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388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广告和装饰等领域,立体三维字码因为其良好的美观度和多变的视觉效果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长期以来,立体三维字码设计复杂,加工制造难度大成本高。设计时,费时费力,还难以见到实际效果,导致实际结果差强人意。传统的三维字码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激光切割不锈钢技术,具体的工艺流程是字型设计—拼块设计—激光切割—焊接—抛光—表面镀钛,这个方案存在的缺点是对于复杂的三维字码,例如曲面字体、圆弧字体以及复合几何形体无法制作;拼块设计时,必须将一个字型拆分成很多个零件,设计复杂,难度较高;激光切割后的拼块,必须以焊接的方式组合到一块,只能依赖人工方式焊接,劳动强度大,准确率不高,费时费力;焊接以后必然存在焊缝,对无缝要求的字型无法制造;抛光只能依靠人工,几何形状保持较差,对于较精密的尺寸无法控制;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操作工的健康以及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本发明人提出一种能够避免出现上述缺陷的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批量生产三维字码且每一模能够生产不同形状的三维字码的压铸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设置有成型空腔和主流道,所述成型空腔的一端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成型空腔中设置有多个三维字码型腔,所述每一三维字码型腔均连接有浇口,所述浇口连接至主流道,所述每一三维字码型腔中均设置有若干个顶出孔。

优选的,所述每一三维字码型腔均连接有渣包。

优选的,所述三维字码型腔的数量为10个。

优选的,所述多个三维字码型腔的位置相对于主流道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完全不受字型设计的限制,能够完美的实现复杂的三维创意字体的制作。尤其擅长曲面字体,圆弧字体,复合几何形体的生产制造。并且可以实现批量化和自动机械化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一模内能够生产10个以上不同形状的三维字码产品。所有三维字码产品具有可换性和互换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采用压铸成型的工艺,不用拼块设计,完全整体一次性成型,无切割造成的边角料浪费。三维字码的产品完全无缝,并能非常精确的保证产品设计的几何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字码和主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2、定模;3、成型空腔;4、主流道;5、进液通道;6、三维字码型腔;7、浇口;8、渣包;9、顶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动模1和定模2,所述动模1和定模2之间设置有成型空腔3和主流道4,所述成型空腔3的一端设置有进液通道5,所述成型空腔3中设置有多个三维字码型腔6,所述每一三维字码型腔6均连接有浇口7,所述浇口7连接至主流道4,所述每一三维字码型腔6中均设置有若干个顶出孔10。

本优选的,所述每一三维字码型腔6均连接有渣包8。

优选的,所述三维字码型腔6的数量为10个。

优选的,所述多个三维字码型腔6的位置相对于主流道4对称设置。对称设置能够使得每个三维字码型腔6具有互换性,同时能够使得锌合金液体能够均匀的流至每个三维字码型腔6,保证三维字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字码压铸模具,完全不受字型设计的限制,能够完美的实现复杂的三维创意字体的制作。尤其擅长曲面字体,圆弧字体,复合几何形体的生产制造。并且可以实现批量化和自动机械化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一模内能够生产10个以上不同形状的三维字码产品。所有三维字码产品具有可换性和互换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采用压铸成型的工艺,不用拼块设计,完全整体一次性成型,无切割造成的边角料浪费。三维字码的产品完全无缝,并能非常精确的保证产品设计的几何形状。

成型空腔3中设置有多个三维字码型腔6,每一三维字码型腔6均连接有浇口7,浇口7连接至主流道4,每一三维字码型腔6中均设置有若干个顶出孔10,顶出孔10是方便顶针将制成的三维字码进行顶出,每一个三维字码型腔6均连接有浇口7,浇口7能够保证锌合金液体的均匀流入,浇口7连接至主流道4。

渣包8能够有效提升三维字码的成型质量。

三维字码型腔6由动模模仁和定模模仁形成,生产出的三维字码可以由二维和三维之间自由切换,只需更换定模模仁即可,生产更加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