却再以空气以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
[0031]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卷取的温度为670-730°C。
[0032]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60-70%。
[0033]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在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所述一次冷却段、所述过时效段和所述二次冷却段内的终点温度分别为760-820°C、860-890 V、150-250 V、270-320 V、75-95 °C,停留时间分别为 30_60s、30_40s、300_360s、60-80s、120-180s。更优选地,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在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所述一次冷却段、所述过时效段和所述二次冷却段内的终点温度分别为783-815°C、865-888°C、158-241°C、274-297°C、87-92°C,分别为 33-51s、32-36s、339-358s、68_75s、148_174s。
[0034]在此,所述加热段的终点温度是指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经过所述加热段进入所述均热段时的温度;所述均热段的终点温度是指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经过所述均热段进入所述一次冷却段时的温度;所述一次冷却段的终点温度是指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经过所述一次冷却段进入所述过时效段时的温度;所述过时效段的终点温度是指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经过所述过时效段进入所述二次冷却段时的温度;所述二次冷却段的终点温度是指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经过二次冷却段进入下一步处理时的温度。
[0035]根据本发明,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经过所述一次冷却段通过所述过时效段时,在过时效段会进行升温,在温度达到设定的最高温度后(升温时间通常为2-5s),会进进行降温(通过鼓风机进行),经过降温后再进入所述二次冷却段。所述设定的最高温度例如可以为300-350°C。
[0036]根据本发明,所述加热段的加热方式可以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加热方法,针对本发明,优选采用火焰燃烧(无氧加热)的加热方法。
[0037]根据本发明,所述均热段的加热方式可以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加热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用电加热辐射管的加热方法。
[0038]根据本发明,所述一次冷却段的冷却方式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冷却方法,例如可以用流动的冷却气体,如用风机喷气冷却。所用冷却气体可以为本领域常用于喷气冷却的气体,例如,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其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2-8 %。
[0039]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冷却段的冷却方式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冷却方法,例如上述喷气冷却。
[0040]根据本发明,所述控制过时效段的温度的方法可以为常规的控温方法,只要所述过时效段使得板坯的温度为260-350°C的范围内即可。例如所述控制过时效段的温度的方法为用电加热辐射管对过时效段进行加热;需要进行降温时,可以通过鼓风机进行冷却。
[0041]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光整的延伸率为0.7-1.3%,更优选为1-1.25%。
[0042]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拉矫的延伸率为0.2-0.7 %,更优选为
0.3-0.65%。
[0043]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所述光整的延伸率和所述拉矫的延伸率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具有保证钢板表面质量和板形良好的效果。
[0044]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冷轧钢板。
[0045]本发明提供的冷轧钢板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优选地,所述冷轧钢板的L为200-250MPa,更优选为205_245MPa ;优选地,所述冷轧钢板的抗拉强度Rni ^ 320MPa,更优选为320-360MPa ;优选地,所述冷轧钢板的断后伸长率A8tl ^36%,更优选为37-42%;优选地,所述冷轧钢板的塑性应变比r9(l ^ 1.8,更优选为1.8-2.4 ;优选地,所述冷轧钢板的加工硬化指数n9(l≥0.2,更优选为0.2-0.25。优选地,所述冷轧钢板的烘烤硬化值BH2≥35MPa,更优选为35-65MPa。
[0046]本发明提供的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为100 %的铁素体组织,铁素体晶粒度为
7.5-9.5级,铁素体晶粒尺寸为14-24 μ m。
[0047]本发明提供的冷轧钢板由于强度高且成形性能优良,因此,在制作成为指定强度的钢带时,本发明中的冷轧钢板可以具有更薄的厚度,从而减少了对钢材消耗,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优良的市场前景。
[0048]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0049]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屈服强度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8tl的测试方法按照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塑性应变比r9(l的测试方法按照GBT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方法进行;加工硬化指数n9Q的测试方法按照GBT5028-2008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η值)试验方法进行;烘烤硬化值(BH2)的测试方法按照GBT20564.1-2007汽车用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第I部分烘烤硬化钢试验方法进行。
[0050]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连续退火机组依次包括加热段、均热段、一次冷却段、过时效段和二次冷却段。所述加热段为无氧化炉(NOF)通过煤气直火进行加热,所述均热段通过电加热辐射管进行加热;所述一次冷却段通过喷气进行冷却;所述过时效段通过用电加热辐射管进行控温;所述二次冷却段通过喷气进行冷却。
[0051]实施例1-3
