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430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既能够防止使用者的手受伤,又能防止砂轮掉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磨砂轮机适用于软或中硬和极硬物料的破碎、整形,广泛应用于各种矿石、水泥、耐火材料、铝凡土熟料、金刚砂、玻璃原料、机制建筑砂、石料以及各种冶金矿渣,特别对碳化硅、金刚砂、烧结铝矾土、美砂等高硬、特硬及耐磨蚀性物料比其它类型的破碎机产量功效更高。是用来刃磨各种工具、刀具的常用设备,是一种砂磨类电动工具,广泛用于工矿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具有整体传动机构十分精简完善,使研磨的过程的过程更加方便顺畅及提高整体砂轮机的研磨效能的功效。在工程领域,是机制砂、垫层料、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骨料的理想生产设备;在矿业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磨矿前段工艺,它能产生大量的粉矿,减少高成本的磨矿负荷。

传统的磨砂轮机,为避免粉尘四处飞溅设置有半圆扇形的罩身,但罩身内的粉尘经常堆积致使磨砂轮的转速受到较大的影响,且长期使用这个罩身,会有灰尘的积累,需要及时更换罩身,而如果这个不方便拆卸的话,会大大浪费资源,且防尘的功能也只能在刚用的时候管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反而影响砂轮的工作效率,且破坏工人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砂轮在切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人手不被碰伤且防止砂轮掉落的装置,并且使得切割尘能单向排出到防尘盒外,保证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包括,壳体,包括凸件,所述凸件沿着所述壳体向外凸起;防护件,包括防尘盒,所述防尘盒呈中空的半圆环型,所述防尘盒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尘板和第二导尘板,所述第一导尘板和第二导尘板将所述防尘盒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砂轮工作空间和导尘空间;手持件,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手持件一端的端口外壁处从内延伸,所述凸件沿着所述凹槽的凹口与所述壳体相嵌合,再旋转,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手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尘板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尘板的倾斜角度,并所述第二导尘板和所述第一导尘板的交点在所述砂轮工作空间内,且两者不相互闭合,切割尘通过第一导尘板和第二导尘板之间的空隙,从砂轮工作空间进入导尘空间,且为单向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手持件包括摩擦壳和护手罩,所述摩擦壳呈齿轮状,手持时,手抓住所述摩擦壳,所述护手罩设置在所述摩擦壳的外侧,呈中空的圆台型,横截面为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手持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护手罩相连接,包括固定圈和锁紧件,所述固定圈通过所述锁紧件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圈上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圈上的通孔,用所述螺母在另一端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圈上设有两个带螺纹的孔,所述锁紧件包括带螺纹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通过所述两个带螺纹的孔,与所述固定圈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主动轴件,其一端与砂轮连接,所述主动轴件旋转带动所述砂轮也一起旋转,磨削切割物,其外侧设有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驱动件,与所述主动轴件相连接,驱动所述主动轴件旋转运动,带动所述砂轮运转,包括控制件,其凸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防止磨砂轮掉落装置的后端的手持件上设有护手罩,防止使用者的手被刮伤或者碰伤,为了便于护手罩的更换,且装置可以手持,在手持件和壳体上设有连接结构,为了让切割尘单向流出,还设有第一导尘板和第二导尘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手持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防尘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切割尘的流向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带有所述手持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所述护手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所述紧固件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所述紧固件的整体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该装置的主体包括壳体A、防护件200和手持件400。参照图1和图2,壳体A上设有凸件A-1,凸件A-1沿着壳体A向外凸起。手持件400上设有凹槽404,凹槽404从手持件400的一端的端口的外壁处沿着外壁向内延伸,延伸一段距离之后,再以相对于其原先方向90°处继续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在壳体A和手持件400之间配合时,凸件A-1先插入凹槽404中,因为凹槽404为“L”型,故凸件A-1先插入凹槽404后再旋转。到达凹槽404的末端,实现卡位。此时,凹槽404限制了凸件A-1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凸件A-1先插入凹槽404中,所以手持件400设置凹槽404的一端需要留有一定的中空区域,来放置壳体A,留下的中空区域离手持件400设有凹槽404的端面的距离不小于凹槽404离手持件400设有凹槽404的端面的距离。

