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边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6868发布日期:2018-09-07 23:3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板打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磨边砂带机。



背景技术:

在设计制造木制品家具时,为了防止木制品上带有毛刺,通常需要对木制品进行边角打磨处理,又为了美观,在打磨木制品的边角时,通常需要将木棍的边角打磨成规则的圆角。

参照图1所述的砂带机,包括机架、砂带、驱动砂带转动的动力装置、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用于支撑砂带使砂带打磨木棍时不会变形的支撑块、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平台以及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用于升降工作平台的升降装置。在使用该砂带机对木棍的边角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木屑,这些木屑会直接散落到地上,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边砂带机,其优点是在打磨木棍的同时将产生的木屑收集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磨边砂带机,包括机架、砂带、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端面用于驱动砂带转动的动力装置、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用于支撑砂带使砂带打磨木棍时不会变形的支撑块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吸尘装置和圆角打磨夹具,所述圆角打磨夹具包括与工作平台转动连接的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对木棍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以及设置在定位机构上将木棍固定在旋转机构上的夹紧机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与工作平台滑移连接的吸尘罩、卡接在工作平台一端的吸风机、连接吸风机与吸尘罩的伸缩管、卡接在吸风机出风口处的木屑收集袋以及两端分别铰接在吸尘罩和旋转机构上的连接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定位机构将木棍放置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夹紧机构将木棍固定在旋转机构上,然后沿旋转机构与工作平台的转动连接处转动,从而使砂带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将木棍的一个边角打磨光滑,并形成规则的圆角;而吸尘装置的设置可以将打磨木棍时产生的木屑吸收到木屑收集袋中,由于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吸尘罩和旋转机构上,所以使用圆角打磨夹具夹持木棍并对木棍打磨时,吸尘罩会随旋转机构的旋转沿吸尘罩与工作平台滑移连接处滑动,从而使吸尘罩始终靠近木棍被打磨处,以得到更好的吸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若干开设在工作平台上端面的圆形的插孔、支撑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插块,所述插块与插孔插接,所述插孔沿工作平台宽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所述连接件铰连在支撑杆一端的端头处,所述插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靠近连接件的一端,所述插块与连接件之间有一定间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孔的圆形距离砂带的最短距离就是打磨木棍时形成的圆角的直径,支撑杆可以对木棍起到支撑作用,在将插块插入插孔中后,通过定位装置和夹紧装置将木棍固定在支撑杆上的合适位置,然后绕插孔转动支撑杆,从而使砂带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将木棍的一个边角打磨光滑,并形成规则的圆角,而连接件铰连在支撑杆一端的端头处并与插块相距一端距离,从而在转动支撑杆时,吸尘罩会随支撑杆的旋转沿吸尘罩与工作平台滑移连接处滑动,从而使吸尘罩始终靠近木棍被打磨处,以得到更好的吸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包括铰接在支撑杆一端的套筒和铰接在吸尘罩上的连杆,所述连杆背离吸尘罩的一端穿入套筒内并与套筒滑移连接,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弹簧跳头,所述套筒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弹簧跳头卡接的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连接件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配合圆角打磨夹具对不同宽度的木棍进行打磨,并得到好的吸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平台的一端开有├形的插槽,在吸风机上固定连接有与插槽插接的插接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吸风机插接到工作平台上,当对木棍的打磨工作完成后,可以将吸尘装置筒圆角打磨夹具一起从工作平台上拆下,以免干扰工作人员使用磨边砂带机进行其它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屑收集袋为无纺布袋,所述木屑收集袋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头,所述吸风机的出风口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接头卡接的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机侧壁上的两个卡片,所述第一卡接头包括与木屑收集袋固定连接的套环、开在第二套环内壁上的卡槽以及开在第二套环上供卡片插入卡槽内的豁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木屑收集袋中装满木屑时可以将木屑收集袋从吸风机上拆下,然后将木屑收集袋中的木屑倒掉,而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的设置可以使工作人员很方便的将木屑收集袋中拆下或装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杆一侧的定位块以及将定位块固定在支撑杆上并可调节定位块与支撑杆之间距离的调位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可以对木条在支撑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对木条进行打磨圆角工作时,木条的长度方向应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应与砂带打磨木条处的运动方向一致,木条的一端与砂带抵接,木条的一侧与定位块抵接,从而对木条在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限定,定位块通过调位组件与支撑杆连接则可以使定位机构可以对不同长度、不同宽度的木棍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一侧的第一丝杠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丝杠穿过定位块并与定位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穿过定位块并与定位块滑移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背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手轮来使定位块沿第一导杆滑移,从而使定位块可以对不同宽度的木条在支撑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杆背离定位机构一侧的第一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块和将第一加紧块固定在支撑杆上背离定位块一侧的驱动夹紧块将木棍固定在旋转机构上的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来调节夹紧块的位置,从而使夹紧块在第二限位块的配合下将木辊夹紧,使砂带机对木棍进行打磨时,木棍不会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杆背离第一丝杠一侧的第二丝杠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背离第一导杆一侧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丝杠穿过夹紧块并与夹紧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穿过夹紧块并与夹紧块滑移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背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手轮来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从而使夹紧块沿第二导杆滑移,从而使夹紧块在限位块的配合下对不同宽度的木棍进行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与支撑杆滑移连接的第二夹紧块和设置在第二夹紧块上将第二夹紧块固定在支撑杆上的顶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夹紧块在支撑杆上滑移并使第二夹紧块与木棍背离砂带的一端抵接,并通过顶丝将第二夹紧块紧固在支撑杆上,使第二夹紧块不能沿支撑杆滑动,从而防止砂带机打磨木棍时,木棍沿支撑杆箱背离砂带方向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可以通过定位机构将木棍放置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夹紧机构将木棍固定在旋转机构上,然后沿旋转机构与工作平台的转动连接处转动,从而使砂带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将木棍的一个边角打磨光滑,并形成规则的圆角;而吸尘装置的设置可以将打磨木棍时产生的木屑吸收到木屑收集袋中,由于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吸尘罩和旋转机构上,所以使用圆角打磨夹具夹持木棍并对木棍打磨时,吸尘罩会随旋转机构的旋转沿吸尘罩与工作平台滑移连接处滑动,从而使吸尘罩始终靠近木棍被打磨处,以得到更好的吸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砂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为体现旋转机构的结构所做的爆炸图;

