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淬火延性钢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80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冷轧淬火延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化学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C:0.18~0.23%;

Mn:1.5~2.2%;

Si:1.3~1.8%;

P:≤0.02%;

S:≤0.008%;

Nb:0~0.05%;

Ti:0~0.1%;

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淬火延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中C的质量百分比为0.19~0.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淬火延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强塑积大于25G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淬火延性钢,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抗拉强度为980~1200MPa;

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屈服强度为550~700MPa;

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均匀延伸率≥20%;

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断后延伸率≥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淬火延性钢,其特征在于,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统计,所述冷轧淬火延性钢的组织包括:20~50%的多边形铁素体,30~70%的无碳贝氏体和马氏体,8~16%的残余奥氏体;

所述多边形铁素体、无碳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面积之和为100%。

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轧淬火延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板坯,所述板坯具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化学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

加热,将所述板坯加热到1200~1280℃,保温1~4h;

热轧,采用两阶段控轧轧制,粗轧阶段温度为1070~1170℃,在再结晶区压下率为80~85%;在未再结晶区压下率为60~90%,终轧温度为850~900℃;

冷却,采取连续冷却,冷却速率为10~100℃/s;

卷取,卷取温度为680~720℃;

冷轧,压下率为60~90%;

连续退火,所述连续退火的工序采用两相区退火制度,分三段加热;其中,

第一段从室温预加热到150~300℃,加热速率为2~25℃/s;

第二段从第一段的预热目标温度加热到600~650℃,加热速率为1~20℃/s;

第三段从第二段的加热目标温度再加热到退火温度780~820℃,加热速率为0.5~10℃/s,保温时间为5~200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制备板坯的工序中,制备的所述板坯的厚度≥60mm;

完成热轧工序后,得到的热轧板厚度为3.0~6.0mm;

完成冷轧工序后,得到的成品冷轧板厚度为0.6~2.5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连续退火工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缓冷至680~720℃,缓冷速率为5~20℃/s;

以25~80℃/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00~400℃,过时效时间400~1000s,后以大于10℃/s的冷速冷却至室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