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棒加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651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铜棒加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棒加工装置,包括熔炼炉,保温炉和结晶器,其特征是在熔炼炉与保温炉之间还设有铜液过渡腔,所述铜液过渡腔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下方粘接有木炭板,在保温炉底部一侧设有出液口,所述结晶器安装在出液口处,所述结晶器包括石墨管,石墨管上设有铜套与石墨管紧密结合,所述铜套上缠绕绝缘线圈,所述铜套的外侧设有外套,外套与铜套形成一个腔体,在外套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腔体内设有导流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等特点。
【专利说明】
铜棒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棒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铜棒加工是采用废杂铜为原料,将原料在熔炼炉中进行熔炼,然后进入保温炉并通过结晶器加工而成,现有的铜棒加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废杂铜在熔炼过程中铜液表面容易被氧化,影响铜棒的质量;二是现有的结晶器为结晶管,通过结晶管结晶出来的铜棒会出现组织成分不均匀的偏析现象,并且晶粒粗大,影响铜棒的性能,降低了铜棒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能降低组织成分不均匀、能够细化晶粒并且能除去铜液中的氧化物的铜棒加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铜棒加工装置,包括熔炼炉,保温炉和结晶器,其特征是在熔炼炉与保温炉之间还设有铜液过渡腔,在熔炼炉和保温炉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熔炼炉与铜液过渡腔之间设有供铜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铜液过渡腔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下方粘接有木炭板,木炭板处在铜液过渡腔里面,充分利用木炭的还原性,消除铜液中的氧化物达到净化铜液的目的,所述熔炼炉的上方设有投料口及其配套使用的炉盖,所述铜液过渡腔与保温炉之间也设有供铜液流通的通道,在保温炉底部一侧设有出液口,所述结晶器安装在出液口处,所述结晶器包括石墨管,石墨管上设有铜套与石墨管紧密结合,所述铜套上缠绕绝缘线圈,绝缘线圈位于熔液进口一侧的石墨管上铜套的外侧,所述铜套的外侧设有外套,外套与铜套形成一个腔体,在外套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腔体内设有导流板,当金属熔液进入石墨管内时,绝缘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场作用于熔液,使得晶粒细化减少成分偏析,在外套内通入冷水,从进水口进,从出水口出,铜套将石墨管上的温度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出水口将热量带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4]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5]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对照图1可知,一种铜棒加工装置,包括熔炼炉1,保温炉2和结晶器3,其特征是在熔炼炉与保温炉之间还设有铜液过渡腔4,在熔炼炉和保温炉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加热器5和第二加热器6,所述熔炼炉与铜液过渡腔之间设有供铜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铜液过渡腔顶部设有顶盖7,顶盖下方粘接有木炭板8,木炭板处在铜液过渡腔里面,所述熔炼炉的上方设有投料口 9及其配套使用的炉盖10,所述铜液过渡腔与保温炉之间也设有供铜液流通的通道,在保温炉底部一侧设有出液口 11,所述结晶器安装在出液口处,所述结晶器包括石墨管12,石墨管上设有铜套13与石墨管紧密结合,所述铜套上缠绕绝缘线圈14,绝缘线圈位于熔液进口一侧的石墨管上铜套的外侧,所述铜套的外侧设有外套15,外套与铜套形成一个腔体,在外套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 16和出水口 17,所述腔体内设有导流板18。
【权利要求】
1.一种铜棒加工装置,包括熔炼炉(1),保温炉(2)和结晶器(3),其特征是在熔炼炉与保温炉之间还设有铜液过渡腔(4),在熔炼炉和保温炉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加热器(5)和第二加热器(6),所述熔炼炉与铜液过渡腔之间设有供铜液流通的通道,所述铜液过渡腔顶部设有顶盖(7),顶盖下方粘接有木炭板(8),木炭板处在铜液过渡腔里面,所述熔炼炉的上方设有投料口(9)及其配套使用的炉盖(10),所述铜液过渡腔与保温炉之间也设有供铜液流通的通道,在保温炉底部一侧设有出液口( 11 ),所述结晶器安装在出液口处,所述结晶器包括石墨管(12),石墨管上设有铜套(13)与石墨管紧密结合,所述铜套上缠绕绝缘线圈(14 ),绝缘线圈位于熔液进口 一侧的石墨管上铜套的外侧,所述铜套的外侧设有外套(15 ),外套与铜套形成一个腔体,在外套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所述腔体内设有导流板(18)。
【文档编号】B22D11/055GK204108256SQ20142057150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胡琦 申请人:江西中晟金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