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加Ti元素制备CuW合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5674发布日期:2018-11-27 21:0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添加Ti元素制备CuW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钨具有高的熔点和强度以及低的热膨胀系数,铜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所以,铜钨合金表现出优良的耐高温、耐烧蚀、高强度、高硬度等性能。

常规的CuW触头材料在开断过程中,由于铜的逸出功低且熔点较低,在高温电弧作用下,铜相将产生熔化和喷溅,造成触头材料表面凹凸不平,严重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提高触头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性能成为触头材料研究的关键问题。

在W骨架制备时添加适量的活化元素能明显地改善Cu、W的润湿性,并且具有明显的活化烧结作用,能很好地促进钨粉的致密化和提高W骨架的强度。研究表明,在铜中添加Cr、Ni及Fe等元素,不仅可以提高Cu、 W之间的界面润湿性,还可使Cu/W界面结合由机械结合演变成为冶金结合,进而提高两相界面强度。由二元合金相图可知Ti与W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且Ti在Cu中也有一定的固溶量。Ti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Cu、W的润湿性,有利于提高Cu/W相界面结合强度。另外,经时效时效处理的Cu(Ti) W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导电性,Ti元素的添加可以很好强化弱击穿相-Cu 相,达到提高电触头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添加Ti元素制备CuW合金的方法,用以提高 Cu/W相界面结合强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添加Ti元素制备CuW合金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混粉:

将W粉与Ti粉和诱导铜粉放入混料机中,加入无水乙醇湿混2~8小时;

步骤2,压制:

将经步骤1混合好的粉体倒入模具,压制成型,得到钨压坯;

步骤3,烧结:

将步骤2压制好的钨压坯放入氢气气氛烧结炉中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获得钨骨架;

步骤4,溶渗:

将纯铜块叠放于步骤3得到的钨骨架上方,放入氢气气氛烧结炉中,溶渗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获得添加Ti的CuW合金。

本发明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W粉与Ti粉和诱导铜粉的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为: 1:0.5~2.0%:5~15%。

步骤1中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为所有粉末总质量的2~6%。

步骤1中W粉的平均粒度为5~10μm,Ti粉的平均粒度5~40μm。

步骤2中压制压力为200~400MPa,保压时间为20~40s。

步骤3中烧结参数为:升温至800~1000℃保温0.5~2h。

步骤4中溶渗烧结参数为:先升温至800~1000℃保温0.5~2h,再升温至1200~1400℃,保温1~3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添加Ti元素使得Cu/W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且促进了钨骨架烧结颈的形成,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同时Ti 元素的添加可以很好强化弱击穿相-Cu相,使得制得的Cu(Ti)W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导电性,提高了电触头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Cu(Ti)W合金的SEM照片;

图3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Cu(Ti)W合金的EDS能谱分析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Cu(Ti)W合金的线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Ti元素制备CuW合金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混粉:

将平均粒度为5~10μm的W粉与5~40μm的Ti粉以及诱导铜粉放入V 型混料机中,加入无水乙醇湿混2~8小时。

其中Ti粉的添加量为W粉质量的0.5~2.0%,诱导铜粉的添加量为W粉质量的5~15%。

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为所有粉末总质量的2~6%。

步骤2,压制:

将经步骤1混合好的粉体倒入经脱模剂涂抹后的模具,在WE-1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压制成型,得到钨压坯。压力为200~400MPa,保压 20~40s,以便气体能够顺利排出,同时保证粉末在型腔中得到充分填实。

步骤3,烧结:

将步骤2压制好的钨压坯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的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升温至800~1000℃保温0.5~2h,随炉冷却至室温,获得钨骨架。

步骤4,溶渗:

根据生坯的体积和紧实率确定试样所需渗入的Cu的体积,一般应比计算值多40~80%,以确保熔渗过程进行得较为充分和完全。Cu块截取后应清洗或打磨,以去除其表面沾染的杂质。将纯铜块叠放于钨骨架上方,再放入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升温至800~1000℃保温0.5~2h,再升温至1200~1400℃,保温1~3h,随炉冷却至室温,获得Cu(Ti)W合金。

本发明通过在CuW合金中添加Ti元素,改善了Cu、W的润湿性,提高了Cu/W相界面结合强度。同时Ti元素的添加可以很好强化弱击穿相-Cu 相,使得制得的Cu(Ti)W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导电性,提高了电触头使用寿命的目的。

实施例1

称取平均粒度为8μm的W粉,W粉质量0.5%、平均粒度为35μm的 Ti粉,W粉质量10%的诱导铜粉,添加粉末总质量2%的无水乙醇作为过程控制剂,在50r/min的V型混料机上进行混料8小时,混料球为WC硬质球,然后将混合粉末装入钢性模具中进行压制,压强为300MPa,保压时间为30s,获得压坯。将W压坯置于石墨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加热,当烧结温度为900℃时,保温60min后,随炉自然冷却到室温,获得W骨架。再将打磨洗净过的纯Cu块叠放到W骨架上方,然后将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加热,当熔渗温度为900℃时,保温60min后,再加热至1200℃,保温3小时,随炉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制成CuW(Ti)合金。

实施例2

称取平均粒度为5μm的W粉,W粉质量1.0%、平均粒度为5μm的Ti 粉,W粉质量5%的诱导铜粉,添加粉末总质量5%的无水乙醇作为过程控制剂,在50r/min的V型混料机上进行混料4小时,混料球为WC硬质球,然后将混合粉末装入钢性模具中进行压制,压强为400MPa,保压时间为20s,获得W压坯。将W压坯置于石墨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加热,当烧结温度为800℃时,保温2h后,随炉自然冷却到室温,获得 W骨架,再将打磨洗净的纯Cu块叠放到W骨架上方,然后将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加热,当熔渗温度为800℃时,保温2h后,再加热至1300℃,保温1.5小时,随炉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制成CuW(Ti)合金。

实施例3

称取平均粒度为10μm的W粉,W粉质量1.5%、平均粒度为40μm的 Ti粉,W粉质量12%的诱导铜粉,添加粉末总质量6%的无水乙醇作为过程控制剂,在50r/min的V型混料机上进行混料6小时,混料球为WC硬质球,然后将混合粉末装入钢性模具中进行压制,压强为350MPa,保压时间为35s,获得压坯。将压坯置于石墨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加热,当烧结温度为1000℃时,保温0.5h后,随炉自然冷却到室温,获得W 骨架。再将打磨洗净的纯Cu块叠放到W骨架上方,然后将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通入氢气40min后,检验氢气纯度,确认安全后点燃氢气,打开冷却水后,开始加热,当熔渗温度为1000℃时,保温0.5h后,再加热至1400℃,保温1小时,随炉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制成Cu(Ti)W合金。

图2为本发明制备的CuW合金的SEM照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出,Ti 元素的添加,促进了W颗粒烧结颈的形成,使Cu/W相界面之间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图3为本发明制备的CuW合金的EDS能谱分析图。添加的Ti元素在 Cu/W相界面上存在,促进了其界面的冶金结合。部分Ti元素以Ti颗粒(约1μm)的形式存在于相界面上,能谱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A两点所在的位置存在一定量的C元素和Ti元素,说明添加Ti元素有可能生成了TiC。研究表明TiC的存在可以起到分散电弧的作用。B点位于W-W界面处,界面处存在一定量的Ti元素,说明Ti元素促进了W颗粒烧结颈的形成,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

表1 Cu(Ti)W合金的EDS能谱分析结果

图4为本发明制备的Cu(Ti)W合金的线扫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的 Ti元素均匀分布在Cu、W两相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