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579发布日期:2018-06-12 22:2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



背景技术:

翻转井式炉可在水平或者垂直等多个工位下工作,使试样充分受热,满足不同实验需要,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电子、玻璃、化工、机械、耐火材料、特种材料、建材,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做粉末焙烧、陶瓷烧结、高温实验、材料处理、质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做高温气氛烧结、气氛还原、CVD实验、真空退火等。

现有的治金实验用井式炉在使用时存在受热物料的填装与倒卸作业操作均不较为不便,且在倒卸取出物料的过程易造成作业人员的手部烫伤的问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以解决现有井式炉受热物料的填装与倒卸作业操作均不较为不便,且在倒卸取出物料的过程易造成作业人员的手部烫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包括井式炉本体,安装板,定位插套,电加热管,轨道,支撑板,转轴,摇把,中心轴套,把手,固定座,限位插板,支撑限位板,触摸屏,箱体,基板,固定插槽,炉盖,锁紧螺栓,定位插板压紧板,炉盖定位插杆,搅拌轴,搅拌轴定位插板,圆柱形受热槽,滑条,定位插板套和搅拌轴套,所述基板顶端的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箱体,且其右侧位置对称支撑有两处支撑板;两处所述支撑板内侧壁的顶端位置均向内侧焊接支撑有一处转轴;所述箱体的顶端端面上内嵌设置有一处触摸屏,且触摸屏与电加热管电性控制连接;所述箱体的顶端端面的右侧位置还垂直焊接有一处支撑限位板,且支撑限位板顶端支撑固定有一处矩形插环;所述基板的顶端还固定焊接有一处固定插槽,此固定插槽呈矩形设置,且其支撑于基板的中线上并位于两处支撑板的左侧;所述井式炉本体的圆周外壁上对称凸出有两处矩形安装板,此两处安装板的中心均内嵌有一处轴承,且两处转轴就插嵌于上述两处轴承的内环内部,进而井式炉本体与对称设置的两处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井式炉本体的圆周外壁上还对称焊接有两处定位插套,且两处定位插套与安装板呈十字形交错间隔设置,并靠近于井式炉本体的顶端外檐设置;所述炉盖的底部圆环形端面上对称支撑有两处炉盖定位插杆,且此两处炉盖定位插杆与两处定位插套的位置互相对应并滑动插接在一起,进而炉盖被插接安装于井式炉本体的顶端;所述井式炉本体的顶端圆环形端面上对称开设有两处螺纹孔,炉盖的顶板上与上述两处螺纹孔对应也开设有两处贯穿螺孔,且两处锁紧螺栓螺纹顶紧穿过两处贯穿螺孔并锁紧于两处螺纹孔的内部,进而将炉盖锁紧于井式炉本体的顶端;所述炉盖顶板的中心处还贯穿设置有一处中心轴套,且位于中心轴套的左右两侧还对称吊置有两处定位插板压紧板;所述井式炉本体的圆周内壁上呈环形阵列轴向焊接有六处轨道,在此六处轨道间隔形成的六处弧形内壁上均焊接有固定有两处电加热管,且六处轨道之间均连接固定有一处弧形遮板,进而六处弧形遮板将电加热管遮挡于其与井式炉本体的圆周内壁之间形成的弧形空间的内部;所述圆柱形受热槽的圆周内壁上对称焊接有两处定位插板套,且两处定位插板套的高度稍低于搅拌轴的顶端高度;所述搅拌轴的中间处焊接套置有一处圆环,此圆环的圆周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支撑杆,且六处支撑杆的外端又垂直支撑焊接有一处搅拌杆;所述圆柱形受热槽底板的中心处焊接支撑有一处搅拌轴套;所述摇把的竖直转动轴为方形设置,且其竖直转动轴的中间位置套置固定有一段圆柱形轴套;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开设有一处方形插孔,且摇把穿过中心轴套延伸置于圆柱形受热槽的内部并与上述方形插孔插接固定在一起,此时摇把上的圆柱形轴套恰好贴紧插置于中心轴套的内部;所述井式炉本体底板内部为镂空设置,且其内部设置有回旋状加热丝,此回旋状加热丝也与触摸屏电性控制连接;所述搅拌轴定位插板由其中心处套环和对称焊接于套环圆周侧壁上的两处支撑板组成,且两处支撑板的末端底部又均还焊接吊置有一处垂直插接杆;所述搅拌轴 的圆周侧壁上还焊接套置有一处限位挡板,此限位挡板靠近于搅拌轴的顶端设置,且搅拌轴定位插板套置于搅拌轴的顶端并被抵靠于上述限位挡板上,此时搅拌轴定位插板两端的两处垂直插接杆恰好插置于两处定位插板套的内部,进而搅拌轴定位插板被插接限位于炉盖定位插杆顶端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井式炉本体圆周外壁上底侧位置焊接支撑有一处固定座,此固定座上下端面上贯穿开设有一处矩形插孔,且固定座的顶端又垂直支撑有一处把手,当井式炉本体处于垂直加热工位时限位插板就穿过上述矩形插孔并插置于固定插槽的内部将井式炉本体进行垂直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插板压紧板的末端支撑固定有两处伸缩弹簧和一处伸缩杆,且两处伸缩弹簧和位于其中间伸缩杆的末端有又焊接吊置有一处顶紧槽板。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的末端呈半球状设置,且搅拌轴的末端被插置于搅拌轴套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受热槽的圆周外壁上凸出设置有六根滑条,此六处滑条的外侧端面均做圆弧过渡处理,且六处滑条对应滑动插接置于六处轨道的内部,进而圆柱形受热槽被滑动置于井式炉本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固定座的设置,限位插板与固定座的对应组合插接能够方便对井式炉本体进行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的两种加热工位的限位固定,方便了井式炉本体的使用转动调节。

