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24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表面镀层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



背景技术:

锌合金在电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表面瑕疵,这是因为在锌合金表面直接电镀光亮电镀铜,光亮电镀铜也成为称为酸性铜电镀,其特点是电镀速度快,光亮性好,缺点是锌合金表面的瑕疵部位难以覆盖,而且瑕疵部位受到酸性电镀液的腐蚀后反而加深了深度,同时由于镍层和铜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热形变不同,产生的热应力容易导致镀层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不仅能够将碱性电镀铜的粗糙表面覆盖,使表面平整,而且通过拉丝凹痕使镀层间连接更紧密,防止镀层脱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表面镀层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包括光亮电镀铜层、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化学镍层、碱性电镀铜层、锌合金表面、拉丝凹痕Ⅰ、拉丝凹痕Ⅱ和拉丝凹痕Ⅲ,不仅能够将碱性电镀铜的粗糙表面覆盖,使表面平整,而且通过拉丝凹痕使镀层间连接更紧密,防止镀层脱落。

光亮电镀铜层与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相接触,并且光亮电镀铜层位于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的外侧,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上设置有拉丝凹痕Ⅲ。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与化学镍层相接触,并且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位于化学镍层的外侧,化学镍层上设置有拉丝凹痕Ⅱ。化学镍层与碱性电镀铜层相接触,并且化学镍层位于碱性电镀铜层的外侧,碱性电镀铜层上设置有拉丝凹痕Ⅰ。碱性电镀铜层与锌合金表面相接触,并且碱性电镀铜层位于锌合金表面的外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所述光亮电镀铜层的厚度为30~40微米。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所述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的厚度为10~15微米。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所述化学镍层的厚度为20~30微米。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所述碱性电镀铜层的厚度为5~10微米。

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不仅能够将碱性电镀铜的粗糙表面覆盖,使表面平整,而且通过拉丝凹痕使镀层间连接更紧密,防止镀层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光亮电镀铜层1;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化学镍层3;碱性电镀铜层4;锌合金表面5;拉丝凹痕Ⅰ6;拉丝凹痕Ⅱ7;拉丝凹痕Ⅲ8。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表面镀层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新材料的锌合金表面镀层结构,包括光亮电镀铜层1、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化学镍层3、碱性电镀铜层4、锌合金表面5、拉丝凹痕Ⅰ6、拉丝凹痕Ⅱ7和拉丝凹痕Ⅲ8,不仅能够将碱性电镀铜的粗糙表面覆盖,使表面平整,而且通过拉丝凹痕使镀层间连接更紧密,防止镀层脱落。

光亮电镀铜层1与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相接触,并且光亮电镀铜层1位于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的外侧,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上设置有拉丝凹痕Ⅲ8。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与化学镍层3相接触,并且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位于化学镍层3的外侧,化学镍层3上设置有拉丝凹痕Ⅱ7。化学镍层3与碱性电镀铜层4相接触,并且化学镍层3位于碱性电镀铜层4的外侧,碱性电镀铜层4上设置有拉丝凹痕Ⅰ6。碱性电镀铜层4与锌合金表面5相接触,并且碱性电镀铜层4位于锌合金表面5的外侧。通过拉丝工艺在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上产生拉丝凹痕Ⅲ8,在化学镍层3上产生拉丝凹痕Ⅱ7,在碱性电镀铜层4上产生拉丝凹痕Ⅰ6,镀层间通过拉丝凹痕相互连接,使镀层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镀层脱落,同时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具有磷含量梯度和热膨胀系数梯度分布可以有效地缓解镀层间的热应力,防止镀层脱落。光亮电镀铜层1位于最外侧,使表面保持平整。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光亮电镀铜层1的厚度为30~40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镍磷合金功能梯度镀层2的厚度为10~15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化学镍层3的厚度为20~30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碱性电镀铜层4的厚度为5~10微米。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