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钢及生产方法,具体属于一种耐H2S腐蚀性能优异的正火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当前管道输送依然是石油、天然气最为经济、安全、高效的长距离输送方式。然而,随着易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枯竭,H2S含量高的天然气开发力度正不断加大。
H2S是石油和天然气中最具有腐蚀作用的有害介质之一。当管线钢暴露在含湿H2S的输送介质中时,材料极易发生H2S酸性腐蚀,造成送管道突然失效,其中氢致开裂(HIC)和硫化物应力开裂(SSCC)是H2S腐蚀的主要形式。
我国大部分油气田中含有的H2S浓度含量较高,集输管线管输送的介质是未经脱盐、脱水、脱硫等处理的石油或天然气,其相应党的管线钢除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冲击性能和焊接性能之外,还要求具有较好的抗H2S腐蚀性能。正火态管线钢因其组织与性能均匀的特性,相较于热轧态更适合于集输管线的制造。同时考虑到降低油气输送成本的需求,亟需开发经济型耐H2S腐蚀正火管线钢。
经检索,在本发明之前,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010235925.6、CN201510297590.3、CN20160419909.X、CN2012101168133.0、CN201410233997.5的文献,所涉及的正火管线钢化学成分均采用的是低C或中C+中Mn的成分体系,同时添加适量Cr、Ni等贵重合金,经济性不足且均不具备耐腐蚀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271608.9、CN201610025494.8、CN201310146465.3、CN201010130911.8、CN201410130811.3的文献,所涉及的正火管线钢采用Cu+Cr+Mo+Ni或高Cr的成分体系,不具有经济性特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及良好的可焊接性之外,还具有采用控轧控冷与离线正火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生产、耐H2S腐蚀性能优异,具有合金成本低即可使合金成本降低20%以上、抗HIC和SSCC性能优异的经济型耐H2S腐蚀正火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经济型耐H2S腐蚀正火管线钢,其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0.07%,Si:0.10~0.20%,Mn:0.7~0.9%,P:≤0.01%,S:≤0.002%,Nb 0.06~0.12%,V 0.04~0.07%, B≤0.0005,RE≤0.0005,其余为Fe及杂质。
生产一种经济型耐H2S腐蚀正火管线钢的方法,其步骤:
1)对连铸后铸坯加热,控制其加热温度在1100~1150℃;
2)进行粗轧,并控制粗轧结束温度为1030~1080℃;
3)进行精轧,并控制其开轧温度不超过950℃,终轧温度控制位870~900℃;
4)进行冷却,在冷却速度30~40℃/s条件下冷却至卷取温度;
5)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在500~550℃;
6)进行正火,并控制正火温度在890~920℃,并再此温度下按照1.5~2min/mm进行保温。
本发明中各化元素级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
C:C为最基本、最经济的强化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有效地提高钢的强度。C含量过低时对钢的强度作用不明显,含量太高时则会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接性,并且会加重钢中的带状组织级别。故本发明中C的含量控制为0.040~0.070%。
Si:Si主要以固溶强化形式提高钢的强度,同时也是钢中的脱氧元素,但含量过低时强化效果不明显,含量过高时又对钢的韧性不利。故本发明中Si的含量控制为0.10~0.20%。
Mn:Mn是钢中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和低温韧性。但其含量过高时,会导致其钢中成分偏析严重,进而促进钢中硬脆的珠光体或者M/A带状组织形成,恶化钢的耐H2S腐蚀性能。同时,高的Mn含量易于促进MnS条带状夹杂物的产生,成为钢中扩散氢的聚集地,容易诱发氢致开裂。故本发明中Mn的含量控制为0.7~0.9%。
Nb:热轧过程中Nb具有强烈的晶粒细化作用和中等的析出强化作用,能够延迟奥氏体再结晶,导致奥氏体晶粒和相变产物的细化并提高钢的强韧性。正火过程中,钢中固溶的Nb元素通过溶质拖曳效应阻止奥氏体晶粒的过度长大,可以使热轧时的晶粒细化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遗传,且在正火冷却过程中Nb元素以第二相粒子形式析出,提高正火钢的强度。故本发明中Nb含量控制为0.06~0.12%。
