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存在需要边缘抛光的超薄膜片,转换工位时需要采用人工方式对超薄膜片进行拆卸、运输和安装,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超薄膜片厚度小、重量轻、可接触部位尺寸小,对操作者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专利申请201020171694.2记载了“一种可以修整抛光晶片平整度的抛光头”,可以通过气囊充气,将晶片固定在晶片固定盘上面,控制上抛光盘的转动及上抛光盘的上下位移,由抛光垫对晶片抛光。该装置只能对加工零件的整个平面进行抛光,并不能特定针对边缘进行抛光。
专利申请201120456682.9记载了一种“全自动圆盘回转抛光机”,多台抛光头围绕圆盘环形间隔布置且位于圆盘的一侧,经过模块化处理后的抛光头,在不同的安装方式下具有不同方向的多维补偿能力和多维空间的调整能力。抛光头上的布轮可左右摆动,实现对产品不同方位的抛光。该装置并不能实现抛光过程中加工零件自动进出工位的功能。
专利申请201310151578.2记载了一种“处理客车轴承内外圈的内外圆全自动抛光机”,能够实现对客车轴承内外圈的锈痕的自动磨削和抛光,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小,更加环保,对客车轴承分解检修的效率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该装置只能对轴承内外圈的内外圆进行抛光,并不能实现对超薄膜片的边缘进行抛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实现超薄膜片的自动化批量化抛光,提高了加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包括可动抛光头模块、固定抛光头模块、上部底座、下部底座和抛光头背盖模块;所述固定抛光头模块与所述下部底座固连;所述抛光头背盖模块与所述上部底座和下部底座相连;所述可动抛光头模块包括可动抛光滚轮、抛光头滑块和楔形块;所述可动抛光滚轮与所述抛光头滑块相连,所述抛光头滑块与所述楔形块相连;所述抛光头背盖模块包括:抛光头背盖、电磁吸盘和背盖弹簧;所述电磁吸盘与所述抛光背盖相连,所述背盖弹簧套设在所述电磁吸盘上;所述抛光头滑块和所述楔形块置于所述上部底座和所述抛光头背盖内,且能在所述上部底座和所述抛光头背盖内移动,所述楔形块与所述背盖弹簧相连。
上述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其中,所述抛光头背盖内设第一空腔,所述电磁吸盘置于该第一空腔内,并与所述抛光背盖相连;所述背盖弹簧1置于该第一空腔内,并套设在所述电磁吸盘上;所述上部底座内设第二空腔,所述抛光头滑块置于该第二空腔,所述楔形块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固连在所述抛光头滑块的一端;所述可动抛光滚轮与所述抛光头滑块的另一端相连。
上述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其中,抛光布包裹在所述可动抛光滚轮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可动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与所述可动抛光滚轮固定;所述可动抛光滚轮通过所述可动抛光滚轮连接螺栓和可动抛光滚轮转动轴承与所述抛光头滑块相连。
上述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其中,所述固定抛光头模块包括固定抛光滚轮,所述固定抛光滚轮通过固定抛光头连接螺栓和固定抛光头转动轴承与所述下部底座固连。
上述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其中,抛光布包裹在所述固定抛光滚轮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固定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与所述固定抛光滚轮固定。
上述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其中,在电磁吸盘的吸引力作用下,楔形块和抛光头滑块带动可动抛光滚轮向靠近电磁吸盘的方向移动,楔形块挤压背盖弹簧,直至楔形块与电磁吸盘接触,此时,可动抛光滚轮与固定抛光滚轮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和角度的错位;未抛光的超薄膜片经由传输装置,通过可动抛光滚轮与固定抛光滚轮之间的错位,进入工位。
