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料出料打磨的汽车零件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167发布日期:2018-06-28 03:0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送料出料打磨的汽车零件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送料出料打磨的汽车零件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中包括圆柱状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送入到感应加热炉内进行热处理,传统的做法需要人工将圆柱状的零件放入到感应加热炉进料口2前方位置,然后用气缸推入进去,人工放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由于进料口2位置热量易溢出,人工劳作导致身体受热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自动送料出料打磨的汽车零件热处理系统,它能自动实现批量的汽车零件均匀送入感应加热炉,批量自动对圆柱状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刮擦处理,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送料出料打磨的汽车零件热处理系统,它包括分别设置在感应加热炉进料口的送料装置和出料口的出料打磨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感应加热炉进料口的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尾端设置有落料斗,前端设置有升降托架,所述升降托架下端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托架前端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弧形托板,上端设置有上挡板;所述落料斗下端设置有落料机构,所述落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落料斗下端的落料移动板,所述落料移动板一端连接拉伸弹簧;所述落料移动板底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不完全齿轮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通过传动皮带与输送带的驱动轮连接;所述落料移动板上设置有落料孔;所述出料打磨装置包括设置在感应加热炉出料口的出料输送带,所述出料输送带端头设置有主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对面设置有夹紧滚筒;所述夹紧滚筒连接水平设置的夹紧气缸;所述主动滚筒与夹紧滚筒之间留有用于放置零件的间隙,间隙下端设置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下端连接伸缩气缸;所述打磨机构包括位于间隙正下方的打磨筒,所述打磨筒两端铰接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上端内侧设置有打磨块;所述夹紧杆下端通过双向气缸连接;所述双向气缸下端设置伸缩气缸;所述夹紧滚筒下方设置有卸料输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斗下端设置有落料筒,所述落料移动板水平活动设置在落料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筒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落料移动板两端活动设置在安装架上,其中一端连接有拉伸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包括均匀固定在皮带本体表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零件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两端设置有侧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托架下端设置有下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滚筒上方竖直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上端铰接有拉杆;所述主动滚筒上方竖直铰接设置有可摆动的挡位杆,所述挡位杆上端与拉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输送带与主动滚筒之间设置有托台;所述托台上端面与出料输送带上表面持平。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输送带的驱动轮通过驱动皮带连接主动滚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落料机构可实现批量均匀的将圆柱状的零件摆放在输送带上,保证了输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托架可自动将零件推入到感应加热炉内,不需人工操作,控制稳定可靠。

可对刚从感应加热炉出来的圆柱状汽车零件的两端面和圆柱面进行自动打磨刮擦处理,自动去除了表面的积碳层,保证了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送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升降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落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出料打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打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感应加热炉;2、进料口;3、升降托架;4、升降气缸;5、零件;6、输送带;7、落料斗;8、落料机构;9、送料气缸;10、落料移动板;11、不完全齿轮;12、传动皮带;13、安装架;14、出料打磨装置;31、弧形托板;32、下挡板;33、上挡板;61、皮带本体;62、定位块;63、凹槽;64、侧挡板;71、落料筒;101、落料孔;102、齿条;103、拉伸弹簧;21、夹紧气缸;22、竖杆;23、拉杆;24、挡位杆;25、夹紧滚筒;26、主动滚筒;27、出料输送带;28、驱动皮带;29、打磨机构;30、伸缩气缸;34、卸料输送带;35、托台;291、打磨筒;292、夹紧杆;293、打磨块;294、双向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自动送料出料打磨的汽车零件热处理系统,它包括分别设置在感应加热炉1进料口的送料装置和出料口的出料打磨装置14;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感应加热炉1进料口的进料输送带6,所述进料输送带6尾端设置有落料斗7,前端设置有升降托架3,所述升降托架3下端设置有升降气缸4;所述升降托架3前端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弧形托板31,上端设置有上挡板33;所述落料斗7下端设置有落料机构8,所述落料机构8包括水平设置在落料斗7下端的落料移动板10,所述落料移动板10一端连接拉伸弹簧103;所述落料移动板10底部设置有齿条102;所述齿条102与不完全齿轮11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11通过传动皮带12与输送带6的驱动轮连接;所述落料移动板10上设置有落料孔101;所述出料打磨装置14包括设置在感应加热炉1出料口的出料输送带27,所述出料输送带27端头设置有主动滚筒26;所述主动滚筒26对面设置有夹紧滚筒25;所述夹紧滚筒25连接水平设置的夹紧气缸21;所述主动滚筒26与夹紧滚筒25之间留有用于放置零件5的间隙,间隙下端设置有打磨机构29,所述打磨机构29下端连接伸缩气缸30;所述打磨机构29包括位于间隙正下方的打磨筒291,所述打磨筒291两端铰接有夹紧杆292,所述夹紧杆292上端内侧设置有打磨块293;所述夹紧杆292下端通过双向气缸294连接;所述双向气缸294下端设置伸缩气缸30;所述夹紧滚筒25下方设置有卸料输送带34。

