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汽车轮毂氧化皮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526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祛除汽车轮毂氧化皮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去金属氧化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祛除汽车轮毂氧化皮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轮毂压铸过程中,由于模具、温度等因素,会使得压铸后的汽车轮毂表面形成大量的残渣,同时,当轮毂经过高温煅烧,暴露在空气中后,汽车轮毂的表面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作用,使得轮毂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皮。

氧化皮是钢铁在高温下发生氧化作用而形成的腐蚀产物,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组成。从内向外为: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其中氧化亚铁结构疏松,保护作用较弱,而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结构致密,有较好的保护性。

在制造轮毂的整体工艺中,在轮毂压铸成型、降温后,需要利用人工祛除汽车轮毂表面的残渣和氧化皮,当手动祛除轮毂表面残渣和氧化皮后,在进行喷漆工作。

在现有技术市场上,未有一种能完全代替人工,祛除汽车轮毂表面残渣和表面氧化皮的设备,同时,由于人工祛除,不仅浪费劳动力,而且,增加了工业生产成本。

基于此,需要研制一种一体式设备,能有效祛除轮毂表面残渣和氧化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祛除汽车轮毂氧化皮一体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在输送机构上,所述箱体上安装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箱体顶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内,且分别连接有第一辊刷和第二辊刷;

所述箱体上安装有吸尘结构,所述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主道,所述吸尘主道通过多个第一吸尘辅道与所述箱体顶端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吸尘辅道与箱体接触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内,且每个所述第一吸尘辅道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吸尘辅道,且所述第二吸尘辅道的管壁四周圆周均匀固定有多个吸嘴所述吸尘主道的一端与集尘箱连接,所述集尘箱内设有吸尘电机;

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铺设有第一水管,两侧所述第一水管之间通过直角水管连接,所述直角水管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箱体内,两侧所述水管的同一端与水箱连接;

所述箱体内安装有轮毂夹紧装置,所述轮毂夹紧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箱体两侧的两个液压缸,每个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贯穿所述箱体延伸至所述箱体内,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弧形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横梁上,每个所述横梁下方分别固定有多根支撑架,且所述箱体固定在两侧所述横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延伸至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辊刷共设有两根,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刷上不规则分布有多个第一毛刷,所述第一毛刷为直径2-3mm的细铁丝。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延伸至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辊刷共设有两根,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辊刷上不规则分布有多个第二毛刷,所述第二毛刷为直径2-3mm的硬塑料。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管的管身底端固定有多个喷洒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两个所述轮毂夹紧装置的垂直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红外线感应器,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轮毂夹持装置的正上方,且两个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可分别检测到两个轮毂夹持装置上轮毂的位置变化,同时传送到电控箱的计算机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辊刷和第二辊刷的作用,可有效实现清除汽车轮毂表面残渣和氧化皮;进一步的,通过箱体内两个夹持装置的作用,可在对汽车轮毂表面进行清理时,对轮毂进行夹紧作用,可避免轮毂在输送辊上发生移动,而影响清理过程;同时,可避免轮毂与箱体发生碰撞,进而可避免设备与轮毂的损坏;

2.进一步的,通过在箱体内部设有吸尘结构,从而可避免,当第一辊刷和第二辊刷对轮毂进行工作时,而在箱体内产生灰尘,进而可延长箱体内部各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体内部固定有第二水管,当两个辊刷在对轮毂进行清扫时,可通过第二水管喷洒液体,不仅可促进对轮毂表面残渣与氧化皮的祛除工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内部灰尘飞扬的现象,进一步保护了箱体内部各零件的使用寿命。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辅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6,祛除汽车轮毂氧化皮一体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固定在输送机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箱体1顶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且分别连接有第一辊刷113和第二辊刷123;

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吸尘结构,所述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主道5,所述吸尘主道5通过多个第一吸尘辅道51与所述箱体1顶端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吸尘辅道51与箱体1接触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1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且每个所述第一吸尘辅道5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吸尘辅道52,且所述第二吸尘辅道52的管壁四周圆周均匀固定有多个吸嘴53,所述吸尘主道5的一端与集尘箱连接,所述集尘箱内设有吸尘电机;

所述箱体1的两侧分别铺设有第一水管61,两侧所述第一水管61之间通过直角水管62连接,所述直角水管62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水管63,所述第二水管63位于所述箱体1内,两侧所述水管61的同一端与水箱连接;

