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维修更换的滤棒成型机专用磨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8157发布日期:2018-06-05 20:1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机辅助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方便维修更换的滤棒成型机专用磨刀装置。



背景技术:

KDF4滤棒成型磨刀砂轮的电机原机装配的是德国Dunkermotoren公司生产的带有四象限运行集成转速控制器直流无刷电机,两个数字输入用于选定四种运行状态——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控制器制动、带保持转矩停止。该电机绕组驱动控制电路和霍尔连接电路集成并将其放置于电机内部,其电机控制简单,但由于将电机绕组驱动控制电路和霍尔连接电路集成并将其放置于电机内部使得电机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维修极其困难;同时在滤棒成型机的刀头部分,其工作温度出相对较高其温度接近50°C。将驱动部分集成在电机内部,也将加速电机的发热过程,使电机的工作温度升高,这将加快电机的驱动电路部分老化过程,同也将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而在电机的输出轴端和工作部件的连接采用了个热压的铜套,这样也造成在电机的检修中是无法更换电机的前轴承,轴承损坏时也必须对电机进行更换,就造成生产维护成本增高。因此,针对进口磨刀砂轮的问题,研发一种方便维修更换的滤棒成型机专用磨刀装置对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方便维修更换的滤棒成型机专用磨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机、法兰座和磨盘,所述法兰座上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轴套,所述轴套外设置磨盘,包括电机的驱动器设置在电机外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沿轴向设置沉台面,所述轴套内孔沿轴向设置凸台面,所述沉台面与凸台面相对配合,所述轴套上径向设置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止头螺钉,所述止头螺钉的深入一端与沉台面定位配合,所述沉台面与止头螺钉配合处设置凹槽。

本实用新型在将电机的驱动控制电路从电机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将电机的结构变得简单,同时减少电机的发热,从而提高电机的寿命,电机驱动器和电机分离后,再将出现故障时只需对电机和驱动器单独进行更换,这样也能大大降低生产维护的成本,电机输出轴上设置台阶与轴套台阶配合,并用止头螺钉定位,电机前轴承损坏时,只需拆下零件即可进行更换,减少了资源的无故废弃,降低生产损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拆装方便,保证了各个零件的有效利用,符合绿色工业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驱动器,3-法兰座,4-磨盘,5-轴套,6-止头螺钉,7-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1、法兰座3和磨盘4,所述法兰座3上设置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上设置轴套5,所述轴套5外设置磨盘4,其特征是:包括电机1的驱动器2设置在电机1外部,简化结构,使维修方便,更换方便,降低发热损坏;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上沿轴向设置沉台面,所述轴套5内孔沿轴向设置凸台面,所述沉台面与凸台面相对配合,使轴套与电机输出轴位置相对固定,所述轴套5上径向设置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止头螺钉6,所述止头螺钉6的深入一端与沉台面定位配合,所述沉台面与止头螺钉配合处设置凹槽,使磨盘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连接更稳固。

所述磨盘4的轴向设置配合套41,所述配合套41设置在轴套5的外表面上,所述配合套41上径向设置过孔,所述过孔内穿设止头螺钉6,既给止头螺钉6留出穿透空间,同时也可以对磨盘进行参考定位。

所述轴套5的外表面的一端部设置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与配合套41的端部定位配合,保证磨盘的安装基准,更换时具有精确性。

所述轴套5的端部设置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端配合设置锁紧螺母7,所述锁紧螺母7的端面与磨盘4的端面锁紧配合。

所述磨盘4的磨盘体设置为锥形,锥角设置为150°~170°。

所述磨盘4的外径大于法兰座3的外径。

所述磨盘4与法兰座3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留出自由旋转和操作空间,保证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在将电机的驱动控制电路从电机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将电机的结构变得简单,同时功率元件从电机中取出来放置在外部可以减少电机的发热,从而提高电机的寿命。电机的结构变得简单以后也使维护和保养更加容易。电机驱动器和电机分离后,再将出现故障时只需对电机和驱动器单独进行更换,这样也能大大降低生产维护的成本,电机输出轴上设置台阶与轴套台阶配合,并用止头螺钉定位,拆装方便,更换容易,改变了原有热压结构所带来的不能更换的问题,电机前轴承损坏时,只需拆下零件即可进行更换,减少了资源的无故废弃,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损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拆装方便,保证了各个零件的有效利用,符合绿色工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