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683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



背景技术:

光学镜头生产中,针对第二枚镜片与第一枚的凹面直接承靠接触的镜头组装,组装后经打压时a片凹面边缘的小裂边易出现崩裂现象,且崩裂不良率高达30%-40%,从而使得镜头外观呈现发白不良,严重影响镜头的组装良品率,由此也会造成镜头的拆解返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来打磨镜片的凹面边缘的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包括轴部,轴部下端设置有连接轴孔,轴部上端设置有打磨部,打磨部底面呈圆形其直径大于轴部外径,打磨上表面呈弧形,其上表面的曲率半径与需打磨的镜片的曲率半径相同,只与镜片凹面边缘接触,所述打磨部上表面覆盖有研磨层。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层为研磨纸。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层经ab胶与打磨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层呈梅花状,包括位中部的基部,基部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由内至外宽度逐渐增大的片部,片部至少设置三片,相邻的片部之间存在间隙,基部与片部制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使用芯取机台加工后凹面边缘产生小裂边,且在涂墨工序也无法用墨剂将小裂边盖住的技术难题,提升镜头组装打压后的良品率,防止凹面边缘的小裂边经涂墨流通到镜头组装,降低镜头组装时凹面边缘的崩边发白不良的返修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研磨层的展开图。

图中:

1-轴部、2-打磨部、3-连接轴孔、4-研磨层、401-基部、402-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包括轴部,轴部下端设置有连接轴孔,轴部上端设置有打磨部,打磨部底面呈圆形其直径大于轴部外径,打磨上表面呈弧形,其上表面的曲率半径与需打磨的镜片的曲率半径相同,只与镜片凹面边缘接触,所述打磨部上表面覆盖有研磨层,使用时,将放入定位治具的镜片与打磨部接触,适当力度转动轴部4-5圈进行镜片打磨,将边缘小裂边在力的作用下打磨掉.使边缘整圈变得光滑.涂墨后整圈无亮线不良,或者将轴部连接驱动件进行镜片打磨。

在本实施例中,打磨治具的r值与镜片凹面的r值一样,治具只是单单与凹面边缘接触.是不与凹面研磨面相接触的,打磨时对镜片研磨面外观无任何不良影响.不会产生任何外观不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磨层为研磨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磨层经ab胶与打磨部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磨层呈梅花状,包括位中部的基部,基部外周圆周均布有若干由内至外宽度逐渐增大的片部,片部至少设置三片,相邻的片部之间存在间隙,基部与片部制成一体。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一种凹面小裂边打磨治具,包括轴部,轴部下端设置有连接轴孔,轴部上端设置有打磨部,打磨部底面呈圆形其直径大于轴部外径,打磨上表面呈弧形,其上表面的曲率半径与需打磨的镜片的曲率半径相同,只与镜片凹面边缘接触,所述打磨部上表面覆盖有研磨层,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使用芯取机台加工后凹面边缘产生小裂边,且在涂墨工序也无法用墨剂将小裂边盖住的技术难题,提升镜头组装打压后的良品率,防止凹面边缘的小裂边经涂墨流通到镜头组装,降低镜头组装时凹面边缘的崩边发白不良的返修率。

技术研发人员:邓清华;何灵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福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8
技术公布日:2017.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