V:V是重要的微合金元素,具有强烈的析出强化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钢的强度性能,但其含量过高则会引起钢的冲击韧性显著下降。因此本发明中V含量控制在0.04~0.07%。
P、硫S:P会降低钢的低温韧性,恶化焊接性能,并且P容易在钢中偏析,促进带状组织的产生,不利于钢的耐H2S腐蚀特性。S容易与Mn形成长条状MnS夹杂,在影响钢韧性的同时,氢原子倾向于在MnS尖端聚集,从而诱发H2S腐蚀开裂。因此本发明应尽量减少P、S的含量以减少其对钢的不利影响,P的含量控制为P≤0.010%,S的含量控制为S≤0.0020%。
考虑到用户对管线钢化学成分的普遍要求,本发明中不故意添加B和RE元素,且要求B≤0.0005%、RE≤0.0005%。
本发明为获得兼顾正火管线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除对化学成分进行优化设计外,还在热轧阶段(粗轧、精轧、冷却等)与正火阶段(温度、时间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采用低C+低Mn体系以降低钢中带状组织的形成趋势,同时利用热轧后的快速冷却技术抑制相变阶段C元素的扩散和局部富集,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2)采用TMCP+低C高Nb技术的进行生产,通过充分的再结晶细化和未再结晶位错密度积累,促进奥氏体中固溶的Nb元素以NbC的形式在位错与晶界处弥散析出,进而为正火阶段奥氏体晶粒形核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实现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和正火钢的强韧性改善。
3)精确进行控冷阶段冷却速度与终冷温度的控制,确保钢中的V元素以细小、弥散的形态充分析出,进而在正火阶段奥氏体化过程中提供形核位置,实现奥氏体晶粒细化和正火钢强韧性改善。
4)控制正火温度和保温时间,既保证完全奥氏体化又避免晶粒过度长大,以免恶化正火钢的强度和韧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吨钢成本可降低15%,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及良好的可焊接性之外,即屈服强度Rt0.5 ≥245MPa,抗拉强度Rm ≥415MPa, -20℃冲击功KV2≥180J(全尺寸规格),-20℃DWTT断面剪切率SA≥90%。
同时,本发明在NACE A溶液中具有优异的耐H2S腐蚀性能。具体表现为, 按照NACE TM 0284标准,在A溶液中进行HIC检验,正火管线钢试样断面的裂纹长度率CLR、裂纹厚度率CTR、裂纹面积率CSR值均为0,即试样断面无裂纹;按照NACE TM 0177标准,在A溶液中分别采用四点弯曲法进行SSCC检验,正火管线钢试样在加载载荷为0.80SYMS(名义屈服强度)载荷条件下均未观察到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予以详细描述:
表1为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化学成分列表;
表2为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主要工艺参数列表;
表3为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力学性能与耐H2S腐蚀性能列表;
表4为本发明实施例与相似专利实施例重要合金成本对比列表。
本发明各实施例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生产:
1)对连铸后铸坯加热,控制其加热温度在1100~1150℃;
2)进行粗轧,并控制粗轧结束温度为1030~1080℃;
3)进行精轧,并控制其开轧温度不超过950℃,终轧温度控制位870~900℃;
4)进行冷却,在冷却速度30~40℃/s条件下冷却至卷取温度;
5)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在500~550℃;
6)进行正火,并控制正火温度在890~920℃,并再此温度下按照1.5~2min/mm进行保温。
表1 本发明各实施例与对比钢化学成分取值列表(wt%)
表2 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的主要工艺参数取值列表
表3 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力学性能与耐H2S腐蚀性能列表
表4 本发明实施例与相似专利实施例的重要合金成本对比
从表3数据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力学性能和HIC、SSCC性能均优于对比例。
由于本发明未添加Cu、Ni、Cr、Mo等贵重合金元素,与相似专利合金成本相比较,吨钢成本降低20%以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最佳例举,并非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