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防爆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4444发布日期:2018-10-12 23:3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轮装置,尤其涉及自带防尘兼防爆效果的磨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磨轮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屑和粉尘,磨屑因较大较重而下落堆积,粉尘则较细微而弥漫在空气中,不仅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同时清理不便,且存在燃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除尘防爆磨轮,较为妥当地清除磨屑和粉尘,并将它们统一收集并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作业装置、净化装置以及粉尘通道,作业装置包括一个磨轮电机和两个磨轮,两个磨轮分别位于磨轮电机的两侧,两侧磨轮分别设有集风罩,粉尘通道两端分别贯通作业装置和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磨轮作业时产生的粉尘通过粉尘通道进入净化装置,并在净化装置中统一吸附集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压力,带来环保效果,并降低周遭的粉尘浓度,降低燃爆隐患,而且本设计由一个磨轮电机同时带动双侧磨轮作业,作业效率高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之一。

图2为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之二。

图3为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之三。

图4为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之四。

图5为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的粉尘通道结构图之一。

图6为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的粉尘通道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除尘防爆磨轮实施例,包括作业装置1、净化装置2以及粉尘通道3,作业装置1包括一个磨轮电机11 和两个磨轮12,两个磨轮12分别位于磨轮电机11的两侧,两侧磨轮12分别设有集风罩13,粉尘通道3两端分别贯通作业装置1和净化装置2。因此本实用新型存在两个可同时运行的打磨工位,而集风罩13的作用在于围拢住磨轮12 周围的一部分空间,使得打磨时产生的粉尘较为集中在磨轮12的集风罩13之内的空间区域,作业装置1和净化装置2人为地被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区域,而由粉尘通道3使得作业装置1中产生粉尘得以进入净化装置2,在净化装置2 中净化后通过排出口5得以排出回到外部空间,作业装置1和净化装置2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密封结构从而将其相隔离,但不意味着两者之间需要很强的密封效果,些许的漏风不影响整体。所谓磨轮12是一个统称,可以理解为抛光轮等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轮体。

粉尘通道3包括叶轮电机31、蜗壳32以及叶轮33,叶轮33位于蜗壳32 中,叶轮电机31带动叶轮33,两个磨轮12分别位于叶轮电机31的两侧。叶轮 33同叶轮电机31的伸出轴固定连接由其带动旋转,叶轮33的高速转动产生离心力进而产生针对磨轮1周遭空间的吸力,并决定了气流的方向。叶轮电机31 在本专利中安装在磨轮电机11的下方空间中,也就是说本专利一共具有两个电机,分别带动叶轮33和磨轮12,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使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粉尘通道3包括横向风道34、蜗壳进风口35、蜗壳出风口36,横向风道34包括两个横向进风口34a和一个横向出风口34b,两个横向进风口34a分别位于横向出风口34b的两侧,两个横向进风口34a分别贯通作业装置1,横向出风口34b和蜗壳进风口35贯通,蜗壳出风口36和净化装置2贯通。横向风道34的作用在于将两侧的风流汇合,其横向出风口34b和蜗壳进风口35是面对装配的,汇集后的风流经过蜗壳32后通过其蜗壳出风口36到达净化装置2。由此也是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减少占地面积的优势。

粉尘通道3包括纵向风道37,纵向风道37包括一个纵向进风口37a和一个纵向出风口37b,蜗壳出风口36和纵向进风口37a贯通,纵向出风口37b和净化装置2贯通。此处又增设了带来纵向风流的风道结构,纵向风道37将能引导风流纵向前行,可以使得风流随设计初衷到达所需位置,同样带来结构紧凑和布局合理的效果。

净化装置2包括空余空间21、载液空间22以及空气滤芯23,载液空间22 位于空余空间21的下方,载液空间22装载液体,空气滤芯23固定装配在空余空间21,粉尘通道3两端分别贯通作业装置1和载液空间22。净化装置2总的来说是先水洗后空滤,使用时会往载液空间22加注液体,液体的作用是吸附并混合粉尘,即是俗称的水洗或液洗作用,加注的液体通常是水,当加注液体时,净化装置2以液体液面为界,被划分为上方的空余空间21和下方的载液空间22。纵向风道37的下沿设置为没入液体液面。经过水洗的空气去除粉尘后再经过上方的空气滤芯23进行第二次过滤,起到补强过滤的作用,然后作为干净空气通过排出口5排出到外部空间。确保不会污染环境,并保护工人健康。

粉尘通道3、蜗壳出风口36以及纵向出风口37b是属于层层增设的结构,当仅存在粉尘通道3时,将其与净化装置2的载液空间22贯通即可。若增设了横向风道34,则需要将蜗壳出风口36和载液空间22贯通。进一步增设了纵向风道37,则需要将纵向出风口37b和载液空间22贯通。

作业装置1包括两个载液盒14,两个载液盒14分别位于两个磨轮12的下方,载液盒14装载液体,载液盒14和磨轮12相对活动装配。载液盒14使用时同样加注液体进行,其与载液空间22是相独立设计,磨屑因较大较重,会下落到载液盒14与水混合,载液盒14相对于磨轮12类似于可抽拉的抽屉结构,当满载时抽出倾倒后装回。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废料的收集处理能力。

作业装置1包括两个防护板15,两个防护板15分别位于两个磨轮12的下方,两个防护板15分别位于两个载液盒14的上方,防护板15设有滤孔16。通过在载液盒14和磨轮12增设带滤孔16的防护板15,可以将下落的磨屑进行分类归集,较大较重的磨屑置于防护板15上,较小且轻的则通过滤孔16落入载液盒14,还可起到保护载液盒14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