优选的,凸件A-1和凹槽404的存在个数相同,且不小于2个,使得在壳体A和手持件40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当凹槽404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的时候,在手持件400上设有的所有凹槽404的开槽方向均向同一个方向延伸。这样所说的“开槽方向”是指,凹槽404沿着外壁延伸开槽后的第二次延伸的槽的方向(即相对于原先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参照图3和图4,防护件200包括防尘盒202,防尘盒202呈中空的半圆环型,内部中空处放置砂轮,砂轮在运转切割或者磨削物体时,产生的切割尘会掉落在防尘盒202内,当切割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停止主动轴件100的工作,将里面的切割尘倒掉,然后重新安装到壳体A上。

如图3所示,防尘盒202与壳体A相连接,其内部设有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且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将防尘盒202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为砂轮工作空间M和导尘空间N。其中,第一导尘板202a的倾斜角大于第二导尘板202b的倾斜角度,这里说的倾斜角度均以主动轴件100的中心线所在的面为基准,第一导尘板202a或第二导尘板202b相对于这个面所产生的角度为倾斜角。例如,第一导尘板202a与主动轴件100的中心线所在的面之间的倾斜角为60°,第二导尘板202b与主动轴件100的中心线所在的面之间的倾斜角为30°。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的交点在砂轮工作空间M内,且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不相互闭合,也就是说,第一导尘板202a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或者范围大于第二导尘板202b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过着范围,并且第二导尘板202b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过着范围落在第一导尘板202a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或者范围内,但因为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之间不互相闭合,使得切割尘可以通过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之间的间隙,向外运动,从而,切割尘从砂轮工作空间M进入到导尘空间N,且切割尘的运动为单向运动,参照图4,只能从砂轮工作空间M进入到导尘空间N,不能从导尘空间N进入砂轮工作空间M。

参照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手持件400包括摩擦壳401和护手罩402,当本装置作为手持式装置使用时,人手抓在摩擦壳401处。摩擦壳401的横截面为齿轮状,可以增大人手与手持件4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持时,手与手持件400之间打滑而造成人员受伤。

护手罩402设置在摩擦壳401的外侧,呈中空的圆台型,横截面为梯形。护手罩402设置成圆台型的意义是:可以方便手的灵活运动,若设置成中空的长方体的话,手放置在护手罩402内,手在移动或者挪动位置时,会被中空的长方体的边缘或者对角处割碰到,使其受伤,设置成中空的圆台型,恰巧很巧妙的避开了这一问题。手能运动的范围或者角度相对来说较大,且在放置运输本装置时,节省了空间。

参照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护手罩402为可拆卸更换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手持件400还包括紧固件403,其中,紧固件403与护手罩402相连接,通过紧固件403使得护手罩402可拆卸更换。紧固件403包括固定圈403a和锁紧件403b,固定圈403a通过锁紧件403b固定。

如图7所示,固定圈403a为一体成型可弯曲件,在其两端分别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两个通孔。锁紧件403b包括螺栓403b-1和螺母403b-2,螺栓403b-1穿过固定圈403a上的通孔,用螺母403b-2在另一端固定。

如图8所示,固定圈403a为一体成型可弯曲件,在其两端分别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两个带有螺纹的孔,锁紧件403b包括带螺纹的旋转杆403b-3,旋转杆403b-3通过两个带螺纹的孔与固定圈403a相固定连接。

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护手防止磨砂轮掉落的装置提供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驱动件300,通过驱动件300驱动主动轴件100旋转运动。具体实施方案为:驱动件300可以是电机驱动,可以是电磁驱动,也可以是电气或者液压驱动,给予主动轴件100旋转地动力,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电机驱动。驱动件300与主动轴件100相连接,并驱动主动轴件100旋转,进而带动砂轮运转,使得砂轮切割待加工的物件。