上述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其中,释放电磁吸盘,可动抛光滚轮在背盖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工作位置,与固定抛光滚轮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通过电磁吸盘的吸引力和弹簧的回复力,可动抛光滚轮由滑块带动运动,膜片可以自动完成进入工位——抛光——离开工位的过程,实现了超薄膜片的自动化批量化抛光,提高了抛光的精度和速度,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安全可靠、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的三维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拆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图3对本发明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的三维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拆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包括可动抛光头模块、固定抛光头模块、上部底座17、下部底座5和抛光头背盖模块;
所述固定抛光头模块与所述下部底座5固连;所述抛光头背盖模块与所述上部底座17和下部底座5相连;
所述可动抛光头模块包括可动抛光滚轮1、可动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2、可动抛光滚轮连接螺栓8、可动抛光滚轮转动轴承15、抛光头滑块16、楔形块14和连接螺栓9;抛光布包裹在所述可动抛光滚轮1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可动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2与所述可动抛光滚轮1固定;所述可动抛光滚轮1通过所述可动抛光滚轮连接螺栓8和可动抛光滚轮转动轴承15与所述抛光头滑块16相连,所述抛光头滑块16通过连接螺栓9与所述楔形块14相连;
所述抛光头背盖模块包括:抛光头背盖10、电磁吸盘11、背盖连接螺栓12和背盖弹簧13;所述电磁吸盘11通过所述背盖连接螺栓12与所述抛光背盖10相连,所述背盖弹簧13套设在所述电磁吸盘11上;所述抛光头滑块16和所述楔形块14置于所述上部底座17和所述抛光头背盖10内,且能在所述上部底座17和所述抛光头背盖10内移动,所述楔形块14与所述背盖弹簧13相连;
所述固定抛光头模块包括:固定抛光滚轮4、固定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3、固定抛光头连接螺栓7和固定抛光头转动轴承6;抛光布包裹在所述固定抛光滚轮4的外表面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3与所述固定抛光滚轮4固定;所述固定抛光滚轮4通过所述固定抛光头连接螺栓7和所述固定抛光头转动轴承6与所述下部底座5固连。
所述抛光头背盖10内设第一空腔,所述电磁吸盘11置于该第一空腔内,并通过所述背盖连接螺栓12与所述抛光背盖10相连;所述背盖弹簧13亦置于该第一空腔内,并套设在所述电磁吸盘11上。所述上部底座17内设第二空腔,所述抛光头滑块16置于该第二空腔,所述楔形块14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通过所述连接螺栓9固连在所述抛光头滑块16的一端;所述可动抛光滚轮1通过所述可动抛光滚轮连接螺栓8和可动抛光滚轮转动轴承15固连在所述抛光头滑块16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的超薄膜片边缘抛光工具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两块抛光布分别包裹在可动抛光滚轮1和固定抛光滚轮4上,分别用可动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2、固定抛光滚轮抛光布夹持螺栓3拧紧固定抛光布;抛光开始前,在电磁吸盘11的吸引力作用下,楔形块14和抛光头滑块16带动可动抛光滚轮1向靠近电磁吸盘11的方向移动,楔形块14挤压背盖弹簧13,直至楔形块14与电磁吸盘11接触,此时,可动抛光滚轮1与固定抛光滚轮4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和角度的错位;未抛光的超薄膜片经由传输装置,通过可动抛光滚轮1与固定抛光滚轮4之间的错位,进入工位;释放电磁吸盘11(即撤去电磁吸盘11的吸引力),可动抛光滚轮1在背盖弹簧13的作用下回到工作位置,与固定抛光滚轮4对齐;抛光头(可动抛光滚轮1和和固定抛光滚轮4的组合)在电机和齿轮的作用下旋转一周,通过两块抛光布之间的摩擦将超薄膜片边缘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可动抛光滚轮1在电磁吸盘11的吸引力作用下再次向靠近电磁吸盘11的方向移动,使可动抛光滚轮1与固定抛光滚轮4之间再次形成错位,已抛光超薄膜片经由传输装置离开工位,下一个未抛光膜片进入工位。重复此操作过程,直至将所有超薄膜片边缘进行抛光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