定位插板压紧板的设置,定位插板压紧板的末端支撑固定有两处伸缩弹簧和一处伸缩杆,且两处伸缩弹簧和位于其中间伸缩杆的末端有又焊接吊置有一处顶紧槽板,当炉盖插接锁紧于井式炉本体的顶端时两处顶紧槽板被恰好卡接于搅拌轴定位插板的左右侧壁上,并顶置于搅拌轴定位插板的顶端,此时在伸缩弹簧的顶紧下两处顶紧槽板被紧紧的压紧于搅拌轴定位插板上起到对搅拌轴定位插板的顶紧固定作用,避免搅拌轴在转动搅拌的过程中产生攒动并使搅拌轴定位插板从两处定位插板套内部脱口而出,影响搅拌加热作业的顺利进行。

搅拌轴的设置,搅拌轴在搅拌轴套与搅拌轴定位插板中心套环的上下双重限位支撑下能够于圆柱形受热槽的内部自由转动进行搅拌加热,进而使圆柱形受热槽内部的金属颗粒受热更加均匀且热传递的效果更好,同时搅拌轴末端的半球形凸起能够减小搅拌轴与搅拌轴套底板之间的摩擦接触面使搅拌轴能够于搅拌轴套的内部转动的更加顺畅保证搅拌加热作业的顺利进行。

