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86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技术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湿法炼铜也称胆铜法,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浸铜,就是把铁放在胆矾(CuSO4·5H2O)溶液(俗称胆水)中,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置换成单质铜沉积下来;二是收集,即将置换出的铜粉收集起来,再加以熔炼、铸造。

现在采用的湿法炼铜的流程与古代已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流程为酸浸-萃取-电积。氧化铜加酸进行搅拌并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硫酸铜及硫酸铁溶液,再通过萃取和反萃取,去除铁元素,最后通过电解生产出99.9%以上的阴极铜。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现有的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存在操作复杂、铜提取效率低、工作时人舒适度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操作简单、铜提取效率高、工作时人舒适度高的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存在操作复杂、铜提取效率低、工作时人舒适度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铜提取效率高、工作时人舒适度高的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包括有左轴承座、顶板、右轴承座、皮带轮Ⅰ、轴承座Ⅰ、绕线轮Ⅰ、转杆Ⅰ、平皮带、手柄、皮带轮Ⅱ、拉线Ⅰ、叶片、转杆Ⅱ、固定块、滤网、弹簧Ⅰ、冶炼箱和底座;底座顶部设有冶炼箱,冶炼箱内底部中间设有弹簧Ⅰ,弹簧Ⅰ上端连接有滤网,滤网内底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有凹槽,冶炼箱左右两侧上部对称设有轴承座Ⅰ,轴承座Ⅰ上设有转杆Ⅱ,转杆Ⅱ中部设有皮带轮Ⅱ,转杆Ⅱ末端连接有叶片,底座上方设有顶板,顶板底部设有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左轴承座位于右轴承座的左侧,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之间安装有转杆Ⅰ,转杆Ⅰ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皮带轮Ⅰ,皮带轮Ⅰ和皮带轮Ⅱ上绕有平皮带,转杆Ⅰ左端连接有手柄,转杆Ⅰ中部设有绕线轮Ⅰ,绕线轮Ⅰ上绕有拉线Ⅰ,拉线Ⅰ下端与滤网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橡胶套,手柄上设有橡胶套。

优选地,还包括有绕线轮Ⅱ、拉线Ⅱ、搅拌杆和弹簧Ⅱ,冶炼箱内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Ⅱ,弹簧Ⅱ上端连接有搅拌杆,转杆Ⅰ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绕线轮Ⅱ,绕线轮Ⅱ位于皮带轮Ⅰ内侧,绕线轮Ⅱ上绕有拉线Ⅱ,拉线Ⅱ下端与搅拌杆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人工顺时针转动手柄,从而带动转杆Ⅰ顺时针转动,则拉线Ⅰ缩短,从而带动滤网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向上运动,当固定块向上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手柄。然后将薄铁片插入到固定块的凹槽内,从而将薄铁片固定住。然后再逆时针转动手柄,从而带动转杆Ⅰ逆时针转动,则拉线Ⅰ伸长,从而带动滤网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薄铁片向下运动,当薄铁片向下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手柄。然后向冶炼箱内加入一定量的胆水,然后再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柄,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滤网在冶炼箱内的胆水里小幅度的上下运动,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薄铁片在冶炼箱内的胆水里小幅度的上下运动,从而就会使薄铁片与胆水接触更充分,从而能够更快地将铜置换出来。由于铜是红色的,所以当薄铁片表面上出现红色物体时,此时说明铜已经置换出来了。然后人工顺时针转动手柄,从而带动转杆Ⅰ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滤网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薄铁片向上运动,当薄铁片向上运动到一定位置时,然后再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柄,从而就会带动转杆Ⅰ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就会带动滤网不断地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就会带动固定块不断地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就会带动薄铁片不断地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将滤网和薄铁片上的胆水抖落下去。于此同时转杆Ⅰ转动会带动皮带轮Ⅰ转动,从而带动皮带轮Ⅱ转动,从而带动转杆Ⅱ转动,从而带动叶片转动,从而就会产生风,从而就会将沾有胆水的薄铁片吹干,从而有利于铜的提取,当薄铁片吹干后,停止转动手柄,然后将薄铁片取下,从而进行后续工作将薄铁片上的铜取下。