图5是为体现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的结构所做的爆炸图;

图6是图5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砂带;3、动力装置;4、支撑块;5、工作平台;6、升降装置;7、圆角打磨夹具;71、旋转机构;711、插孔;712、支撑杆;713、插块;72、定位机构;721、定位块;7211、支撑件;722、调位组件;7221、第一丝杠;7222、第一导杆;7223、第一手轮;73、夹紧机构;731、第一夹紧组件;7311、第一夹紧块;7312、驱动组件;73121、第二丝杠;73122、第二导杆;73123、第二手轮;732、第二夹紧组件;7321、第二夹紧块;73211、滑块;73212、滑槽;7322、顶丝;8、吸尘装置;81、吸尘罩;811、滑槽;812、滑块;82、吸风机;821、插槽;822、插接块;83、伸缩管;84、木屑收集袋;841、第一卡接头;8411、套环;8412、卡槽;8413、豁口;842、第二卡接头;8421、卡片;85、连接件;851、套筒;852、连杆;853、弹簧跳头;85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磨边砂带机,参照图2和图4所示,包括机架1、砂带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端面用于驱动砂带2转动的动力装置3、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用于支撑砂带2使砂带2打磨木棍时不会变形的支撑块4、设置在机架1上的工作平台5、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用于升降工作平台5的升降装置6、吸尘装置8以及圆角打磨夹具7。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圆角打磨夹具7包括与工作平台5转动连接的旋转机构71 、设置在旋转机构71上对木棍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72以及设置在定位机构72上将木棍固定在旋转机构71上的夹紧机构73。旋转机构71包括若干开设在工作平台5上端面的圆形的插孔711、支撑杆712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杆712上插块713,其中,插块713距离与支撑杆712上离其最近的一端有一定距离,插块713与插孔711插接,插孔711沿工作平台5宽度方向等间距开设。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定位机构72包括设置在支撑杆712一侧的定位块721以及将定位块721固定在支撑杆712上并可调节定位块721与支撑杆712之间距离的调位组件722。调位组件722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杆712一侧的第一丝杠722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712一侧的第一导杆7222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丝杠7221背离支撑杆712一端的第一手轮7223。第一丝杠7221穿过定位块721并与定位块721螺纹连接,第一导杆7222穿过定位块721并与定位块721滑移连接。在定位块721靠近支撑杆71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件7211,支撑件7211的上表面与支撑杆712的上表面齐平,支撑件7211可以配合支撑杆712一起将木棍支撑起来,以防止木棍放在支撑杆712上后,木棍的重心偏离在支撑杆712之外,导致木棍从支撑杆712上掉下。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夹紧机构73包括设置在支撑杆712背离定位机构72一侧的第一夹紧组件731和滑移连接在支撑杆712上的第二夹紧组件732。第一夹紧组件731包括第一夹紧块7311和将第一加紧块固定在支撑杆712上背离定位块721一侧的驱动夹紧块将木棍固定在旋转机构71上的驱动组件7312。