具体的,该装置的主体包括主动轴件100和防护件200,主动轴件100一端与砂轮连接,主动轴件100旋转时,带动砂轮也一起旋转,从而磨削切割物,砂轮通过通孔固定在主动轴件100的上端,并通过压板a压紧。防护件200放置在砂轮的外侧,即避免了放置砂轮突然掉落而让使用者割伤或者碰伤的意外,同时也放置切割尘在地方上飞舞,降低使用者的工作环境。防护件200包括防尘盒202,防尘盒202呈中空的半圆环型,内部中空处放置砂轮,砂轮在运转切割或者磨削物体时,产生的切割尘会掉落在防尘盒202内,当切割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停止主动轴件100的工作,将里面的切割尘倒掉,然后重新安装到壳体A上。

防尘盒202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且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将防尘盒202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为砂轮工作空间M和导尘空间N。其中,第一导尘板202a的倾斜角大于第二导尘板202b的倾斜角度,这里说的倾斜角度均以主动轴件100的中心线所在的面为基准,第一导尘板202a或第二导尘板202b相对于这个面所产生的角度为倾斜角。例如,第一导尘板202a与主动轴件100的中心线所在的面之间的倾斜角为60°,第二导尘板202b与主动轴件100的中心线所在的面之间的倾斜角为30°。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的交点在砂轮工作空间M内,且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不相互闭合,也就是说,第一导尘板202a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或者范围大于第二导尘板202b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过着范围,并且第二导尘板202b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过着范围落在第一导尘板202a给予切割尘的导向作用的角度或者范围内,但因为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之间不互相闭合,使得切割尘可以通过第一导尘板202a和第二导尘板202b之间的间隙,向外运动,从而,切割尘从砂轮工作空间M进入到导尘空间N,且切割尘的运动为单向运动,只能从砂轮工作空间M进入到导尘空间N,不能从导尘空间N进入砂轮工作空间M。

驱动件300可以是电机驱动,可以是电磁驱动,也可以是电气或者液压驱动,给予主动轴件100旋转地动力,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电机驱动。驱动件300与主动轴件100相连接,并驱动主动轴件100旋转,进而带动砂轮运转,使得砂轮切割待加工的物件。

主动轴件100外部套设有壳体A,防止主动轴件100在驱动件300的驱动下,高速运转,使用者不小心碰到受伤的情况。驱动件300还包括控制件301,控制件301控制驱动件30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是上下拨动的开关,也可以是左右旋转的旋钮。较佳的,控制件301凸出设置在壳体A的外部,通过拨动控制件301,控制驱动件300的工作模式(闭合或者断开)。

手持件400与壳体A相连接,且放置在驱动件300的外部,此时,控制件301凸出设置在手持件400的外部,不再设置于壳体A的外部,这样便于操作者操作时,可以随时按下控制件301,掌控装置的运转状态。壳体A上设有凸件A-1,凸件A-1沿着壳体A向外凸起。手持件400上设有凹槽404,凹槽404从手持件400的一端的端口的外壁处沿着外壁向内延伸,延伸一段距离之后,再以相对于其原先方向90°处继续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在壳体A和手持件400之间配合时,凸件A-1先插入凹槽404中,因为凹槽404为“L”型,故凸件A-1先插入凹槽404后再旋转。到达凹槽404的末端,实现卡位。此时,凹槽404限制了凸件A-1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优选的,凸件A-1和凹槽404的存在个数相同,且不小于2个,使得在壳体A和手持件40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当凹槽404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的时候,在手持件400上设有的所有凹槽404的开槽方向均向同一个方向延伸。这样所说的“开槽方向”是指,凹槽404沿着外壁延伸开槽后的第二次延伸的槽的方向(即相对于原先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当手持防止砂轮掉落的装置时,若主动轴件100运动时,动力过大,使用者抓着装置打滑时,会让使用者在使用装置中受伤,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手持件400上包括摩擦壳401,当本装置作为手持式装置使用时,人手抓在摩擦壳401处。摩擦壳401的横截面为齿轮状,可以增大人手与手持件4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持时,手与手持件400之间打滑而造成人员受伤。

护手罩402设置在摩擦壳401的外侧,呈中空的圆台型,横截面为梯形。护手罩402为可拆卸更换的装置,手持件400还包括紧固件403,紧固件403与护手罩402相连接,通过紧固件403使得护手罩402可拆卸更换。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