圆柱形受热槽的设置,圆柱形受热槽能够通过六处滑条与六处轨道的滑动插接于井式炉本体的内部自由滑动取出,进而能够方便加热物料的填装与倒卸,提高加热物料的装卸效率,在取出圆柱形受热槽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将搅拌轴定位插板抽拉取下,然后将倒钩提手倒插于两处定位插板套的内部将整个圆柱形受热槽手拉取出,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炽热的圆柱形受热槽烫伤作业员的手部,最大的限度消除烫伤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井式炉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炉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摇把插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搅拌轴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搅拌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受热槽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加热管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式炉本体,101-安装板,102-定位插套,103-电加热管,104-轨道,2-支撑板,201-转轴,3-摇把,301-中心轴套,4-把手,401-固定座,5-限位插板,6-支撑限位板,7-触摸屏7,8-箱体,9-基板,10-固定插槽,11-炉盖,111-锁紧螺栓,112-定位插板压紧板,113-炉盖定位插杆,12-搅拌轴,121-搅拌轴定位插板,13-圆柱形受热槽,131-滑条,132-定位插板套,133-搅拌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金实验用的翻转触屏井式炉,包括井式炉本体1,安装板101,定位插套102,电加热管103,轨道104,支撑板2,转轴201,摇把3,中心轴套301,把手4,固定座401,限位插板5,支撑限位板6,触摸屏7,箱体8,基板9,固定插槽10,炉盖11,锁紧螺栓111,定位插板压紧板112,炉盖定位插杆113,搅拌轴12,搅拌轴定位插板121,圆柱形受热槽13,滑条131,定位插板套132和搅拌轴套133,所述基板9顶端的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箱体8,且其右侧位置对称支撑有两处支撑板2;两处所述支撑板2内侧壁的顶端位置均向内侧焊接支撑有一处转轴201;所述箱体8的顶端端面上内嵌设置有一处触摸屏7,且触摸屏7与电加热管103电性控制连接;所述箱体8的顶端端面的右侧位置还垂直焊接有一处支撑限位板6,且支撑限位板6顶端支撑固定有一处矩形插环;所述基板9的顶端还固定焊接有一处固定插槽10,此固定插槽10呈矩形设置,且其支撑于基板9的中线上并位于两处支撑板2的左侧;所述井式炉本体1的圆周外壁上对称凸出有两处矩形安装板101,此两处安装板101的中心均内嵌有一处轴承,且两处转轴201就插嵌于上述两处轴承的内环内部,进而井式炉本体1与对称设置的两处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井式炉本体1的圆周外壁上还对称焊接有两处定位插套102,且两处定位插套102与安装板101呈十字形交错间隔设置,并靠近于井式炉本体1的顶端外檐设置;所述炉盖11的底部圆环形端面上对称支撑有两处炉盖定位插杆113,且此两处炉盖定位插杆113与两处定位插套102的位置互相对应并滑动插接在一起,进而炉盖11被插接安装于井式炉本体1的顶端;

所述井式炉本体1的顶端圆环形端面上对称开设有两处螺纹孔,炉盖11的顶板上与上述两处螺纹孔对应也开设有两处贯穿螺孔,且两处锁紧螺栓111螺纹顶紧穿过两处贯穿螺孔并锁紧于两处螺纹孔的内部,进而将炉盖11锁紧于井式炉本体1的顶端;所述炉盖11顶板的中心处还贯穿设置有一处中心轴套301,且位于中心轴套301的左右两侧还对称吊置有两处定位插板压紧板112;所述井式炉本体1的圆周内壁上呈环形阵列轴向焊接有六处轨道104,在此六处轨道104间隔形成的六处弧形内壁上均焊接有固定有两处电加热管103,且六处轨道104之间均连接固定有一处弧形遮板,进而六处弧形遮板将电加热管103遮挡于其与井式炉本体1的圆周内壁之间形成的弧形空间的内部;所述圆柱形受热槽13的圆周内壁上对称焊接有两处定位插板套132,且两处定位插板套13的高度稍低于搅拌轴12的顶端高度;所述搅拌轴12的中间处焊接套置有一处圆环,此圆环的圆周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支撑杆,且六处支撑杆的外端又垂直支撑焊接有一处搅拌杆;所述圆柱形受热槽13底板的中心处焊接支撑有一处搅拌轴套133;所述摇把3的竖直转动轴为方形设置,且其竖直转动轴的中间位置套置固定有一段圆柱形轴套;所述搅拌轴12的顶端开设有一处方形插孔,且摇把3穿过中心轴套301延伸置于圆柱形受热槽13的内部并与上述方形插孔插接固定在一起,此时摇把3上的圆柱形轴套恰好贴紧插置于中心轴套301的内部;所述井式炉本体1底板内部为镂空设置,且其内部设置有回旋状加热丝,此回旋状加热丝也与触摸屏7电性控制连接;所述搅拌轴定位插板121由其中心处套环和对称焊接于套环圆周侧壁上的两处支撑板组成,且两处支撑板的末端底部又均还焊接吊置有一处垂直插接杆;所述搅拌轴12 的圆周侧壁上还焊接套置有一处限位挡板,此限位挡板靠近于搅拌轴12的顶端设置,且搅拌轴定位插板121套置于搅拌轴12的顶端并被抵靠于上述限位挡板上,此时搅拌轴定位插板121两端的两处垂直插接杆恰好插置于两处定位插板套132的内部,进而搅拌轴定位插板121被插接限位于炉盖定位插杆113顶端开口处。

