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169发布日期:2018-06-28 03: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回火炉是供一般金属机件在空气中进行回火以及铝合金压铸件、活塞、铝板等轻合金机件淬火、退火、时效热处理之用;其中蛇形弹簧的性能对蛇形弹簧联轴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现代工业生产对蛇形弹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蛇形弹簧的生产中往往就需要用到回火炉对蛇形弹簧进行热处理;同时蛇形弹簧呈蛇形盘绕,而蛇形弹簧整体的形状往往呈圆弧形。

目前,公告号为CN202047100U,公告日为2011年11月23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恒温式热风循环回火炉,包括炉体,在炉体上部设置有热风循环风机,热风循环风机的扇叶置于炉体中。

该种恒温式热风循环回火炉利用传送带传输工件,当操作人员在将蛇形弹簧放置在传送带上后,蛇形弹簧即可随着传送带一起被传送到炉体内,但是操作人员在将多个蛇形弹簧放置在传送带上后,多个蛇形弹簧可能会出现堆叠在一起的情况,此时被挤压在最下层的蛇形弹簧表面被外层的蛇形弹簧所挤压,故位于最下层的蛇形弹簧表面无法与炉体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比较完全的接触,最终就会影响对蛇形弹簧的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能够减小多个蛇形弹簧在传送带上相互堆叠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包括固定在炉体上的支架、位于支架上且用于传送蛇形弹簧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在传送带上且用于分别对多个蛇形弹簧进行夹持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在传送带上的支撑块、两个固定在所述支撑块的两侧且用于分别贴合在蛇形弹簧内外两侧侧壁上的弹性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将蛇形弹簧放置在传送带上时,将多个蛇形弹簧一一嵌入在夹持件上,此时夹持件上的两个弹性板贴合在蛇形弹簧的内外两侧侧壁上,从而实现对蛇形弹簧比较稳定的固定,同时由于多个夹持件在传送带上间隔分布,最终即可实现减小多个蛇形弹簧在传送带上相互堆叠的可能性,使得蛇形弹簧可以与炉体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比较完全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板呈与蛇形弹簧配合使用的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将弹性板设置呈与蛇形弹簧配合使用的圆弧形,此时弹性板即可较为紧密的贴合在蛇形弹簧上,最终即可使得夹持件可以对蛇形弹簧进行比较稳定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板上开设有供热风进入的热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弹性板上开设的热风口,此时炉体内的热风即可从热风口内吹入,从而对被弹性板夹住的蛇形弹簧进行加热,最终即可进一步使得蛇形弹簧可以与炉体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比较完全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板远离支撑块的一端上固定有朝向远离弹性板的一侧延伸的导向板,两侧所述导向板朝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利用弹性板上的导向板,其中导向板朝向远离弹性板的一侧延伸,且两侧导向板朝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延伸,当操作人员在将蛇形弹簧嵌入在两侧弹性板之间时,导向板即可起到导向的作用,帮助蛇形弹簧快速的嵌入到两侧弹性板之间,最终即可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传送带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夹持件之间的距离等于蛇形弹簧两端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将位于传送带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夹持件之间的距离设置成等于蛇形弹簧两端之间的距离,当热风在炉体内流动时,即可减小相邻两个蛇形弹簧之间相互阻挡热风的情况,最终即可进一步使得蛇形弹簧可以与炉体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比较完全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固定有螺纹轴,所述传送带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组,多个所述螺纹孔组沿传送带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螺纹孔组包括多个供螺纹轴螺纹连接的螺纹定位孔,多个所述螺纹定位孔沿垂直于传送带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蛇形弹簧变长时,相邻两个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就需要变大,此时利用支撑块上的螺纹轴螺纹连接在传送带上的螺纹定位孔内,只需要将相邻两个螺纹轴螺纹连接在相距比较远的螺纹定位孔内,最终即可使得相邻两个蛇形弹簧不会发生干涉,使得传送带上的多个夹持件可以对不同大小的蛇形弹簧进行夹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支架上且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抵紧在传送带上的张紧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架之间固定有用于驱动张紧辊抵紧在传送带上的张紧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传送带在长时间的传输后发生磨损时,传送带就容易变得松弛,从而发生打滑的现象,此时利用张紧辊抵紧在传送带上,且利用张紧弹簧驱动张紧辊抵紧在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发生松弛时,张紧辊即可实现对传送带的张紧,最终即可实现传送带进行比较稳定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紧辊上涂覆有特氟龙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特氟龙层本身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当张紧辊与传送带相互抵紧时,随着传送带的移动,张紧辊与传送带之间不会发生过大的摩擦,从而减小传送带的磨损,最终即可有利于提高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操作人员需要将蛇形弹簧放置在传送带上时,将多个蛇形弹簧一一嵌入在夹持件上,此时夹持件上的两个弹性板贴合在蛇形弹簧的内外两侧侧壁上,从而实现对蛇形弹簧比较稳定的固定,同时由于多个夹持件在传送带上间隔分布,最终即可实现减小多个蛇形弹簧在传送带上相互堆叠的可能性,使得蛇形弹簧可以与炉体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比较完全的接触;

