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3487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3]目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比较复杂,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造成生产的焊接构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重复工序也使得生产效率底下,加大了工人的劳动负担,同时使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对于一些刚入行的操作者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工艺,造成操作的时候经常发生错漏,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该热处理工艺方法简单,能够使得焊接效果更好更加稳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2)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3)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
4)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I)被加热件入炉或出炉时的温度不得超过400°C,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C ;
(2)焊件升温至400°C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 s) °C /h,且不得超过2000C /h,最小可为 500C /h ;
(3)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C;
(4)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C;
(5)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6)炉温高于400°C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 s) °C /h,且不得超过260°C /h,最小可为50°C /h。
[0006]超过260°C /h,最小可为 50°C /h。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简单,能够使得焊接效果更好更加稳固。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2)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3)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
4)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I)被加热件入炉或出炉时的温度不得超过400°C,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C ;
(2)焊件升温至400°C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 s) °C /h,且不得超过2000C /h,最小可为 500C /h ;
(3)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C;
(4)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C;
(5)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6)炉温高于400°C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 s) °C /h,且不得超过260°C /h,最小可为50°C /h。
[0009]本发明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简单,能够使得焊接效果更好更加稳固。
[001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2)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3)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 4)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I)被加热件入炉或出炉时的温度不得超过400°C,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C ; (2)焊件升温至400°C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 s) °C /h,且不得超过2000C /h,最小可为 500C /h ; (3)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C; (4)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C; (5)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6)炉温高于400°C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 s) °C /h,且不得超过260°C /h,最小可为50°C /h。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 的有关规定。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2)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3) 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工艺,该热处理工艺方法简单,能够使得焊接效果更好更加稳固。
【IPC分类】C21D9/50
【公开号】CN105714096
【申请号】CN201410728915
【发明人】毛永林
【申请人】重庆永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