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轮毂夹紧装置,所述轮毂夹紧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箱体1两侧的两个液压缸71,每个所述液压缸71的伸缩杆72贯穿所述箱体1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所述伸缩杆72的底端固定有弧形固定件7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辊刷的作用,可最大化的实现祛除轮毂表面氧化皮和残渣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吸尘机构的作用,可有效避免辊刷在进行清扫时,造成箱体1内部,灰尘飞扬的现象;进一步的,通过第二水管63可向箱体1内部洒水,不仅可进一步促进避免灰尘飞扬的现象,同时,也可促进轮毂表面残渣和氧化皮的祛除工作;进一步的,通过轮毂夹紧装置的作用,可在辊刷进行清扫时,避免轮毂发生移动,从而可避免轮毂与箱体1内壁发生碰撞,而形成损伤。

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3,所述输送辊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横梁2上,每个所述横梁2下方分别固定有多根支撑架4,且所述箱体1固定在两侧所述横梁2上。

通过将箱体1固定在两侧横梁2上,从而可保证轮毂在输送辊3上向前移动,从而可实现轮毂在箱体1内的工作。

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述第一电机11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部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111,所述第一旋转轴111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横杆112,所述第一辊刷113共设有两根,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112的两端。

所述第一辊刷113上不规则分布有多个第一毛刷114,所述第一毛刷114为直径2-3mm的细铁丝。

所述第二电机12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部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121,所述第二旋转轴121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横杆122,所述第二辊刷123共设有两根,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122的两端。

所述第二辊刷123上不规则分布有多个第二毛刷124,所述第二毛刷124为直径2-3mm的硬塑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别在两个电机输出轴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旋转轴,且在两个旋转轴的底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辊刷,从而可利用辊刷实现轮毂清扫的目的;进一步的,通过将两个横杆分别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从而可根据轮毂内径的大小,选择不同长度的横杆,满足对轮毂清扫的目的。

同时,通过利用细铁丝设计成第一毛刷114的刷毛,从而可实现对轮毂上残渣的清扫;同时,通过利用硬塑设计成第二毛刷124的刷毛,不仅可以清扫第一毛刷114刮擦废渣时残留的废料,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轮毂上氧化皮的进一步清扫。

请着重参照附图5,所述第二水管63的管身底端固定有多个喷洒器64。通过喷洒器64的作用,可实现对箱体1内,轮毂上的均匀洒水,从而可避免箱体1内部灰尘飞扬的现象。

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6,所述第一电机11和所述第二电机12位于两个所述轮毂夹紧装置的垂直正上方。通过将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设置在轮毂夹紧装置的正上方,从而可保证,两个电机在分别带动两个横杆做圆周运动时,与轮毂同心、同圆,进一步促进了清扫的效果。

请在次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液压缸71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性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有两个红外线感应器,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轮毂夹持装置的正上方,且两个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可分别检测到两个轮毂夹持装置上轮毂的位置变化,同时传送到电控箱的计算机内。

当红外线感应器检测到前一个夹持装置区域内无轮毂时,会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电箱内的计算机中,计算机会将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控制前一个夹持装置内的液压缸71工作,液压缸71通过控制伸缩杆72控制弧形固定件73移动,两个对称安装的弧形固定件73同时向中间收缩,对车轮毂进行挤压固定。

当液压缸71完成固定工作后,计算机会检测到液压缸71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电机11开始工作,第一电机11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带动第一旋转轴111做旋转运动,进而,旋转轴111会通过第一横杆112带动两个辊刷113做,以旋转轴111为旋转中心的圆周运动,从而,实现了轮毂内部残渣的清扫工作。

当第一电机11工作2-3分钟后,计算机控制电机带动输送辊3转动,输送辊3带动位于前一个夹持装置区域内的轮毂,输送到后一个夹持装置区域内,当红外线检测器检测到轮毂输送到后一个夹持装置区域时,会将检测的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内,计算机将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控制后一个夹持装置的两个液压缸71,两个对称安装的液压缸71分别通过伸缩杆72带动弧形固定件73向中间伸缩,对轮毂进行挤压,对轮毂进行定位。

当液压缸71完成固定工作后,计算机会检测到液压缸71的工作状态,计算机会控制第二电机12工作,第二电机12会带动第二旋转轴121旋转,第二旋转轴121会通过第二横杆122带动两个辊刷123做,以第二旋转轴121为中心轴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实现了轮毂内部残渣的清扫工作。

当计算机控制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转动的同时,控制集尘室内吸尘电机开始工作,吸尘电机会通过多个吸嘴53将灰尘吸收到第二吸尘辅道52内,在通过第一吸尘辅道51进入到吸尘主道5内,进而进入到集尘室内,从而完成吸尘工作。

进一步的,在计算机控制吸尘结构开始工作的同时,控制水箱打开,水箱内的水源会输送到第一水管61内,在进入到直角水管62和第二水管63,在通过喷洒器64的作用,向箱体1内均匀洒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