参照图2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7312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杆712背离第一丝杠7221一侧的第二丝杠7312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712上背离第一导杆7222一侧的第二导杆73122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丝杠73121背离支撑杆712一端的第二手轮73123第二丝杠73121穿过夹紧块并与夹紧块螺纹连接,第二导杆73122穿过夹紧块并与夹紧块滑移连接。

参照图2和图4所示,第二夹紧组件732包括与支撑杆712滑移连接的倒U形的第二夹紧块7321和设置在第二夹紧块7321上将第二夹紧块7321固定在支撑杆712上的顶丝7322。在第二夹紧块7321两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块81273211,在支撑杆712的两侧开有与滑块73211滑移连接的滑槽73212,顶丝7322由第二夹紧块7321的上表面旋入第二夹紧块7321内。

参照图2所示,吸尘装置8包括与工作平台5滑移连接的吸尘罩81、卡接在工作平台5一端的吸风机82、连接吸风机82与吸尘罩81的伸缩管83、卡接在吸风机82出风口处的木屑收集袋84以及两端分别铰接在吸尘罩81和旋转机构71上的连接件85。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在工作平台5上端面靠近砂带2的一侧开有倒T形的滑动槽811,在吸尘罩81的下端固定有与滑槽811滑移连接的滑动块812,吸尘罩81的开口朝向支撑杆712。

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85包括铰接在支撑杆712上靠近插块713一端端头处的套筒851和铰接在吸尘罩81开口一端的连杆852,连杆852背离吸尘罩81的一端穿入套筒851内并与套筒851滑移连接,在连杆852上设置有弹簧跳头853,在套筒851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弹簧跳头853卡接的通孔854。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工作平台5上靠近第一夹紧组件731的一端开有├形的插槽821,在吸风机82上固定连接有与插槽821插接的插接块822。从而使在对木棍的打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将吸尘装置8和圆角打磨夹具7从磨边砂带机上拆下。

参照图5至图7所示,木屑收集袋84为无纺布袋,在木屑收集袋84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头841,在吸风机82的出风口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接头841卡接的第二卡接头842。第二卡接头842包括固定连接在吸风机82侧壁上的两个卡片8421;第一卡接头841包括与木屑收集袋84固定连接的套环8411、开在第二套环8411内壁上的卡槽8412以及开在第二套环8411上供卡片8421插入卡槽8412内的豁口8413。

工作过程:在对木棍进行圆角打磨前,将吸尘罩81上的滑动块812插入滑动槽811中,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将插块713插入对应的插孔711中,并使支撑杆712与工作平台5的长度方向保持垂直且同时调节连接件85的长度,然后将吸风机82插入插槽821中,然后通过调位组件722调节插块713的圆心距定位块721的最短距离与插块713距砂带2的最短距离保持一致,然后将木棍放在支撑件7211和支撑杆712上,并使木棍的一端与砂带2抵接,一侧与定位块721抵接,然后通过驱动组件7312驱动第一夹紧块7311沿第二导杆73122滑动,并最终与木棍抵接,然后沿支撑杆712滑动第二夹紧块7321,使第二夹紧块7321与木棍背离砂带2的一端抵接,然后通过顶丝7322固定第二夹紧块7321,然后打开动力装置3和,使砂带2转动,然后把持支撑杆712并使支撑杆712绕插块713缓慢转动,从而将木棍的一个边角打磨成规则的圆角,而打磨时产生的木屑会在吸尘装置8的作用下进入木屑收集袋84中,当木屑收集袋84中装满木屑后,可以将木屑收集袋84从吸风机82上拆下,然后将木屑收集袋84中的木屑倒掉,再将木屑收集袋84装回吸风机82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