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浇口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456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铸造浇口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浇口杯,属于铸造领域,包括砂型,砂型内设第一浇注腔和第二浇注腔,第一浇注腔非工作面下部连通第二浇注腔工作面上部,第一浇注腔和第二浇注腔工作面为凹陷斜面,并且第二浇注腔工作面上设螺旋沟槽,第二浇注腔底部设浇注孔,浇注孔内壁上设螺旋纹路,排渣,凝固过程有序。
【专利说明】铸造浇口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浇口杯,属于铸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小型真空感应炉内进行新钢种冶炼实验过程中,成品钢水直接由炉内倾倒,经过浇口杯,流入下面钢锭模型中,完成真空下浇铸成型。钢水凝固后,破除感应炉内真空,将钢锭由模型内脱出,冶炼工序完成。然而,这种常规的浇铸方式会造成两点问题,第一,由于操作工的个体差异问题,浇注钢水与浇口杯的夹角存在很大人为因素,而且钢水垂直通过浇注孔,钢水在铸锭里的凝固顺序存在更多不确定性,这会造成很多的中心疏松等冶金缺陷,对于一些新型钢种而言,凝固速率的不均匀性也会影响合金元素在铸锭里的均匀性,对其各方面性能带来不利影响。第二,由于上述人为因素造成的浇注方式的不可复制性,同一钢种不同铸锭批次的夹杂物的分布方式存在多样性,这也会给材料性能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排渣,凝固过程有序的铸造浇口杯。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浇口杯,包括砂型,砂型内设第一浇注腔和第二浇注腔,第一浇注腔非工作面下部连通第二浇注腔工作面上部,第一浇注腔和第二浇注腔工作面为凹陷斜面,并且第二浇注腔工作面上设螺旋沟槽,第二浇注腔底部设浇注孔,浇注孔内壁上设螺旋纹路。
[0005]砂型内壁上设镁砂内衬。
[0006]螺旋沟槽与砂型中轴线呈20-40°角。
[0007]螺旋纹路与砂型中轴线呈20-40°角。
[0008]工作原理及过程:
[0009]工作时,钢水沿第一浇注腔工作面流下,其工作面为斜面,可防止钢水飞溅,同时废渣上浮在钢水上部,底部较纯净的钢水流入第二浇注腔,并沿螺旋沟槽流下,螺旋沟槽延长了钢水的行程,增加了排渣几率,然后钢水从浇注孔进入锭模中,浇注孔的螺旋纹路使钢水螺旋流下,凝固过程有序,避免锭模中心疏松。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浇口杯,浇注初期可使废渣上浮,去除大部分杂质,螺旋形的浇注方式既可以增加钢水进入锭模的行程,增加浇口杯和锭模的挂渣机会,有效去除大尺寸夹杂,同时钢水螺旋型运动也可使凝固过程有序,避免锭模中心疏松几率,使得合金元素在锭模中更加均匀分布,提高材料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0013]图中:1、第一浇注腔;2、第二浇注腔;3、砂型;4、螺旋沟槽;5、浇注孔;6、螺旋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铸造浇口杯,包括砂型3,砂型3内设第一浇注腔I和第二浇注腔2,第一浇注腔I非工作面下部连通第二浇注腔2工作面上部,第一浇注腔I和第二浇注腔2工作面为凹陷斜面,并且第二浇注腔2工作面上设螺旋沟槽4,第二浇注腔2底部设浇注孔5,浇注孔5内壁上设螺旋纹路6。
[0016]砂型3内壁上设镁砂内衬。
[0017]螺旋沟槽4与砂型3中轴线呈20-40°角。
[0018]螺旋纹路6与砂型3中轴线呈20-40°角。
[0019]工作原理及过程:
[0020]工作时,钢水沿第一浇注腔I工作面流下,其工作面为斜面,可防止钢水飞溅,同时废渣上浮在钢水上部,底部较纯净的钢水流入第二浇注腔2,并沿螺旋沟槽4流下,螺旋沟槽4延长了钢水的行程,增加了排渣几率,然后钢水从浇注孔5进入锭模中,浇注孔5的螺旋纹路6使钢水螺旋流下,凝固过程有序,避免锭模中心疏松。
【权利要求】
1.一种铸造浇口杯,包括砂型(3),其特征在于:砂型(3)内设第一浇注腔(I)和第二浇注腔(2),第一浇注腔(I)非工作面下部连通第二浇注腔(2)工作面上部,第一浇注腔(I)和第二浇注腔(2)工作面为凹陷斜面,并且第二浇注腔(2)工作面上设螺旋沟槽(4),第二浇注腔(2)底部设浇注孔(5),浇注孔(5)内壁上设螺旋纹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浇口杯,其特征在于:砂型(3)内壁上设镁砂内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浇口杯,其特征在于:螺旋沟槽(4)与砂型(3)中轴线呈20-40。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浇口杯,其特征在于:螺旋纹路(6)与砂型(3)中轴线呈20-40。角。
【文档编号】B22D41/00GK203664646SQ20142006188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1日
【发明者】王振光 申请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