2.当传送带在长时间的传输后发生磨损时,传送带就容易变得松弛,从而发生打滑的现象,此时利用张紧辊抵紧在传送带上,且利用张紧弹簧驱动张紧辊抵紧在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发生松弛时,张紧辊即可实现对传送带的张紧,最终即可实现传送带进行比较稳定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连接杆、张紧辊、张紧弹簧、传送带之间连接关系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蛇形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连接杆;111、张紧辊;112、张紧弹簧;113、特氟龙层;2、传送带;3、夹持件;31、支撑块;311、螺纹轴;32、弹性板;321、热风口;322、导向板;4、螺纹孔组;41、螺纹定位孔;5、传送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参照图1,该种热风回火炉的传输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炉体上的支架1,支架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送辊5,其中两侧传送辊5之间连接有传送带2,传送带2用于传输蛇形弹簧,同时支架1上还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带动一侧的传送辊5转动的减速电机(图中未示出),减速电机带动传送辊5转动后即可带动传送带2开始传动。

参照图1,传送带2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组4,且螺纹孔组4包括多个螺纹定位孔41,其中多个螺纹孔组4沿传送带2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螺纹孔组4之间的距离等于蛇形弹簧两端之间的距离;同时每个螺纹孔组4内的多个螺纹定位孔41沿垂直于传送带2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参照图2,传送带2上还设置有多个夹持件3,多个夹持件3用于分别对多个蛇形弹簧进行夹持固定;其中夹持件3包括支撑块31和两个弹性板32,支撑块31的下端焊接有用于螺纹连接在螺纹定位孔41内的螺纹轴311;同时弹性板32由弹簧钢制成,且两个弹性板32分别焊接在支撑块31的两侧,其中弹性板32呈与蛇形弹簧配合使用的圆弧形且用于贴合在蛇形弹簧的侧壁上,弹性板32上还开设有供热风进入的热风口321。

参照图2,弹性板32远离支撑块31的一端上还一体设置有导向板322,导向板322朝向远离弹性板32的一侧向上延伸,且两侧导向板322朝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延伸;其中支架1上还连接有连接杆11(参照图3),连接杆11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支架1上且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张紧辊111(参照图3),同时张紧辊111用于抵紧在传送带2上。

参照图3,张紧辊111的外壁上还涂覆有特氟龙层113,其中特氟龙层113是一种使用了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且特氟龙层113具有较好的滑动性,特氟龙层113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张紧辊111与传送带2之间不会发生过大的摩擦,减小传送带2的磨损;其中连接杆11与支架1之间设置还设置有张紧弹簧112,张紧弹簧11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1上且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杆11的中部。

原理:当操作人员需要将蛇形弹簧放置在传送带2上时,将多个蛇形弹簧一一嵌入在夹持件3上,此时夹持件3上的两个弹性板32贴合在蛇形弹簧的内外两侧侧壁上,从而实现对蛇形弹簧比较稳定的固定,同时由于多个夹持件3在传送带2上间隔分布,最终即可实现减小多个蛇形弹簧在传送带2上相互堆叠的可能性,使得蛇形弹簧可以与炉体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比较完全的接触。

当蛇形弹簧变长时,利用支撑块31上的螺纹轴311螺纹连接在传送带2上的螺纹定位孔41内,只需要将相邻两个螺纹轴311螺纹连接在相距比较远的螺纹定位孔41内,最终即可使得相邻两个蛇形弹簧不会发生干涉,使得传送带2上的多个夹持件3可以对不同大小的蛇形弹簧进行夹持。

当传送带2在长时间的传输后发生磨损时,传送带2就容易变得松弛,从而发生打滑的现象,此时利用张紧辊111抵紧在传送带2上,且利用张紧弹簧112驱动张紧辊111抵紧在传送带2上,当传送带2发生松弛时,张紧辊111即可实现对传送带2的张紧,最终即可实现传送带2进行比较稳定的传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