优选的,所述落料斗7下端设置有落料筒71,所述落料移动板10水平活动设置在落料筒71内。

优选的,所述落料筒71上设置有安装架13,所述落料移动板10两端活动设置在安装架13上,其中一端连接有拉伸弹簧103。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6包括均匀固定在皮带本体61表面的定位块62;所述定位块6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零件5的凹槽63。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62两端设置有侧挡板64。

优选的,所述升降托架3下端设置有下挡板32。

优选的,所述夹紧滚筒25上方竖直设置有竖杆22,所述竖杆22上端铰接有拉杆23;所述主动滚筒26上方竖直铰接设置有可摆动的挡位杆24,所述挡位杆24上端与拉杆23铰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输送带27与主动滚筒26之间设置有托台35;所述托台35上端面与出料输送带27上表面持平。

优选的,所述出料输送带27的驱动轮通过驱动皮带28连接主动滚筒26。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原理:

将待加工零件5批量放入到落料斗7内后,落料筒71过道口大小限定为竖向仅限一个零件5通过,当输送带6开始移动时,驱动输送带6移动的驱动轮会通过传动皮带12驱动不完全齿轮11旋转,不完全齿轮11驱动落料移动板10底部的齿条102移动,从而带动落料移动板10往前移动,使得落料移动板10上的落料孔101与落料筒71对准,待加工零件5从落料孔101落入到输送带6上后,不完全齿轮11刚好脱离齿条102,在拉伸弹簧103的拉力作用下,落料移动板10复位,将落料筒71关闭,输送带6持续输送过程中,不完全齿轮11持续旋转,促使落料移动板10反复的移动和复位,使得落料筒71反复的打开和关闭,完成零件5的均匀稳定的落入到输送带6上。

当输送带6将零件5移动到出料端后,升降托架3在升降气缸4的驱动下上升与输送带6上表面保持水平,促使零件5落入到升降托架3上,在弧形托板31和上挡板33的限位作用下保持定位固定,然后升降托架3继续上升一段距离,使得零件5对准上方的进料口2,送料气缸9从一端推向零件5,使得零件5落入到感应加热炉1的进料口2内,完成送料动作。

从感应加热炉出来的零件5进入到出料输送带27往前移动,进入到托台35上,当挡位杆24张开后,零件5顺利落入到主动滚筒26和夹紧滚筒25之间,夹紧气缸21前推,将零件5夹紧在主动滚筒26和夹紧滚筒25之间,并旋转起来;夹紧气缸21前推后,挡位杆24处于竖直状态,对后面的零件5起到阻挡作用,防止零件5继续前移;零件5旋转过程中,其圆柱面与下端的打磨机构的打磨筒291摩擦,实现了对零件5圆柱面的打磨,同时,双向气缸294推出,使得夹紧杆292上端的打磨块293夹住零件5两端面进行打磨,实现了对圆柱状零件的圆柱面和端面的全方位打磨。

打磨完毕后,伸缩气缸30控制打磨机构29下降,零件5从打磨机构29上掉下来落入到卸料输送带34上被运输走,而伸缩气缸30上升,控制打磨机构29上升复位。

复位后,夹紧气缸21缩回,通过拉杆23带动挡位杆24摆动张开,使得托台35上的后一个零件5通过,并落入到主动滚筒26和夹紧滚筒25之间。

挡位杆24可以铰接在支架杆上,支架杆可设置在托台35两侧;挡位杆24的铰接处可设置扭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