其中,所述井式炉本体1圆周外壁上底侧位置焊接支撑有一处固定座401,此固定座401上下端面上贯穿开设有一处矩形插孔,且固定座401的顶端又垂直支撑有一处把手4,当井式炉本体1处于垂直加热工位时限位插板5就穿过上述矩形插孔并插置于固定插槽10的内部将井式炉本体1进行垂直定位,当井式炉本体1处于水平加热工位时限位插板5穿过上述矩形插孔并插置于支撑限位板6顶端的矩形插环的内部对井式炉本体1进行水平定位,进而限位插板5与固定座401的对应组合插接能够方便对井式炉本体1进行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的两种加热工位的限位固定,方便了井式炉本体1的使用转动调节。

其中,所述定位插板压紧板112的末端支撑固定有两处伸缩弹簧和一处伸缩杆,且两处伸缩弹簧和位于其中间伸缩杆的末端有又焊接吊置有一处顶紧槽板,当炉盖11插接锁紧于井式炉本体1的顶端时两处顶紧槽板被恰好卡接于搅拌轴定位插板121的左右侧壁上,并顶置于搅拌轴定位插板121的顶端,此时在伸缩弹簧的顶紧下两处顶紧槽板被紧紧的压紧于搅拌轴定位插板121上起到对搅拌轴定位插板121的顶紧固定作用,避免搅拌轴12在转动搅拌的过程中产生攒动并使搅拌轴定位插板121从两处定位插板套132内部脱口而出,影响搅拌加热作业的顺利进行。

其中,所述搅拌轴12的末端呈半球状设置,且搅拌轴12的末端被插置于搅拌轴套133的内部,搅拌轴12在搅拌轴套133与搅拌轴定位插板121中心套环的上下双重限位支撑下能够于圆柱形受热槽13的内部自由转动进行搅拌加热,进而使圆柱形受热槽13内部的金属颗粒受热更加均匀且热传递的效果更好,同时搅拌轴12末端的半球形凸起能够减小搅拌轴12与搅拌轴套133底板之间的摩擦接触面使搅拌轴12能够于搅拌轴套133的内部转动的更加顺畅保证搅拌加热作业的顺利进行。

其中,所述圆柱形受热槽13的圆周外壁上凸出设置有六根滑条131,此六处滑条131的外侧端面均做圆弧过渡处理,且六处滑条131对应滑动插接置于六处轨道104的内部,进而圆柱形受热槽13被滑动置于井式炉本体1的内部,圆柱形受热槽13能够通过六处滑条131与六处轨道104的滑动插接于井式炉本体1的内部自由滑动取出,进而能够方便加热物料的填装与倒卸,提高加热物料的装卸效率,在取出圆柱形受热槽13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将搅拌轴定位插板121抽拉取下,然后将倒钩提手倒插于两处定位插板套132的内部将整个圆柱形受热槽13手拉取出,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炽热的圆柱形受热槽13烫伤作业员的手部,最大的限度消除烫伤隐患。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将搅拌轴12插置于搅拌轴套133的内部,然后将搅拌轴定位插板12的中心套环套置于搅拌轴12的顶端并使其两端的垂直插接杆插置于两处定位插板套132的内部进而将搅拌轴12转动支撑于圆柱形受热槽13内部空间的中心处,随后将受热物料添加于圆柱形受热槽13的内部,完成受热物料填装后将炉盖11插接盖置于井式炉本体1的顶端,并通过两处锁紧螺栓111将其锁紧固定,接着将摇把3穿插中心轴套301延伸置于圆柱形受热槽13的内部并与搅拌轴12顶端的方形插孔插接固定在一起,最后旋转调整井式炉本体1使其置于水平加热工位并通过限位插板5插接固定其水平工位,自此完成所有加热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随后通过触摸屏7设定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并控制接触器吸合启动井式炉本体1底板内部回旋状电热丝和电加热管103开始进行加热实验,在加热的过程中应每间隔一段时间转动把手4,使搅拌轴12旋转搅拌圆柱形受热槽13内部的受热金属颗粒,以提高受热金属颗粒受热质量。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