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用浇道管,尤其是一种铸造用硅酸盐浇道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铸造企业都是采用传统陶瓷耐火材料浇道管,该产品的承接方法为对接,然后通过胶布固定连接。容易产生漏砂,影响铸件产品的品质,漏砂严重时使之铸件产品报废。在铸件浇注结束后陶瓷浇道管内,使必留有铁水而冷却后形成浇道铁棒,回收利用铁棒时必须把陶管打碎剥离,这是一道必做的工序,花费劳力完成,同时带来了固体垃圾处理成本。对回收利用铸造用砂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套接式连接两根浇道管,连接方便,避免漏砂,回收利用铸造砂方便的铸造用硅酸盐浇道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用硅酸盐浇道管,包括由硅酸盐为主料制成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具有扩径的套口,另一端为平直端,所述管体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
所述套口的中孔直径与管体的外径尺寸相同。
所述加强筋由若干条轴向加强筋和若干条周向加强筋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采用硅酸盐为主材制成管体,硅酸盐在缺氧的环境下,经高温会形成碳灰,碳灰揉搓就会变成粉状,回收利用铸造砂方便。而且管体的一端具有扩径的套口,两根浇道管连接时,将其中一根浇道管的套口的内孔直接套接在另一根浇道管的平直端的外周,就可以将两根浇道管连接,在使用时,铁水略微会从连接的接缝处流出,但是很快就会凝固。因此连接方便,避免漏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铸造用硅酸盐浇道管,包括由硅酸盐为主料制成的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具有扩径的套口11,另一端为平直端12,所述管体1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2。
参见图1所示,为了两根浇道管套接时,尽量减少连接处的缝隙,避免铁水过多流出,所述套口11的中孔直径与管体1的外径尺寸相同。
参见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管体1的结构强度,美观度提高,所述加强筋2由若干条轴向加强筋21和若干条周向加强筋22构成。而且参见图1所示,除去管体1的平直端12上没有加强筋2,其他部位均设有加强筋2。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硅酸盐为主材制成管体1,硅酸盐在缺氧的环境下,经高温会形成碳灰,碳灰揉搓就会变成粉状,回收利用铸造砂方便。而且管体1的一端具有扩径的套口11,两根浇道管连接时,将其中一根浇道管的套口11的内孔直接套接在另一根浇道管的平直端12的外周,就可以将两根浇道管连接,在使用时,铁水略微会从连接的接缝处流出,但是很快就会凝固。因此连接方便,避免漏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