[0052]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冷轧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0053]在转炉冶炼、经LF炉Ca处理、RH脱碳和连铸获得本发明的连铸坯,其组成成分见表1。将该连铸板坯在加热炉中加热至粗轧的开扎温度并进入可逆粗轧机组,经过粗轧后的中间坯进入热卷箱,使带钢头、尾调换,然后进行精轧,精轧后并按照指定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至终冷温度,然后以层冷 速度层流冷却到卷取温度后进行卷取(热轧工艺和冷却工艺按照表2中的条件进行)。再按照表3所示的冷轧和连续退火工艺对板坯进行冷轧和退火处理,即将卷取后的板坯在冷轧机上以指定的冷轧压下率扎成指定厚度的冷轧板,然后再控制连续退火机的机组速度对该冷轧钢板进行退火,所述连续退火依次经过加热段(NOF)、均热段(RTH)、一次冷却段(GJS)、过时效段段(OAS)以及二次冷却段(FCS),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再按照表3中的工艺进行光整和拉矫。最终得到的冷轧钢板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数据见表4,其显微组织的照片分别见图1-3。
[0054]对比例I
[0055]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所述不同的是,在转炉冶炼、经LF炉Ca处理、RH脱碳和连铸获得的连铸坯的组成成分不同,见表1所示,得到钢板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所示,其显微组织的照片分别见图4。
[0056]对比例2
[0057]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所不同的是,热轧工艺中所采取的冷却速度为50°C /s,得到钢板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所示,其显微组织的照片分别见图5。
[0058]对比例3
[0059]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冷轧工艺中所采取的冷轧压下率为50%,得到钢板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所示,其显微组织的照片分别见图6。
[0060]对比例4
[0061]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所不同的是,按照表3所示的连续退火工艺对板坯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钢板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所示,其显微组织的照片分别见图7。
[0062]表1
[0063]
【权利要求】
1.一种冷轧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坯依次经过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光整和拉矫,其特征在于, 在热轧之后且在卷取之前,先以65-95°C /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700-850°C,再以10-30°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卷取的温度; 所述卷取的温度为650-750°C ; 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55-74% ; 所述退火的方式为连续退火,在所述退火的过程中,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依次经过加热段、均热段、一次冷却段、过时效段和二次冷却段,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在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所述一次冷却段、所述过时效段和所述二次冷却段内的终点温度分别为 750-850 V、850-900 V、140-280 V、260-350°C、100°C 以下,停留时间分别为 20_80s、20-50s、240-480s、50-100s、100-200s ; 所述板坯的组成为:C:0.001-0.006 重量%,S1:0.01-0.06 重量%,Mn:0.2-0.65 重fi%,P:0.02-0.07 重量%,S≤ 0.015 重量%,A1:0.01-0.08 重量%,T1:0.001-0.025 重量%,Nb:0.02-0.07重量%,Fe:99.02-99.74重量%,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轧包括粗轧和精轧;所述粗轧的开扎温度为1150-1250°C,所述粗轧的终轧温度为1070-1120°C ;所述精轧的开扎温度为990-1030°C,所述精轧的终轧温度为870-950°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热轧之后且在卷取之前,先以70-90°C/s的冷却速度将热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冷却至750-810°C,再以15-25°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卷取的温度;所述卷取的温度为670-730°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轧的压下率为6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轧后得到的中间板坯在所述加热段、所述均热段、所述一次冷却段、所述过时效段和所述二次冷却段内的终点温度分别为760-820 V、860-890 V、150-250 V、270-320 V、75-95 °C,停留时间分别为 30_60s、30_40s、300-360s、60_80s、120_180s。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光整的延伸率为0.7-1.3% ;所述拉矫的延伸率为0.2-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板坯的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01-0.006 重量 %,Si:0.01-0.06 重量 %,Mn:0.20-0.65 重量 %,P:0.02-0.07 重量 %,S:0.005-0.015 重量 %,Al:0.025-0.075 重量 %,Ti:0.005-0.025 重量 %,Nb:0.025-0.065重量%,Fe:99.06-99.71重量%,余量为不可避免杂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冷轧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轧钢板,其中,所述冷轧钢板的屈服强度1^为200-250MPa,抗拉强度Rm≥320MPa,断后伸长率A8tl≥36%,塑性应变比r9(l≥1.8,加工硬化指数n9Q≥0.2,烘烤硬化值BH2≥35MPa。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冷轧钢板,其中,所述冷轧钢板的显微组织为100%的铁素体组织,铁素体晶粒度为7.5-9.5级,铁素体晶粒尺寸为14-24 μ m。
【文档编号】C22C38/14GK103993147SQ20141019696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王敏莉, 郑之旺, 梁英, 张功庭, 董君, 寸海红, 余灿生, 付佑春, 于秀 申请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