因为还包括有橡胶套,手柄上设有橡胶套,所以当人转动手柄时,就不会磨手,从而增加了舒适度。

因为还包括有绕线轮Ⅱ、拉线Ⅱ、搅拌杆和弹簧Ⅱ,冶炼箱内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Ⅱ,弹簧Ⅱ上端连接有搅拌杆,转杆Ⅰ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绕线轮Ⅱ,绕线轮Ⅱ位于皮带轮Ⅰ内侧,绕线轮Ⅱ上绕有拉线Ⅱ,拉线Ⅱ下端与搅拌杆连接,所以在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柄时,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绕线轮Ⅱ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搅拌杆小幅度的上下运动,从而就会不断地搅拌冶炼箱内的胆水,从而使胆水与薄铁片接触更充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操作简单、铜提取效率高、工作时人舒适度高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轴承座,2-顶板,3-右轴承座,4-皮带轮Ⅰ,5-轴承座Ⅰ,6-绕线轮Ⅰ,7-转杆Ⅰ,8-平皮带,9-手柄,10-皮带轮Ⅱ,11-薄铁片,12-拉线Ⅰ,13-叶片,14-转杆Ⅱ,15-凹槽,16-固定块,17-滤网,18-弹簧Ⅰ,19-冶炼箱,20-底座,21-橡胶套,22-绕线轮Ⅱ,23-拉线Ⅱ,24-搅拌杆,25-弹簧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铜业加工用铜提取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左轴承座1、顶板2、右轴承座3、皮带轮Ⅰ4、轴承座Ⅰ5、绕线轮Ⅰ6、转杆Ⅰ7、平皮带8、手柄9、皮带轮Ⅱ10、拉线Ⅰ12、叶片13、转杆Ⅱ14、固定块16、滤网17、弹簧Ⅰ18、冶炼箱19和底座20;底座20顶部设有冶炼箱19,冶炼箱19内底部中间设有弹簧Ⅰ18,弹簧Ⅰ18上端连接有滤网17,滤网17内底部设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上开有凹槽15,冶炼箱19左右两侧上部对称设有轴承座Ⅰ5,轴承座Ⅰ5上设有转杆Ⅱ14,转杆Ⅱ14中部设有皮带轮Ⅱ10,转杆Ⅱ14末端连接有叶片13,底座20上方设有顶板2,顶板2底部设有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3,左轴承座1位于右轴承座3的左侧,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3之间安装有转杆Ⅰ7,转杆Ⅰ7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皮带轮Ⅰ4,皮带轮Ⅰ4和皮带轮Ⅱ10上绕有平皮带8,转杆Ⅰ7左端连接有手柄9,转杆Ⅰ7中部设有绕线轮Ⅰ6,绕线轮Ⅰ6上绕有拉线Ⅰ12,拉线Ⅰ12下端与滤网17连接。

还包括有橡胶套21,手柄9上设有橡胶套21。

还包括有绕线轮Ⅱ22、拉线Ⅱ23、搅拌杆24和弹簧Ⅱ25,冶炼箱19内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Ⅱ25,弹簧Ⅱ25上端连接有搅拌杆24,转杆Ⅰ7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绕线轮Ⅱ22,绕线轮Ⅱ22位于皮带轮Ⅰ4内侧,绕线轮Ⅱ22上绕有拉线Ⅱ23,拉线Ⅱ23下端与搅拌杆24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人工顺时针转动手柄9,从而带动转杆Ⅰ7顺时针转动,则拉线Ⅰ12缩短,从而带动滤网17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16向上运动,当固定块16向上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手柄9。然后将薄铁片11插入到固定块16的凹槽15内,从而将薄铁片11固定住。然后再逆时针转动手柄9,从而带动转杆Ⅰ7逆时针转动,则拉线Ⅰ12伸长,从而带动滤网17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16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薄铁片11向下运动,当薄铁片11向下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手柄9。然后向冶炼箱19内加入一定量的胆水,然后再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柄9,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滤网17在冶炼箱19内的胆水里小幅度的上下运动,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薄铁片11在冶炼箱19内的胆水里小幅度的上下运动,从而就会使薄铁片11与胆水接触更充分,从而能够更快地将铜置换出来。由于铜是红色的,所以当薄铁片11表面上出现红色物体时,此时说明铜已经置换出来了。然后人工顺时针转动手柄9,从而带动转杆Ⅰ7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滤网17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16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薄铁片11向上运动,当薄铁片11向上运动到一定位置时,然后再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柄9,从而就会带动转杆Ⅰ7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就会带动滤网17不断地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就会带动固定块16不断地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就会带动薄铁片11不断地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将滤网17和薄铁片11上的胆水抖落下去。于此同时转杆Ⅰ7转动会带动皮带轮Ⅰ4转动,从而带动皮带轮Ⅱ10转动,从而带动转杆Ⅱ14转动,从而带动叶片13转动,从而就会产生风,从而就会将沾有胆水的薄铁片11吹干,从而有利于铜的提取,当薄铁片11吹干后,停止转动手柄9,然后将薄铁片11取下,从而进行后续工作将薄铁片11上的铜取下。

因为还包括有橡胶套21,手柄9上设有橡胶套21,所以当人转动手柄9时,就不会磨手,从而增加了舒适度。

因为还包括有绕线轮Ⅱ22、拉线Ⅱ23、搅拌杆24和弹簧Ⅱ25,冶炼箱19内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Ⅱ25,弹簧Ⅱ25上端连接有搅拌杆24,转杆Ⅰ7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绕线轮Ⅱ22,绕线轮Ⅱ22位于皮带轮Ⅰ4内侧,绕线轮Ⅱ22上绕有拉线Ⅱ23,拉线Ⅱ23下端与搅拌杆24连接,所以在不断地小幅度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柄9时,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绕线轮Ⅱ22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就会不断地带动搅拌杆24小幅度的上下运动,从而就会不断地搅拌冶炼箱19内的胆水,从而使胆水与薄铁片11接触更充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