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13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抛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



背景技术:

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抛光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气动抛光机的出气孔设置在把手部的后方,如图1所示的,工作后的空气自出气孔中喷出,工人工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抓握把手部,出气孔喷射的气流长时间吹向工人手腕部,造成工人不适,而且容易导致筋膜炎等病症。目前抛光机的把手部一般是直状手柄,长时间抓握时,由于手掌出汗等情况,手部会逐步打滑,导致抓握不牢固,容易使抛光盘抛光位置不准确。而且抛光机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容易飘落到原抛光处,造成抛光处不光滑。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避免出气孔的气流吹向工人腕部的前提下,使工人更紧固的抓握把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其包括气动抛光机本体,其中,气动抛光机本体包括把手部,把手部后端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出气孔,出气孔均与气动抛光机本体内的对应气路相连通,把手部后端面上设置有一集气罩,集气罩在朝向气动抛光机本体之抛光盘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手掌后缘相适配的弧形面,集气罩的下方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的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其中,上述出气口上布置有一输气管,输气管穿过把手部延伸至上述抛光盘的下方,抛光盘下方设置有喇叭口状喷嘴,喇叭口状喷嘴朝抛光盘的打磨面方向布置,输气管与喇叭口状喷嘴相连通。

所述的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其中,在上述喇叭口状喷嘴的后方设置有一弧形挡片,弧形挡片与上述弧形面在把手部上形成限位抓握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在把手部布置出气孔处设置一集气罩,使出气孔喷出的气流被集气罩收集,避免了出气孔的气流吹向工人腕部,提高了工人工作过程的舒适度,并且集气罩上设置有弧形面,工人在抓握把手部时,手掌的后掌缘与弧形面相贴合,避免了手掌出汗造成手部滑动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动抛光机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集气罩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抛光机把手机构,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气动抛光机本体1,其中,气动抛光机本体1包括把手部2,把手部2后端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出气孔3,出气孔3均与气动抛光机本体1内的对应气路相连通,把手部2后端面上设置有一集气罩4,集气罩4在朝向气动抛光机本体1之抛光盘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手掌后缘相适配的弧形面5,集气罩4的下方设置有出气口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出气口6上布置有一输气管7,输气管7穿过把手部2延伸至上述抛光盘的下方,抛光盘下方设置有喇叭口状喷嘴8,喇叭口状喷嘴8朝抛光盘的打磨面方向布置,输气管7与喇叭口状喷嘴8相连通,集气罩4内收集的气流通过输气管6输送至喇叭口状喷嘴8处,将抛光盘打磨的产生的粉尘吹拂掉,使抛光面更整洁。

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的,在上述喇叭口状喷嘴8的后方设置有一弧形挡片9,弧形挡片9与上述弧形面5在把手部2上形成限位抓握处,使工人更牢固的抓握把手部2。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